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頂山郟縣景點三蘇墳 河南郟縣三蘇祠

導(dǎo)讀:河南平頂山郟縣景點三蘇墳 河南郟縣三蘇祠 1. 河南郟縣三蘇祠 2. 郟縣蘇墳村 3. 郟縣三蘇祠簡介 4. 郟縣 三蘇 5. 郟縣三蘇墳的由來 6. 河南郟縣三蘇祠歷史 7. 郟縣三蘇園游記 8. 河南郟縣三蘇墓 9. 郟縣蘇氏祠堂

1. 河南郟縣三蘇祠

平頂山市區(qū)有白龜山水庫,魯山縣有中原第一大佛,堯山(石人山)漂流,還有防空工程,畫眉谷,汝州的鈞瓷博物館,郟縣的“天地廣闊、大有作為”知青紀(jì)念園,三蘇祠,青龍湖。

1、平頂山新城區(qū)的白龜山水庫一帶,景色不錯。

2、魯山縣的景區(qū)極多,如珍珠潭、大佛、畫眉谷、好運谷、十八垛……山青水秀,美不勝收。

3、汝州市的風(fēng)穴寺、怪坡、大紅寨等,也很值得一看。

4、郟縣的青龍湖非常適合休閑游玩。

2. 郟縣蘇墳村

有。

蘇軾墓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城西27公里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茨芭鎮(zhèn)蘇墳村東南隅,和父親蘇洵的衣冠冢、弟弟蘇轍的墓在一起。

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蘇軾卒于常州,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鈞臺鄉(xiāng)上瑞里。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蘇轍卒于潁昌,其子將之與蘇軾葬于一處,稱“二蘇墳”。蘇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郟城縣尹楊允到蘇墳拜謁,謂“兩公之學(xué)實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雖眉汝之墓相望數(shù)千里,而其精靈之往來,必陟降左右?!彼熘锰K洵衣冠冢于兩公冢右。

3. 郟縣三蘇祠簡介

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三蘇”指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三蘇墓在平頂山,這本就是一種文化烙印?!叭K文化”更多地體現(xiàn)在古樹木、古民宅、古城墻和韻味悠長的亭臺樓榭中。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叭K”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xué)者競相仿效。

  “文化”一詞空洞而又難以捉摸,把“文化”與城市相連,就能容易準(zhǔn)確地概括提煉文化的內(nèi)涵與載體了。說到斗獸場,我們想到古羅馬;談及四合院,我們感悟老北京;聊到摩天樓,我們向往紐約和香港。城市由于它們的建筑而響當(dāng)當(dāng),那么由音樂到維也納,由安徒生童話到哥本哈根,由百老匯和自由女神像到紐約,由咖啡館和時裝到巴黎,一座城也是因了它的人文特色而張力十足;事實上,鷹城也浸透著蘇洵、蘇軾、蘇轍的鐘靈毓秀?!耙患胰缸印⒍际谴笪暮馈?,三蘇墓在平頂山,這本就是一種文化烙印,一張城市名片。

  “三蘇文化”的繼承發(fā)展既離不開硬件設(shè)施的打造,更離不開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zhì)的提高和有效制度機制的建立。在城市硬件建設(shè)中,“三蘇文化”更多地體現(xiàn)在古樹木、古民宅、古城墻和韻味悠長的亭臺樓榭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了市政府?dāng)U建和修建三蘇祠、東坡碑林、東坡布衣雕像、八百進士堂和遠(yuǎn)景樓的大動作。如果沒有廣泛的群眾性文化和專業(yè)基礎(chǔ),曲終人則散。

  所以,還必須建立一支過硬的群眾性文化隊伍,郟縣的“三蘇文化”品位才能越濃越醇!一個“文化三蘇”的出現(xiàn)將是郟縣發(fā)展之福!當(dāng)然,從文化的三個層面來理解,“三蘇文化”可這樣來確定它的載體和支點:

一是實用文化。包括雕版書籍、宣紙、蘇詞歌賦、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

二是藝術(shù)文化。包括蘇體字畫、建筑藝術(shù)等。

三是思想文化、哲學(xué)理念,它的載體是人。總之,應(yīng)? ?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兩個方面人手盡可能讓“三蘇文化”更為鮮活具體,為大眾所理解、接受。

4. 郟縣 三蘇

1 三蘇園景區(qū)

三蘇園景區(qū)位于郟縣縣城西北約20公里處,是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與其弟蘇轍、其父蘇洵(衣冠冢)的墓地?!叭K”葬郟后,文人墨客紛紛來此瞻拜,留下了許多體裁不一、風(fēng)格各異的碑刻題詠,與“三蘇”一起,組成了郟縣特有的人文旅游資源。

2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紀(jì)念館

廣闊天地知青園景區(qū)范圍6平方公里,于2001年12月動工興建,目前已建設(shè)和修復(fù)的景點有: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紀(jì)念館、廣闊天地博物館、毛主席手跡碑、知青之家、知青舊居、知青橋、知青井、知青壩、知青游樂園等景點。

3 郟縣文廟

郟縣文廟又稱文宣王廟、孔廟和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郟縣城內(nèi)東南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既是郟縣的學(xué)宮,是典型的左學(xué)右廟建制,又是郟縣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會各界祭拜孔子的專祀廟宇。

5. 郟縣三蘇墳的由來

文 革期間這座寺院曾被改為學(xué)校,教師們深知這座文物塑像的重要,便砌了一道夾 墻并在夾墻上貼了的畫像,方才使這一文物得以幸存。

塑像的兩側(cè)墻邊各豎 立一塊墓碑,乃是蘇轍次子蘇仲南及兒媳黃氏的墓志銘,正是有了這兩塊墓碑的 記載,才結(jié)束三蘇墳的多處爭議,終使郟縣的三蘇墳得以確證。

三蘇祠的東西廂房裱有蘇軾的生平事跡,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貶黃洲后 自號“東坡居士”,享年六十六歲,他歷任北宋四代朝廷,做了四十年的命官,先 后出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端明殿學(xué)士等二十余種官位,期間仕途坎坷多次被 貶,即使受到政敵的,他仍然是:雖廢業(yè)未忘為國家慮。

看了蘇軾的生平簡介, 使我對他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他不僅是一位文學(xué)家, 同時又是一位愛國愛民的賢明的官員,正是他那文人的氣質(zhì)與豁達豪放的風(fēng)度, 才會有時揮毫而就的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氣勢 磅礴的千古絕唱。

懷著對三蘇的崇仰,我們徒步來到三蘇墳?zāi)沟?,這里綠意盈野幽靜安寧,這 樣的環(huán)境對于三位大文豪著實是一處絕好的靈魂棲泊地。

東西兩側(cè)各為蘇軾與蘇 轍之墓,中間是其父蘇洵的衣冠墓,衣冠墓是后人為圓三蘇墳而造,站在三蘇墳 前不禁感慨萬千,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抗拒自然規(guī)律,每個風(fēng)塵身軀遲早都將化 為一掊黃土,然而文學(xué)家的精神卻已穿越時空,將永遠(yuǎn)感召激勵著后人。

6. 河南郟縣三蘇祠歷史

游覽三蘇祠感悟 我們乘車去游覽三蘇墳,三蘇墳既是北宋文豪三父子蘇洵、蘇軾、蘇轍 之墓,它位于郟縣茨芭鄉(xiāng)蘇墳村東南隅。我們風(fēng)塵仆仆下了摩托車,首先來到了 旅游景點廣慶寺,步入廣慶寺便見松柏蒼翠,竹林掩映,清凈而幽雅,東側(cè)鐘樓 晨鐘高懸,西側(cè)鼓樓碩鼓懸空,好奇的游人間或敲打著晨鐘與暮鼓之聲打破了寺 院的寂靜,讓人產(chǎn)生無盡的遐思。穿過廣慶寺便是三蘇祠,祠內(nèi)三蘇的塑像是從 元代留傳下來,至今完好無損實在不宜,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呢。據(jù)導(dǎo)游講:文 革期間這座寺院曾被改為學(xué)校,教師們深知這座文物塑像的重要,便砌了一道夾 墻并在夾墻上貼了的畫像,方才使這一文物得以幸存。

三蘇文化中親情友情的感想三蘇父子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蘇軾又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并稱文章四大家。清朝名相張鵬翮(hé)曾撰聯(lián),“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以此頌揚三蘇。特別是蘇軾,2000年被法國《世界報》評選影響世界的12位“千年英 雄”,中國僅此一位。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 。

蘇洵的文章說古論今,縱橫評說,長于分析,很有氣勢,代表作《六國論》。

三蘇文化中親情友情的感想三蘇父子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蘇軾又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并稱文章四大家。清朝名相張鵬翮(hé)曾撰聯(lián),“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以此頌揚三蘇。特別是蘇軾,2000年被法國《世界報》評選影響世界的12位“千年英雄”,中國僅此一位。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 。

蘇洵的文章說古論今,縱橫評說,長于分析,很有氣勢,代表作《六國論》。

游覽三蘇祠感悟 我們乘車去游覽三蘇墳,三蘇墳既是北宋文豪三父子蘇洵、蘇軾、蘇轍 之墓,它位于郟縣茨芭鄉(xiāng)蘇墳村東南隅。我們風(fēng)塵仆仆下了摩托車,首先來到了 旅游景點廣慶寺,步入廣慶寺便見松柏蒼翠,竹林掩映,清凈而幽雅,東側(cè)鐘樓 晨鐘高懸,西側(cè)鼓樓碩鼓懸空,好奇的游人間或敲打著晨鐘與暮鼓之聲打破了寺 院的寂靜,讓人產(chǎn)生無盡的遐思。穿過廣慶寺便是三蘇祠,祠內(nèi)三蘇的塑像是從 元代留傳下來,至今完好無損實在不宜,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呢。據(jù)導(dǎo)游講:文 革期間這座寺院曾被改為學(xué)校,教師們深知這座文物塑像的重要,便砌了一道夾 墻并在夾墻上貼了的畫像,方才使這一文物得以幸存。

7. 郟縣三蘇園游記

該墓志銘共7446字,遠(yuǎn)遠(yuǎn)超過20字。

《東坡先生墓志銘》本名《亡兄子瞻端墓志銘》,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轍遵其兄蘇軾囑“子為我銘”所撰。翌年閏六月二十日,蘇軾與閏之夫人同穴安葬于郟城上瑞里(河南省郟縣茨芭鎮(zhèn)三蘇園)。此墓志銘當(dāng)時隨埋入蘇軾墓室棺前。其文洋洋灑灑長達7446字被收入蘇轍《欒城后集》卷二十二,流傳于世。

8. 河南郟縣三蘇墓

蘇軾(蘇東坡)1101年病死于江蘇常州,終年六十六歲。蘇東坡墓位于河南省郟縣茨芭鎮(zhèn)。

蘇轍于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間,蘇軾由定州南遷英州,便道于汝,與弟相會。蘇轍領(lǐng)兄游觀汝州名勝。郟城縣屬汝州,自古就有龍鳳寶地之美稱,黃帝鈞天臺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臨鈞天臺,北望蓮花山,見蓮花山余脈下延,“狀若列眉”,酷似家鄉(xiāng)峨眉山,就議定以此作為歸宿地。

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蘇軾卒于常州,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鈞臺鄉(xiāng)上瑞里。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蘇轍卒于潁昌,其子將之與蘇軾葬于一處,稱“二蘇墳”。蘇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

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郟城縣尹楊允到蘇墳拜謁,謂“兩公之學(xué)實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雖眉汝之墓相望數(shù)千里,而其精靈之往來,必陟降左右。”遂置蘇洵衣冠冢于兩公冢右。這樣,原來的二蘇墳就成了三蘇墳。

9. 郟縣蘇氏祠堂

因為兄弟感情極深,不忍相離。

蘇軾在去世后卻沒有選擇落葉歸根,而是葬在了河南的一個小山村——郟縣。在他死后,蘇轍悲痛萬分,他遵循兄長“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為銘”的遺愿,將蘇軾葬在了汝州的“小峨眉”。

在蘇軾去世后的第11年,蘇轍也離開了人世。去世后他的子孫遵照其遺愿,也把他葬在了郟縣,與蘇軾的墳?zāi)惯b遙相對。在1350年,后人又將蘇洵的衣冠冢遷到了蘇軾和蘇轍墳?zāi)沟闹虚g,并稱其為“三蘇墳”。之后? ?蘇氏的很多子孫都葬在了這里,郟縣成了著名的“蘇氏墳塋”。

Hash:a5d8d33abbe6797f51e60898dbd03d73c42db32c

聲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