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大福先寺——一座被忘卻的曾經(jīng)輝煌的寺院 ?
?
唐代東都洛陽的大福先寺,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著名寺院。大福先寺原名“太原寺”,是天后武則天(624—705)于其生母、太原王妃揚氏(?—670)舊宅所立。中外高僧法藏(643-712,康居人)、菩提流志(覺愛 ?—727)、阿你真那(寶思維 ?—721),地婆訶多(日照,613—687)、善無畏(637—735)、義凈(635—713)、志辯(755—827)、道丕(889— 955)、等人皆在此寺譯經(jīng)或宏揚密教,闡發(fā)律學,傳播三階教。后成為對日本影響極大的律宗傳播中心。
一、創(chuàng)立時間及地址
1、武皇祭母建寺
大福先寺原名“太原寺”,是天后武則天(624—705)于其生母、太原王妃揚氏(?—670)舊宅所立。
拒崔致遠《法藏和尚傳》:“至咸亨元年(670),榮國夫人(則天生母揚氏)奄歸瞑路。則天皇后廣樹福田,度人則擇上達僧。舍宅乃成太原寺。于是,受雇托者連伏推薦,帝諾曰俞,仍立新剎?!币嘤腥嗽圃撍?,是上元二年(675)所立。楊氏舊宅位于東都教義坊。教義坊在皇城正南,隔洛河就是“上陽宮”。教義坊的方位,比勘隋唐洛陽城考古發(fā)掘圖可知,在今安樂鄉(xiāng)新村西北角,現(xiàn)在已是一片沙灘。
關于武則天建寺的真正原因,《新唐書·武士 傳》透露了若干消息。武則天之父太原武士獲(577—635)先取妻相里氏,生二子:武元慶、武元爽;繼取楊氏(?—670),生三女:長女韓國夫人(出嫁于賀蘭氏)。次女武則天、季女某(出嫁于郭孝慎)。但武元慶、武元爽對楊氏不孝,所以,武則天取韓國夫人之子賀蘭敏之“為士獲獲后,賜氏武,襲封?!?敏之韶秀,自喜于榮國(按:榮國夫人即楊氏)。狎所愛佻,橫多過失。榮國卒,后出珍幣,建浮圖繳?!??!杜f唐書·武承嗣傳》亦云:“榮國夫人卒,后出大內(nèi)瑞錦為之造佛像追福?!庇缮鲜鲑Y料可知,武則天為其生母造寺,是希圖為楊氏減罪、超度亡靈也。
2、移位積德坊
但是,建寺不久,武則天即下令將太原寺由教義坊遷移至積德坊。據(jù)說:“武后登上陽宮,遙見之,輒凄感;乃徙于積德坊?!贝怂逻w移的時間不詳,大約在永隆元年以后(680)。
積德坊位于洛河北岸,在都城最東邊,靠近上東門橫街。積德坊在隋代稱游藝坊,盡一坊之地為楊素宅,宅有沉香堂,坊南為溫雒坊,再南便是洛河。楊素一族,至唐代已衰落?!杜f唐書·則天皇后本紀》載:圣歷三年(700)七月制曰:楊素“生為不義之人,死為不義之鬼”,“其楊素及兄弟子孫以下并不得令任京官及侍衛(wèi)”。
積德坊的太原寺有舍利塔。崔融代皇太子《賀天后芝草表》云:“伏承芝草生于東都太原寺舍利屋下”即可證明?!端胃呱畟鳌罚ㄒ韵潞喎Q《宋傳》)子禹傳云:“如意年中,子禹于洛京大福先寺受戒?!?/p>
3、更名大福先
太原寺改名大福先寺在天授二年(691)。天授元年九月九日(690年10月16日),武則天稱圣神皇帝,追封其父為“無上孝明高皇帝”,其母為“無上孝明高皇后” “太原王”升格為“皇帝”,“太原王妃”升格為“皇后”,則“太原寺”也升格為“大福先寺”了。這和唐高宗立龍門“大奉先寺”為唐太宗追??梢员让懒?。武則天撰《大福先寺浮圖碑》云:“伏維皇考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皇妣無上孝明高皇后……,仰竭深哀,敬申宏愿,聿懷多福,式建浮圖,恭記勝緣,敬資先佑,爰初制造,逮至畢功……十六丈屋,豈唯須達之力;千二百房,詎假祇陀之勢……”這篇碑文作于天授元年九月以后,具體時間不詳。碑文透露:大福先寺塔是樓閣式高塔,塔高為唐尺16丈;寺內(nèi)建筑有1200間房屋。規(guī)制之宏偉,于此可見一斑,這一工程完工年代亦不詳。
又據(jù)唐代《敕還少林寺神王師子記》碑云,如意元年(692),武則天令將少林寺北魏夾纻塑像一堂迎入福先寺供養(yǎng)。久視元年(700)敕還少林寺。(《金石萃編》卷九十一)
二、高僧云集
1、菩提流支
依現(xiàn)有資料可知,第一位住進大福先寺修持的高僧是南天竺國高僧菩提流支(?~727)。永淳二年(683),唐高宗遣使迎接,“天后復加鄭重,令住東洛福先寺,譯《佛境界》、《寶雨》、《華嚴》等經(jīng)凡十一部。中宗神龍二年(706),又住京兆崇福寺,譯《大寶積經(jīng)》……”則知菩提流支住福先寺二十多年。
中印度高僧地婆訶羅,洞明八藏,博曉五明,戒行高奇,學業(yè)勤悴,而咒術尤工,在天皇時來游中國?!皟x鳳四年五月(679)表請翻度所賫經(jīng)夾,仍準玄奘例,于一大寺別院安置,并大德三五人同譯。至天后垂拱末(688),于兩京東西太原寺(西太原寺后改西崇福寺;東太原寺后改大福先寺,此系贊寧原注)及西京廣福寺譯《大乘顯識經(jīng)》、《大乘五蘊論》等凡一十八部……”又曾和佛陀波利(覺獲)同翻《佛頂尊勝陀羅尼》。
2、義凈
著名高僧義凈自咸亨二年(671)發(fā)足南海,周游五印,“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仲夏(695)還至河洛,得梵本經(jīng)律論近四百部,合五十萬頌,金剛座真容一鋪,舍得三百粒,天后親迎于上東門外,諸寺緇伍具幡蓋歌樂前道。敕于佛授記寺安置焉。初與于闐三藏實叉難陀(652-710)翻《華嚴經(jīng)》,時福先寺寺主復禮(《宋傳》卷十七)等亦參加助譯。久視之后,乃自專譯。起庚子歲(700)至長安癸卯(703)于福先寺及雍京西明詩譯《金光明最勝王》、《能斷金剛般若》、《彌勒成佛》、《一字咒王》、《莊嚴王陀羅尼》、《長爪梵志》等經(jīng);《根本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百一羯磨攝》等;《掌中取因假設》、《六門教授》等論及《龍樹勸戒頌》凡二十部”?!吧颀堅昙阂眩?05),于東洛內(nèi)道場譯《孔雀王經(jīng)》,又于大福先寺出《勝光天子》、《香王菩薩咒》、《一切莊嚴王經(jīng)》四部……”。
3、阿你真那
北印度迦顯密羅國高僧阿你真那(寶思惟),志精律品,慧解超群,乾文咒術,尤攻其妙。“長壽二年(693)屆于洛都,敕于天宮寺安置,即以其年創(chuàng)譯。至中宗神龍景午(706)于佛授記、天宮、福先等寺,出《不空X索陀羅尼經(jīng)》等七部……那自神龍之后,不務翻譯,唯精勤禮頌,修諸福業(yè)。……”
4、善無畏
在大福先寺譯經(jīng),影響最大的是中印度高僧善無畏。他于開元四年(716)抵長安,“十二年(724)隨駕入洛,復奉詔于福先寺譯《大毗盧遮那經(jīng)》(十三年),其經(jīng)具足梵文有十萬頌(一行筆受)。畏所出者撮其要耳,曰《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七卷,一行‘疏’,智儼‘義釋’(略名《大日經(jīng)》)……又出《蘇婆呼童子經(jīng)》三卷、《蘇悉地揭羅經(jīng)》三卷,二經(jīng)具足咒毗奈耶也,即秘密禁戒焉。……所出《虛空藏菩薩能滿諸愿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即金剛頂梵本經(jīng)成就一切義圖,略譯少分耳。……”一行又曾奏請于大福先寺大建論場。道氤為眾推許為主論,乃登座。(《宋傳》卷五)以上幾位譯經(jīng)大師,死后皆葬于洛都之南龍門山上。
5、法藏
福先寺有“三階院”,當亦傳三階教。田休光撰《大唐凈域寺故大德法藏禪師塔銘并敘》云,法藏俗姓諸葛氏,蘇州吳縣人。“禪師自少出家,即與眾生作大善知識,道行第一,人天殊勝。開普門之幽鑰,酌慈源之蜜波……”如意元年(692)“大圣天后聞禪師解行精最,奉制于東都大福先寺檢校無盡藏。長安年(701),又奉制請檢?;人聼o心藏……”。可知法藏(637-714)是一位三階教禪師。禪宗北宗神秀的大弟子義福最初即投大福先寺學習?!傲x福(658-736)于都福先寺師事法量?!瓡r嵩岳大師法如(即禪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時在少林寺,生卒為638-689)。演不思義要用,特生信重”,欲投法如,而逢大師去世。(《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約作于大中初至咸通三年前(847-862),內(nèi)中記述福先寺的“三階院”有吳道子畫《地獄變》,“有病龍最妙。寺三門兩頭,亦似吳畫?!?/p>
6、仁儉
福先寺的仁儉禪師是禪宗五祖弘忍的法孫、嵩岳寺慧安國師的弟子?!伴L壽元年四月(692),詔仁儉禪師入見。師視太后,良久云:‘會么?’后云:‘不會’。師云:‘老僧持不語戒’。言訖而云。翌日進短歌十九首,后覽而嘉之,厚加錫賚。今唯《了元歌》一首存《傳燈玉英集》。師即騰騰和尚也,嗣嵩岳慧安國師?!?/p>
7、守忠
長安年中(701-704),高僧守忠(平陽高氏,657-714)曾被詔充福先寺大德(《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五十七)。
8、湛然
開元二十九年(714),大福先寺沙門湛然(711-782)撰寫的《長河宰盧公李夫人墓志銘文》,今存偃師縣商城博物館中。此處的湛然,似是天臺宗“九祖”之湛然(711-782)大師也。
三、福先佛事
1、佛道爭訟
佛道爭訟,福先寺亦有其人。“證圣元年(695),福先寺沙門惠澄乞依前朝毀《老子化胡經(jīng)》,敕秋官侍郎劉如睿八學士議之,皆言漢隋諸書所載,不當除削?!?/p>
2、東瀛佛祖
盛唐時代,大福先寺也是中日佛教界交流的場所。據(jù)真人元開撰《唐大和尚東征傳》云:“日本國天平五年(日本圣武天皇年號733年),歲次癸酉,沙門榮睿、普照等隋遣唐大使丹墀真人廣成(即多治比廣成)至唐國留學。是歲,唐開元廿一年也。唐國諸寺三藏大德,皆以戒律為入道之正門;若有不持戒者,不齒于僧中。于是方知楝無傳戒人。仍請東都大福先寺沙門道睿律師附副使中臣朝臣名代之舶,先向本國去,擬為傳戒者也?!钡李J窃S州人,大福先寺僧增算和尚弟子,天平八年(736)與婆羅門僧菩提仙那(714-760)同船東渡,于五月十八晶到日本筑紫太宰府。七月入朝拜見,住大安寺之西唐院。道睿始講解《律藏行事鈔》,為日本律宗的興隆奠定基礎。同時又割據(jù)華嚴和天臺學。天平勝寶四年(752)四月,奈良東大寺盧舍那佛開光供養(yǎng)時,他充當咒愿師。
3、律宗祖庭
中、晚唐及五代時,福先寺雖仍完好,但其佛事活動以傳律宗著稱。我們僅知道有沙門志辯(755-827),道丕(899-955)等住過福先寺。志辯字廣宣,澤州晉城人。年廿受具戒(公元775),隨律師曇睿隸福先寺,是大律師定賓的三傳弟子,號稱“福先律儀,首冠天下”。其弟子有真滿(其傳承為:定賓— ?—曇?!巨q—真滿)。道丕二十七歲時(915),“遇曜州牧婁繼英,招住洛陽福先寺彌勒院,即晉道安翻經(jīng)創(chuàng)浴之地也?!碧拼八姆致伞睂W,演化為南山宗(道宣)、相部宗(法礪)、西京東塔宗(懷素)和東都西塔宗(即大福先寺定賓)四派。
四、后唐歲月
1、裴度重修
大約在元和(806-820)年間,裴度重修福先寺,距天授元年已是120年左右的時間了?!缎绿茣せ矢泜鳌酚涊d一段故事云:“裴度辟為判官,度修福先寺,將立碑,求文于白居易(722-846)。怒曰:‘近舍湜而遠取居易,請從此辭’。度謝之。即請斗酒,飲酣,援筆立就。度贈以車馬繒彩甚厚。湜大怒曰:‘自吾為《顧況集序》,未常許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縑,何遇我薄邪?’度笑曰:‘不羈之才也’,從而酬之?!睋?jù)《黃順儀尊勝幢記》(咸通七年六月),幢上所刻《佛頂尊勝陀羅尼》即是依東都福先寺西律院玉石幢本。裴度墳塋在河南縣龍門鄉(xiāng)午橋村(《八瓊室全石補正》卷四十八)。
2、昭宗泣淚
《舊唐書·德王裕傳》記載,唐昭宗在朱全忠脅迫下遷都洛陽后(即天復四年四月以后,904年),“一日幸福先寺,謂樞密使蔣玄暉曰:‘德王,朕之愛子,全忠何故須令廢之,又欲殺之!’言訖淚下,因嚙其中指血流。玄暉具報全忠,由是轉(zhuǎn)恚。昭宗遇弒之日,蔣玄暉于大內(nèi)西置社筵,酒酣,德王以下六王皆為玄暉所殺,投履九曲池。”
3、富韓公嘆
宋、金時代,大福先寺的佛教活動未見記載。北宋著名佛教史學家贊寧(918-999)曾掌洛京教門事三年(996-998),但在其所著《宋高僧傳》中未記宋代福先寺僧人。
有資料表明,宋代的福先寺仍然存在。邵伯溫(1056-1134)在所著《邵氏聞見錄》中云:“紀公實為余言,嘗聞其父言:王冀公欽若以使相尹洛,振車騎入城,士民聚觀。富韓公(即富弼,1004-1083)方為舉子,與士人魏叔平、段希云、一張姓者同觀于上東門里主先寺三門上。門高,富公魁偉,三人者挽之以登,見其旌節(jié)導從之盛。富公嘆曰:‘王公亦舉子耶!’三人者曰:‘君何嘆,安知吾輩異日不爾耶?’”又同書記熙寧十年春(1077),河南尹賈昌衡餞呂公著于福先寺上東院。歐陽修《集古錄》亦云唐代韓退之題名在福先寺塔下。
據(jù)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住持嗣法沙門第二十七代從公無方碑銘》云無方可從禪師(1420-1483)年青時曾“禮福先寺住持慧公苑峰為師”。
4、滄桑古唐
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由于洛河泛濫,福先寺及大塔“為洛河所摧”。大水過后,附近鄉(xiāng)民將福先寺殘存文物北移數(shù)里,重建“古唐寺”。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邑人王善言曾重修該寺。嘉慶二十四年(1819)、民國十一年(1922)皆曾修茸之。古唐寺在今唐寺門村,原有山門殿、天王殿、白衣殿、立佛接引殿、釋迦牟尼佛殿。唯釋迦牟尼佛殿在“文革”中被拆毀。各殿造像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被國民黨196師官兵砸毀。
五、福先寺遺址考察
唐宋大福先寺在“上東門”內(nèi)南側(cè)。上東門遺址在考古鉆探中未能找到,可能早被洛水沖毀。按照唐代洛陽羅郭城東墻的走向,可以判定上東門的位置應距東北城角 1310米左右,當在今塔灣村一帶。“塔灣”在明、清時叫“塔兒灣”,此一地名之得,當與福先寺大塔有關。明末以來,有一支回民自陜西扶風縣移居于此,今存的順治五年三月八晶(1648)《清真寺地基文約》、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吉日(1706)的《清真寺地基得業(yè)碑記》(高170、寬64厘米)均記載這里的地名是“塔兒灣”。
實地考察可知:洛河在塔灣附近曾一度作南北向流動,今存一道月形大堤就是證明。這道月形大堤距塔灣村約200-400米。今洛河高程約為124.9米;河灘地高程為127.3米,塔灣村的高程約為131.5米。可以推斷,1944年以前曾在西南部臺地上出土的殘的石刻佛像、1982年洛陽市文物普查隊曾在塔灣村發(fā)現(xiàn)北朝石虎一件(高147厘米),這些文物的出土,更暗示這里是一個寺院遺址。
?
?
?圖 | 網(wǎng)絡 文 | 網(wǎng)絡
內(nèi)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主辦:洛陽市隋唐史學會
審稿:王愷
編輯:零零
管理:劉端
郵箱:4305545@qq.com
電話:18538885370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請看隋唐號!
歡迎您關注洛陽市隋唐史學會!
Hash:a274005272862f3c61c06286b0865d3f5dc0d20c
聲明:此文由 隋唐史學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