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地標|運城——河東大地紅色記憶雋永傳承

運城,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而得名,位于黃河金三角的腹地,通華北、聯(lián)西北、接中原,是晉南門戶、山西糧倉、關公故里、華夏文明重要發(fā)祥地,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脈。

紅色記憶,雋永傳承。運城是山西有名的革命老區(qū),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不同尋常的重要作用,擁有紅色革命遺址225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54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41處,革命領導人故居28處,烈士墓54處,紀念設施48處。運城紅色文化資源基本貫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具有歷史跨度大且連續(xù)不斷的特點。

鄧國棟烈士紀念館

鄧國棟烈士紀念館位于運城市河津市城區(qū)街道辦事處東黃村。鄧國棟是山西早期共產(chǎn)黨員,也是山西早期工人運動和農(nóng)民運動的杰出領導人之一。1927年3月,鄧國棟任中共太原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兼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建立有萬名工人參加的工會組織,掀起工人運動新高潮。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鄧國棟等共產(chǎn)黨人遭通緝。他回到家鄉(xiāng),一方面重新健全中共河津黨支部,一方面以省委特派員身份前往祁縣開展農(nóng)民運動。1928年2月27日,鄧國棟在張莊村召開縣委擴大會議時被捕。1928年12月21日,因備受折磨,犧牲于山西地方法院看守所。

聞喜縣陳家莊太岳三地委機關舊址

陳家莊地處稷王山麓,歷史悠久,文脈深厚,目前是山西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山西省黨史教育基地。2019年6月,被國家住建部、文旅部、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財政部等六部委公布為“中國古村落”。1943年7月到1948年1月,中共聞喜縣委,稷麓三區(qū)區(qū)委會、區(qū)政府和稷麓縣委、抗日民主縣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專署以及太岳軍區(qū)三分區(qū)司令部在這里駐扎。這里是晉南解放事業(yè)的紅色搖籃,被譽為“河東的西柏坡”。陳家莊遺留的革命遺址有30多處。

夏縣堆云洞中共河東特委活動舊址

堆云洞寺院位于夏縣城西25公里的水頭鎮(zhèn)上牛村,地處幽僻,有利于開展地下革命活動。1922年秋,革命先驅(qū)嘉康杰在景梅九等河東進步人士的支持下,在堆云洞創(chuàng)辦了平民中學,作為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講壇,廣招北方九省貧寒學生,其中絕大部分進步學生成為之后革命斗爭的中堅力量。

運城市鹽湖區(qū)烈士陵園

運城市鹽湖區(qū)烈士陵園是1957年由原安邑縣楊包灘烈士陵園遷建于此,現(xiàn)位于市紅旗西街南側(cè),是山西省規(guī)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1987年被命名為 “山西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園內(nèi)共安放1200余位解放運城和各個革命時期及和平建設年代犧牲的烈士遺骨,是全市黨員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基地,也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傅作義故居暨傅作義生平展室

傅作義故居旅游景區(qū)位于臨猗縣孫吉鎮(zhèn)安昌村。

故居原有兩處建筑,一座老宅由傅作義祖父傅文鼎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170多年;三座新宅由傅作義父親傅慶泰創(chuàng)建于1900年,先后用了20年時間建成。

2012年以來,臨猗縣委、縣政府對傅作義故居舊宅和其堂弟傅作維家的舊住屋進行保護性修復,并建設 “仁義巷”“銅鑄像”“報國樹”“傅家園”“荷花池”等景點。2019年,啟動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景觀大道、奮斗廣場、觀河長廊涼亭、小游園等,展廳坐北朝南,四周以綠化和水系為一體結合而成。

2014年7月,被中共山西省黨史辦授予“山西省黨史教育基地”。

大益成紡紗廠革命舊址

大益成紡紗廠位于新絳縣古交鎮(zhèn)橋西南部。1926年秋,成立了中共新絳大益成紗廠支部,在工人中做宣傳工作,建立“青年讀書會”,開辦“工人夜?!保l(fā)展黨員,培養(yǎng)骨干。

2016年6月6日被公布為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運城支部、河東支部干事會舊址

中共運城支部、河東支部干事會舊址展覽廳位于鹽湖區(qū)大渠街道辦事處機關院內(nèi),是山西省立二中舊址,前身是河東書院。1926年春,河東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層黨組織——中共運城支部在此成立,為河東革命點亮了指路明燈,培育出一大批革命志士,為河東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作出了卓越貢獻。于2017年6月被山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確立為山西省黨史教育基地。

這里是運城紅色革命的首個根據(jù)地,是運城革命火種燎原之地,誕生了許多彪炳史冊的革命烈士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韓家?guī)X中共夏縣中心縣委舊址

韓家?guī)X位于中條山腹地的夏縣西溝村,自1931年嘉康杰將中共河東中心縣委駐地遷至韓家?guī)X,這里便成為中共河東中心縣委、中共河東特委、中共夏縣中心縣委等領導機關駐地,中條地委、條西地委、晉豫地委,以及太岳五地委、三地委也在此活動,因而成為了晉南革命戰(zhàn)爭的指揮中心和活動中心,堪稱河東革命搖籃、晉南革命心臟、紅色延安的大后方。

該基地主要由紅色革命紀念廣場、“晉南革命圣地——韓家?guī)X”紀念碑、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展館、嘉康杰紀念館,以及中共夏縣中心縣委舊址、嘉康杰故居和八路軍后勤窯洞組成。

稷山縣馬家溝村

稷山縣馬家溝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位于西社鎮(zhèn)北山深處,地處呂梁山南麓的晉家峪峽谷中部。抗戰(zhàn)時期,該地區(qū)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河東地區(qū)政治、軍事、文化教育中心之一。1939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取得了抗擊日寇收復稷山縣城戰(zhàn)爭的重大勝利;1942年,在國共合作、軍民團結下取得了“晉家峪抗擊戰(zhàn)”偉大勝利,為紀念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戰(zhàn)后在這里豎立了“晉家峪戰(zhàn)役殉國烈士紀念碑”。

來源|山西青年報

編輯|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分享

收藏

點贊

在看

Hash:b9e9cf7ac8915b146c6408518da4b5ca4bdab6f9

聲明:此文由 草原古都生活寶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