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5次,是體察民情還是游山玩水?路線圖有答案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為了“示疆威,服海內(nèi)”,秦始皇開始了五次巡視全國。秦始皇每一次到的地方不一樣,每一次巡視的目的也不一樣。今天結(jié)合史料,按照路線圖為大家分析一下,秦始皇五次南巡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次出巡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關(guān)于西巡的記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秦始皇第一次出巡到的關(guān)中西北的隴西、北地兩郡。隴西、北地就是今天的寧夏甘肅省的東部,原是西戎部族的游牧地區(qū),秦昭王時期向西拓地,兩地成為秦朝勢力范圍。兩地在西部邊防地帶,直接關(guān)系關(guān)中地區(qū)的安全。

秦始皇西巡的大致路線咸陽出發(fā),西北到北地郡治(今慶陽西南),西出雞頭山,過回中,到隴西郡治,然后返回咸陽。這樣正好巡視了關(guān)中西北長城以內(nèi)的邊境地區(qū),秦始皇這次西巡為了視察邊防,解除東巡的后顧之憂。

第二次出巡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于是乃并渤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不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

秦始皇第二次出巡的路線從咸陽出發(fā),東過函谷關(guān)洛陽、陳留、定陶、皺嶧山、泰山、臨淄、黃、腄、成山、芝罘、瑯邪、郯城、彭城、壽春、安陸、邾縣、湘山、漢陵、宛縣、武關(guān),回到咸陽這樣一條路線。

秦始皇從咸陽出發(fā),要出函谷關(guān),過洛陽這都是必走的路。洛陽原本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國都,秦始皇東巡有對各地舊諸侯和人民示威的意思。路過陳留,登皺嶧山,泰山立石封禪之后,就開始巡游今天的山東半島一帶。此次巡游的目的:巡行東方郡縣。

第三次出巡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二十九年,始皇東游。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囚服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秦始皇第三次出巡從咸陽出發(fā),東出函谷關(guān)、過陽武、濮陽、臨淄、芝罘、瑯邪,返回的路上又過臨淄、平原津、鉅鹿、恒山、邯鄲、壺關(guān)、上黨、安邑、蒲州津回到咸陽。

秦始皇這次東巡走的是函谷關(guān)這條老路,這次巡游前呼后擁地,到達(dá)了山東半島沿海地區(qū),由于遇到刺客,趕緊回來了。這次巡游到了山東半島沿海地區(qū),為去海上仙島求取不老仙藥,派徐福帶500童男童女,駕船出海,是為日本為始。

第四次出巡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添?a href='/shimen/' target=_blank>石門。壞城郭,決通堤坊……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fā)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第四次出巡路線,從咸陽東嘉峪關(guān),在孟津黃河,到河內(nèi)郡治懷縣(今武陟西南),過邯鄲、恒山、涿縣、薊縣、碣石、右北平、漁陽、上谷、代郡、雁門、云中、上郡、返抵咸陽。

秦始皇從咸陽東出函谷關(guān)后,在孟津(今孟津東北)過黃河至河內(nèi)郡,秦始皇沿著一條交通干線到達(dá)碣石。恒山郡以北的涿縣、薊縣已靠近司馬遷所指出的龍門碣石一線的邊緣,這些地方都是重要的農(nóng)牧產(chǎn)品交換地,也是抵抗北部畜牧民族侵?jǐn)_中原的戰(zhàn)略要地。

秦始皇“巡北邊”而回,表明了他對北方邊境的重視,從碣石巡行北部邊境,邊境地區(qū)幾個重要郡治:右北平、漁陽、上谷、代郡、雁門都是秦始皇所到之處。秦長城經(jīng)上郡的西北地區(qū)向北延伸到黃河河曲托克托縣境,走這條路是不會被戎狄部襲擊的。

第五次出巡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行至云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觀,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過吳(今蘇州),從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瑯邪……自瑯邪北至榮成山……至芝罘……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丘平臺。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從瑯邪到芝罘走的海路,長江中下游通航是首次記錄。秦始皇在沙丘病倒以后,李斯繼續(xù)載尸而行,過恒山、井陘,經(jīng)太原、雁門到九原。通過九原到云陽的直道回咸陽。

秦始皇的五次出巡,政治目的很明顯。就是對六國舊諸侯和人民的示威和鎮(zhèn)壓,秦始皇幾乎走遍了六國的舊都和重要的城市。從張良能夠預(yù)先埋伏好行刺秦始皇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路線都是事先計劃好的。秦始皇出巡各地,無疑對秦王朝的經(jīng)濟、交通產(chǎn)生了影響,對鞏固秦始皇的集權(quán)統(tǒng)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Hash:4c0d347f5ec8ce7ce5e14d75f1ee0d2710f1b8f0

聲明:此文由 大山愛歷史1220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