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具有哪些意義?

導(dǎo)讀:龍門石窟具有哪些意義? 一、龍門石窟具有哪些意義? 二、李衛(wèi)辭官后住哪 三、龍門石窟古詩詞 四、唐代五大書法家介紹

一、龍門石窟具有哪些意義?

龍門石窟是我國著名四大石刻藝術(shù)的寶庫之一,位于河南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

經(jīng)過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雕像11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數(shù)量之多位于我國各大石窟之首。它們反映了我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lǐng)域的發(fā)展變化,對我國石窟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石窟

二、李衛(wèi)辭官后住哪

沒寫

乾隆怒不可遏,卻被傅恒以朝廷顏面為重不能出爾反爾為由勸皇上忍下來,只能將錯就錯。乾隆一肚子火沒處發(fā),把同樣知情不報的李衛(wèi)給關(guān)進了寶應(yīng)寺佛牙塔??死瞻⒏。R客濟濟一堂。得意忘形的克勒阿拿出從西北帶回的好酒大喝特喝,竟誤飲當初放了瀉藥生擒張黑果的藥酒,狂瀉不止,當夜斃命。養(yǎng)心殿內(nèi),扎倫寺大喇嘛帶來班禪活佛的口信,感謝李大護法身體力行,為西北教眾帶去圣恩,保護了一方水土,并透露班禪意欲東行。乾隆龍顏大悅,不得不順勢賞賜李衛(wèi),答應(yīng)了他的辭官之請。紫禁皇城內(nèi),“萬歲圣明”響徹天際; 清幽小道上,一襲青衫,兩袖清風(fēng)的李衛(wèi),騎驢遠去。

三、龍門石窟古詩詞

游龍門詩十二首

宋.韓維

潛溪

李公舊林壑,及此與幾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

我慚疏野人,來值溪花后。

圣善寺

陟逕凡幾盤,坐堂聊一息。

龍去空舊巖,崖崩有遺石。

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

石樓

索回陟云根,結(jié)構(gòu)出石面。

河傾八灘惡,野豁兩崖斷。

曠然懷抱開,舉酒臨壯觀。

西溪

我從南嶺來,引轡下云木。

不知溪流處,但見翠滿谷。

涼葉覆山泉,修篁醫(yī)茅屋。

山上

貪奇忘我勞,上上不復(fù)省。

窮游盡人跡,卻立看佛頂。

日暮不忘歸,青山滿煙景。

白傅影堂

遠人乘化往,生死不為累。

肖象即當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觴,清風(fēng)肅然至。

寶應(yīng)

林巒若無路,鐘磬時出谷。

鑿石排僧龕,研金畫佛屋。

日沒上方夕,明燈滿云木。

廣化寺

日照香剎端,風(fēng)生石門下。

精誠或有禱,嘉況如可把。

安得飛片云,坐看靈澤灑。

利涉塔院

許公讀書地,塵像一來拂。

門掩僧不歸,檐低燕飛出。

高人不可見,石塔鎮(zhèn)寒骨。

盧溪

伊人沒已久,溪溜亦如線。

淳風(fēng)揖老僧,清陰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鳥聲變。

菩提院望雒亭

茲亭何岧峣,下瞰伊與洛。

惟昔定鼎地,絕云飛? ?閣。

公安在哉,氣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獨在,谷轉(zhuǎn)路猶邈。

徐行出萬木,斗起造雙閣。

一踐清涼境,始知人世濁。

白馬寺

宋.李廌

湠漫漢江皋,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gòu)。

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

我卜關(guān)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shù)秀。

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四、唐代五大書法家介紹

唐代五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張旭

柳公權(quán)

柳公權(quán)(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耀州區(qū))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quán)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并入李聽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xùn)|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quán)去世,年八十八,追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quán)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并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xué)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chuàng)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傳世碑刻有《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柳公權(quán)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柳公權(quán)書法、碑刻代表作

碑刻

《平西郡王李晟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馮宿碑》《羲陽郡王苻U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劉沔碑》《原道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復(fù)東林寺碑》

行草

《伏審》《十六日》《辱向帖》

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yīng)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e臨沂(今山東臨沂)。顏師古五世從孫、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杰出的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權(quán)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xué)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書法

成就地位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xué)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 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fēng)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書風(fēng)。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jié)字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fēng),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jié)構(gòu)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fēng)格也體現(xiàn)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fēng)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jié)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额伿霞覐R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在書學(xué)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xué)境界。他的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fēng)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于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xué)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墻習(xí)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xué)起點上。而在書學(xué)上鯤鵬展翅,則經(jīng)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shù)十年工力百般錘煉、充實,使得“顏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邦侒w”終于在書壇巍然屹立。正如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所說:“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chuàng)造者?!鳖佌媲涞目瑫?,尤其是印歲以后的楷書,已形成一種范式,后世學(xué)習(xí)者極多,甚至有“學(xué)書當學(xué)顏”的說法。[48]

書學(xué)境界

顏真卿一生書學(xué)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fēng)。

在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初步確立自己的“顏體”面目。如果以天寶五年(746),張旭在裴儆府上授筆法于顏真卿為一個界線,那末在此以前顏真卿尚在艱苦的摸索階段。此一階段傳世之作鮮見。如天寶元年寫《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寫摩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此時顏真卿在書學(xué)方面已有相當?shù)男摒B(yǎng),這在張旭考問顏氏十二筆意時,顏真卿或以從張旭處領(lǐng)教所得,或以自己攻習(xí)所悟?qū)Υ鹑缌?,使張旭深以為然。他志向高遠,期在“齊于古人”。張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筆法。

在接受張旭的筆法后,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從天寶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時間,可說是顏真卿依? ??張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礪的階段。果然在天寶十一年后,顏真卿書碑漸多,在社會上已享有一定的聲譽。天寶十一年書有《郭虛己碑》、《郭揆碑》、《多寶塔碑》、《夫子廟堂碑》等。天寶十三年又有傳世名作《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碑陰記》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顏真卿投身于金戈鐵馬與叛軍作戰(zhàn)之中,無暇顧及筆硯藝事。此可為顏氏書法歷練的第一階段,也是第一境界的歷練。

在這一時期,雖然各碑面目或有差異,但總體上說,是“顏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從《多寶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顏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筆上沉著、雄毅,以健力立骨體,敷以較厚之肉彩;結(jié)體上整密、端莊、深穩(wěn),由瘦長型變?yōu)?a href='/fangzheng/' target=_blank>方正形;在布白上減少字間行間的空白而趨茂密。這一階段,顏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點畫皆有筋骨”,“點畫凈媚”,“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專門攻習(xí)真書、草書,雖有隸書、篆書之作,并不多。顏真卿的第一境界,從初唐而來,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面目。這種境界的歷練又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第二境界

究字內(nèi)精微,求字外磅礴。

從五十歲后至六十五歲,可以說是第二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顏體”形神兼具,已漸成熟。其間作品有《金天王廟題名》(758)、《請御書逍遙樓詩碑額表》(758)、《鮮于氏離堆記》(762)、《磨滅記》(762)、《顏允南碑》(762)、《韋縝碑》(763)、《臧懷恪碑》(763)、《郭家廟碑》(764)、《顏秘監(jiān)碑銘》(765)、《顏喬卿碑》(769)、“逍遙樓”三字(770)、《殷踐猷碑》(770)、《張景倩碑》(770)、《元子哲遺愛碑》(770)、《寶應(yīng)寺律藏院戒壇記》(771)、《麻姑山仙壇記》(771)、《小字麻姑山仙壇記》(771)、《大唐中興碑》(771)、《顏含大宗碑》(771)、《宋廣平碑》(772)、《重建顏含碑》(772)、《八關(guān)齋會報德記》(772)等等。

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以及其后接二連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靈的空間;書生――斗士――統(tǒng)帥,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頻繁轉(zhuǎn)換,人生體驗更多,藝術(shù)體味也就更深。這些,顏真卿“一寓于書”,將前期的“顏體”反復(fù)錘煉,煉形煉神,從而神形兼?zhèn)?,終至成熟??梢钥吹?,他加強了腕力,中鋒運行,取篆籀方法,圓轉(zhuǎn)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燕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筆畫之間采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其捺筆表現(xiàn)出一波三折的節(jié)奏。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zhuǎn),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從結(jié)體上說,方正端莊,穩(wěn)健厚重,中宮寬綽,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側(cè)取勢,不以左緊右松取妍,而像篆隸以對稱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間櫛比,行間茂密,以形密取氣勢,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fēng)貌:前者側(cè),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壯;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潤色開花,后者元氣淋漓。真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第三境界

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

Hash:46691fe08cc1d488e9caf1b0fe7ccab427e9ca29

聲明:此文由 鏈世界-開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