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絲綢之路旅游的看法 絲綢之路的旅游價值
1. 絲綢之路的旅游價值
一、亞歐大陸間陸路商貿的傳統(tǒng)線路,為國際間密切商貿往來提供了范例。
二、重拾這一文化含量很高的命題,對于東、西方重視文明傳承的國家和地區(qū),容易形成文化認同,可以促進商貿、文化、旅游等交往。
2. 絲綢之路的旅游價值和意義
1.政治意義:絲綢之路是現(xiàn)存的最早最遠的跨國度全球貿易的重要歷史標志,它標志并象征著沿途國家的和睦友好,同時蘊含著互通有無資源共享,還在另外一個層面上預示著國防軍事和諧和平,所以政治意義不容忽視.
2.經濟意義:絲綢之路即是顯存最早最遠的全球貿易通道,在歷經千百年歷史長河的洗禮后,在全球經濟低迷的今天,重啟絲綢之路也將勢必重新啟動全球經濟互動,沿途各國無一不是受益國.
3.人文意義:絲綢之路重新啟動,無論申遺是否成功,那么他都是沿途各國人文領域當中重點開發(fā)和弘揚的本土文明,隨著旅游,貿易,觀光,學習,研究等領域的并駕齊驅,最終收益必將惠及各國民眾.此舉堪稱是歷史壯舉意義非凡.
3. 絲綢之路的旅游價值是什么
首先,絲路上的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再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這些商品豐富了各國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次,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四大發(fā)明、 絲織技術、漆器工藝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 促進了世界文明進程。
4. 絲綢之路的旅游價值有哪些
茶馬古道的社會經濟價值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qū)的陸上交通大動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qū)對外開放的金鑰匙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qū)大開發(fā)的重要基石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qū)經濟大繁榮的命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qū)旅游發(fā)展的著力點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中國是絲綢的故鄉(xiāng),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舴遥‵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后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5. 絲綢之路對于旅游發(fā)展的影響
費爾南 多·盧格里斯對本屆博覽會邀請烏拉圭作為主賓國表示誠摯的感謝。他表示,將繼續(xù)與陜西加強文化、教育和旅游領域的交流,熱忱歡迎更多的中國游客、特別是陜西游客來烏拉圭旅游觀光。
楊冠軍表示,本屆博覽會以“開放創(chuàng)新理念,絲路文旅共生”為主題,發(fā)揮展會集聚效應,打造全球包容、開放合作、互惠發(fā)展的國際文旅盛會,共同探索后疫情時代文旅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高質量推進文旅新業(yè)態(tài)健康持續(xù)發(fā)展。陜西愿與更多國家加強交流、密切合作,積極推進“旅游+”和“+旅游”理念,打造精品項目,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持續(xù)擴大絲綢之路旅游品牌影響力,深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旅游合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為世界旅游重啟繁榮貢獻力量。
6.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有何旅游價值
其實是經商之道,比如絲綢之路
7. 絲綢之路的旅游價值和重要性
打造“冰上絲綢之路”對中俄均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對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補充,也會給雙方帶來好的經濟收益,降低航運成本、提高運輸效率,規(guī)避安全風險、提升航運安全。
一旦北極航線正式開通,中國將成為俄羅斯在該航線的最大客戶,中國在北極航線充足的貨運量及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將成為中俄務實合作的新亮點。
同時,也將進一步擴大中俄與該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經貿、旅游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8. 絲綢之路的當今價值
1、文化內涵: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東亞強盛文明象征。
2、歷史意義: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3、現(xiàn)實意義:它已被東起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國際鐵路線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fā)的新價值.作為歷史遺跡,它向我們展示了古老文化發(fā)展交流的歷史,有其旅游價值。
9. 絲綢之路的旅游價值,以及開發(fā)的對策
絲綢之路的特點:
在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著名的橫跨亞洲并連接歐亞大陸的陸路貿易路線。是中國古代文明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渠道,也是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興盛的原因:
1、唐宋時期,中國的航海技術已經有較大的發(fā)展,船體的隔艙、司南等對航海有極大促進作用的發(fā)明已經出現(xiàn);
2、唐宋時期商業(yè)及其繁榮,很多帝王都曾下令鼓勵商業(yè)活動,商業(yè)在宋朝近乎打到了極致;
3、我國以貴金屬為貨幣,在南宋時期,統(tǒng)治區(qū)域內并無較大規(guī)模的貴金屬礦藏,而貴金屬產量較多的日本、南洋等地又必須經過海運方可到達,促進了海上貿易的興起;
4、由于西夏、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相繼隔斷了中國與歐洲交往的路上通道,并對貿易商人征收高額稅率,極大的抑制了陸路商貿,商人為將絲綢、瓷器、香料等貨物運至歐洲,換取高額利潤,只得改走水路,導致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
5、唐宋時期,統(tǒng)治者一直都推行開明外交的政策,與世界各國的商貿往來達到頂峰,進而在根源上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
10. 絲綢之路旅游資源特點
絲綢之路的特點:
絲綢之路是在漢武帝和張騫等推動下形成的,范圍為亞非歐;從軍事路、外交路發(fā)展為民生路、商業(yè)路、世貿路;以經濟交流為主,互利互惠;持續(xù)時間長,是長達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東亞直到非洲東海岸之間的海上貿易網(wǎng)絡;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東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qū)的文化交流與和平交往的通道。
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并正式運用。
2、“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fā)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lián)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zhàn)略構想。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11. 絲綢之路旅游意義
絲綢之路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而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lián)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路也被稱為“陸路絲綢之路”或“綠洲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開辟的意義重大。
首先,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其次,西域的各種農作物以及動物等特有品種流入中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物質,擴大了食物來源。
其三,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作出了巨大作用。
第四,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各國各派使節(jié)來漢,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lián)系,這對以后的漢唐實行對西域的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