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揭秘契丹信仰

契丹人認為天是人世間萬物的主宰者,遼太祖自稱“受命于天”,紀年有“天贊”、“天顯”之稱,寺廟有“天雄寺”之名,以示天助雄武。國有大事必先祭天,皇帝出獵也要祭天。主要源于契丹人最初對薩滿教的信仰,因而祭天、祭山、拜日以國俗禮儀的形式流傳下來。

遼建國后,大量中原漢族涌入,統(tǒng)治者兼容并蓄,佛、儒、道、薩滿諸教并重。特別是佛教,不論在契丹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中都尤為盛行。遼朝統(tǒng)治區(qū)內,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與寺院數量眾多,造像、法器等也大量出現。自遼中期后,佛教寺院香火更加鼎盛,自契丹貴族至平民百姓,皆大興佛事,佛教逐漸滲入政治經濟文化及人民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后期更是達到了崇佛的頂峰。

泥塑羅漢像

2012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遼上京聯合考古隊在巴林左旗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進行全面考古發(fā)掘。西山坡是遼上京皇城西南的一處自然高地和全城的制高點。西山坡佛寺遺址出土大量泥塑佛教造像和銅錢,還有石像、石經幢殘件、石雕殘塊、陶瓷片、鐵器、銅鏡、木炭等,以及大量磚塊和部分瓦當、筒瓦、板瓦、滴水等建筑構件。根據考古發(fā)現的遺址和遺物,可以確認西山坡是一處遼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遺址,是當時遼上京城標志性的建筑之一。這六尊泥塑羅漢像為1尊立像5尊坐像,立像高1.1米左右,坐像高70多厘米,羅漢像圓頂光頭,面部表情栩栩如生,身上涂有彩繪,紋飾線條流暢。當時出土的大部分是殘片,在實驗室經過兩年多的修復,才得以復原,非常珍貴。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2012年度全國考古新發(fā)現。

灰砂巖鮮演大師圭形墓志

墓志上圓下方,邊長63、寬37厘米,略顯楔形,頂端厚3.5、底厚5厘米。兩面銘文,下有碑座。全文28行,滿行35字,共857字。鮮演大師是開龍寺高僧。俗姓李,是懷州,今巴林右旗幸福之路人,祖籍甘肅。自幼受母親的教誨,長大以后,受到同鄉(xiāng)太師大師的器重,并跟隨太師大師來到開龍寺出家為僧。遼道宗時期經常出入宮中與道宗皇帝一起切磋華嚴,鮮演大師撰寫的《華嚴懸談抉擇》已經載入了中國佛教,是遼代佛教的代表人物之一。

遼上京南、北塔

遼代境內“城邑繁富之地,山林河域之所,鮮不建于塔廟,興于佛像”。我國北方古代著名佛塔、佛寺多為遼朝所建?,F今遼上京遺址附近仍然保存的有數十處。其中遼上京北塔、南塔,以及真寂之寺等規(guī)模較為宏大。從中可見遼代對佛教的推崇。

遼上京北塔

其建在遼上京遺址以北兩公里的一座山頭上,故稱北塔。距離遼上京南塔約12公里,為六角五層密檐式磚塔,現高15米。

1990年對遼上京北塔進行維修,維修時在第五層檐平面中心位置發(fā)現天宮。從天宮中發(fā)現三個木質小塔,其中一木塔中有琉璃舍利瓶,內藏舍利子48顆。另外還有鎏金經筒、鑄鐵鏤空器座、八個白瓷小碗、一只白釉小瓷碟,碗和碟中盛有:“檳榔、蕓香、沉香、蓽拔、五靈脂、石膏琥珀、白蕓香”等珍貴的香料和藥材。此外,還有銅凈瓶、三幅反映佛教故事絹畫共計18件文物。

遼上京南塔

位于遼上京遺址南7公里處的土龍山上,塔為八角七層密檐式磚塔,現高25.47米。原塔四周四隅鑲嵌有各種佛像、飛天、供養(yǎng)菩薩等裝飾,中下部分設有八大靈塔。塔身浮雕佛像原有84尊,1991年維修,僅存21尊,塔身西北面有佛與道士并排的造像。

南塔浮雕道教石人像:遼代,高91厘米,寬43厘米, 揭取于遼上京南塔。由紅砂巖雕制,高浮雕道教人像。頭上飾球型發(fā)髻,面容端莊,在領下有三絡長鬢。上身穿開領長衫,長袖自手臂繞下。下身穿長裙曳地,屈膝坐于高臺之上,腳踏一朵祥云。右手作“說法印”,也稱“說法相”。這件鑲嵌于佛塔的道教人物,其手勢造型又與佛教有關,是佛、道的交流與融合的產物,可謂遼代“三教合流”的反映。

真寂之寺

真寂之寺東向橫列三窟。位于中窟的是主尊佛釋迦牟尼佛的涅槃造像。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佛涅槃的時候是頭南腳北,面西背東。真寂之寺中窟供奉釋迦牟尼佛涅槃造像中佛祖是面朝東方的。真寂之寺是遼代契丹人依山就勢開鑿的石窟寺,契丹人崇東尚左,以東為尊,因而遼代石窟真寂之寺釋迦牟尼佛的造像也自然是面朝東方了。

1974年,修繕廟宇的時候,在中窟門楣上方發(fā)現陰刻“真寂之寺”四個大字,正好和中窟石雕涅槃像“寂滅”、“圓寂”相合。

南北二窟分別供奉“華嚴三圣”,主尊是釋迦牟尼佛之法身大日如來,左、右脅侍文殊菩薩坐騎青獅、普賢菩薩坐騎白象位列兩側。

石窟寺前是清代巴林二旗扎薩克所建的喇嘛廟善福寺。

“真寂之寺”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善福寺”是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展廳精品文物賞析

迦陵頻伽紋銅鏡

遼代,直徑23.5厘米。銅鏡為形,拱形鈕,寬邊。鈕基為菱花紋。銅鏡上有一對人形、鳥翼、鳳尾的迦陵頻伽紋飾,其頭戴佛冠,手捧樂器。中間有祥云環(huán)繞。兩迦陵頻伽一個吹笙,一個打拍板,兩者相互配合演奏。銅鏡整體較薄,做工精細,花紋別致。遼代從耶律阿保機時起便信奉佛教,至圣宗、道宗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達到了頂峰階段,佛教藝術也出現了高潮,銅鏡上的這種紋飾顯然是受佛教題材影響的結果。

象牙圓雕佛立像

遼代,高7.2厘米,寬2.4厘米,厚1.7厘米。立姿,螺發(fā),長圓臉,頭上戴冠,身披袈裟,雙手在胸前捧念珠,作閉目默念狀。

來源: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 視覺赤峰

編輯:吳迪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巴林左旗融媒體中心》官方

Hash:3cc59dac8459c00077bcdb22cea0124529ab678a

聲明:此文由 巴林左旗那些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