大漢口水火能相融的地標——水塔

“柴米油鹽醬醋茶,喝茶不忘大水塔。丟掉扁擔和水桶,龍頭一開水嘩嘩。”這首關(guān)于漢口水塔的古老民謠,從上世紀初流傳至今,它不僅記載了水塔對老武漢人生活的改善,更使水塔成為這座城市無可替代的記憶。

水火是兩個不相融之地,但是水塔卻將兩者有機地融為了一體?!兑捉?jīng)》第四十三卦,有“水火既濟”之義,“水在火上,則水火有相濟之功,而其中也有相克之患”。在大漢口,水塔這棟建筑,不僅能供水而且有消防的作用,并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這座城市標志性的地標。

水塔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前進五路交匯處,原名“既濟水電公司漢口水塔”,又名“既濟商場”,轄區(qū)范圍為江漢區(qū)花樓水塔街聯(lián)保社區(qū)。在一座城市里,因一座建筑而命名為政府街道辦的少見,而“水塔街道辦”是個例外。

1906年,時值湖廣總督張之洞督鄂,浙江寧波商人宋煒臣在漢口邀集浙江、湖北、江西10名巨商,集資籌股,合辦水電公司,取《易經(jīng)》“水火既濟”之名,定名為“商辦漢鎮(zhèn)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張之洞很快便批準了這份申請,并撥款三十萬支持。不僅如此,張之洞還親自到現(xiàn)場勘測,并督辦如期完工。

因宗關(guān)水廠距市區(qū)較遠,自來水到達市區(qū)之后無法實現(xiàn)自動供水,于是就配套建設(shè)了這座當時老武漢最高建筑——41.32米的漢口水塔。

水塔和水廠于1909年8月落成,同年9月投產(chǎn)供水,日供水能力500萬加侖(2.733萬噸),供水人口約10萬。隨著宗關(guān)水廠、漢口水塔相繼建成,武漢成為全國繼上海廣州、天津之后第四個用上自來水的城市。

1909年,漢口水塔建成時,地址緊挨著剛拆不久的漢口城堡邊緣,在周圍一片荒蕪中尤為醒目。

建水塔之前,漢口居民的生活是一個無水無電的年代,也因此誕生了一些“火路”和“水巷”。那時漢口的房屋密度很大,可謂“后市前街屋似鱗”。房屋的材料大多為木板和茅草。無電的夜晚,點著煤油燈和蠟燭,稍不小心,便引發(fā)火災?;鹨蝗计?,一燒便是一大片。為了在火災時便于擔水救火,漢口人在蓋房時,便會特意地留下一條火路。大的火路就叫“大火路”,小的火路就叫“小火路”。

在用水方面,由于漢口的井水味苦質(zhì)雜,居民很少有喝井水的,飲用水多是到漢江去挑,經(jīng)過沉淀后,然后飲用。由于飲水量大,便有專門擔水的職業(yè)。每天下河擔水的人川流不息,不計其數(shù),因而也就有了為挑水方便而專門開辟的巷道,漢口人就管它們叫“水巷”。水巷的路,日無干地?!稘h口竹枝詞》中說:“九達街頭多水巷,炎天時節(jié)不曾干。”據(jù)悉,當時用水緊張時,要在墻上畫“正”字,用了多少水,賬都記在這上面。

水塔的自來水剛開通時,當時的人們對于“洋機器”里出來的水懷疑其安全性,甚至還謠傳說水有毒,喝了會死人。為了打消誤解,既濟水電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宋煒臣就跑到漢正街,在一個又一個供水站前,親自示范,表演喝水,并說:“如果我喝了水死了,報紙上肯定會有消息的,你們看這幾天的報紙,如果我沒死,就可以證明這水沒毒?!彼螣槼紡拇顺闪恕拔錆h飲用自來水第一人”,人們的疑慮也由此打消。從此,人們再也不用挑著扁擔、踩著水巷去長江、漢江里取水來用了。有了自來水和電,漢口也由此走上了繁榮繁華之路,一步步也就變成了一個“大漢口”。

漢口水塔由英國工程師穆爾設(shè)計,廣榮興營造廠施工,混合結(jié)構(gòu),塔體占地556平方米,建筑面積8120平方米。主體平面為正八邊形,每邊長8.2米,內(nèi)緣長7.75米。其形體借助《易經(jīng)》八卦之形狀,墻面周長為64.16米,又與周易八八六十四卦相對應(yīng)。西南突出部分為樓梯間,成邊長4米的正方形,內(nèi)設(shè)200級木制轉(zhuǎn)梯繞三根鐵管盤旋而上。

水塔因建在湖沼地,塔基深15米左右,塔基部分深15米,挖土3萬方,用5層花崗巖石灌水泥砂漿砌成。水塔分7層。第一層外墻為花崗巖石砌成,其間有樁墩和鑄件加固,鋼制樁墩直達塔頂,所以水塔十分堅固。1931年漢口發(fā)大水,水塔在江水中浸泡一月之久仍安然無恙。

第二層以上為紅磚清水墻,每層各面有高2.44米、寬1.18米木窗二樘,窗眉砌飾磚線。每層樓都是在鋼架支撐下鋪設(shè)木樓板。塔正中為特制法蘭管柱,下端埋置地基下,上端支托設(shè)于六樓的水柜。1至5層設(shè)有房間。第二層為生產(chǎn)工作室,裝有水表,可觀察全市用水量。第5層為水柜底部,能聽見水聲,由8英寸鑄鐵水管3根,兩根上水,一根下水,用機器吸水至塔頂。第6層為圓桶形水箱,底面直徑18.67米,壁高7.33米,箱壁用雙層半英寸厚的鋼板鉚接而成,水容量1500噸,主要用于調(diào)節(jié)中心城區(qū)供水壓力。水箱裝有浮錘式自動關(guān)閉系統(tǒng)和其他設(shè)備。

第7層為瞭望臺,上有重1000多斤的鑄銅警鐘一具,懸掛在8寸工字鋼橫梁上。安排4人日夜輪流瞭望,遇有火警,白晝懸掛紅旗,夜晚燃紅燈,同時敲鐘報警,先亂鐘30響,再以響數(shù)告知火警地區(qū):1響是洋火廠至華清街;2響是歆生路至前花樓;3響至堤口;4響至四官殿;5響至沈家廟;6響至大王廟;7響至武勝廟;8響至仁義司;9響至橋口。

上面的響數(shù)聲聞遐邇,家家知曉,各水龍聞聲緊急馳救。這樣,水塔既承擔了供水任務(wù),又起到消防瞭望的作用。

水塔高41.32米,據(jù)悉,在當時漢口的房屋都不能高過它。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里,它都被認定為是武漢最高的地標建筑。不過,應(yīng)該說明的是,當時與水塔差不多高的還有一個標志性建筑,那就是江漢關(guān)。只不過江漢關(guān)是在1923年才開始動工興建,1924年才正式修建完成的,建筑4層高度40.6米,比水塔高度略微矮了0.72米。但是,如果是把江漢關(guān)鐘樓高度算在一起的話,那么整個江漢關(guān)高度就可高達83.8米,如此一來就比水塔要高出許多了。

在抗戰(zhàn)時期,水塔還是一個宣傳陣地,武漢淪陷前,來自朝鮮的抗日志士利用了水塔主體建筑的“身高優(yōu)勢”,在上面刷寫了大幅抗日標語,在漢口的稍遠處都可清晰看見。

中國建立后,水塔繼續(xù)發(fā)揮作用。1964年水塔消防瞭望員戴海發(fā)還被公安部授予"消防瞭望能手"稱號,這是中國消防史上唯一的一人。20世紀70年代末,水塔的供水才停用。

文革期間,水塔一度成為武漢市新聞信息策源地,那時報紙紛紛???,廣播里放的全是一個聲調(diào),而更豐富敏感的信息,往往最先來自水塔下的大字報欄。這里曾有無數(shù)的漫畫、大幅美術(shù)字標語和毛筆書法,書寫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據(jù)悉,1979年,英國保險公司曾給既濟水電公司發(fā)來一函,通知水塔原訂70年的保險期已過。大家這才恍然,當年的水塔竟然辦過保險。洋人有時做事還真的一板一眼,周到細致!

改革開放后,在商品經(jīng)濟時代,水塔還曾作為“既濟商場”,一度生意火爆。后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意逐漸蕭條,最后不得不轉(zhuǎn)產(chǎn)關(guān)門。為加強對文物的保護,1987年水塔被公布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新世紀,水塔已淹沒在周邊林立高樓中。2006年,水塔與日本橫濱正金銀行漢口分行舊址、漢口匯豐銀行舊址、漢口德國領(lǐng)事館舊址一起作為“漢口近代建筑群”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隨著中山大道的綜合改造,漢口水塔又迎來重生——它沉重的水泥砂漿“外衣”被敲掉,露出原有清水紅墻。百年風云變幻,歷經(jīng)鳳凰涅槃,一座“老漢口的博物館”巍然挺立,她與中山大道一起,重現(xiàn)了大漢口的歷史風貌,成為了這座城市“原滋原味不朽的地標”。(關(guān)注 分享 價值 向上)

Hash:ba5f6d43c0b8f8050c3715f3621d65316bcc7590

聲明:此文由 建筑與音樂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