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屏!刷爆朋友圈的井陘太行“天路”原來這么美?。▋群咔迕缊D)

青山綠水前,青磚黛瓦下,老人們在一片祥和中閑話家長里短。幾名游客背著相機,將美景收入囊中。這是近日記者在井陘縣于家鄉(xiāng)的“石頭村”見到的情景。隨著第五屆市旅發(fā)大會的成功舉辦,井陘縣的歷史文化、特色風景吸引著廣大游客前往,井陘太行“天路”的字眼更是頻頻出現(xiàn)在眾人的朋友圈里,大家流露出的不僅是贊美,更多的是感嘆。

心系群眾、服務人民是井陘太行“天路”精神的核心要義。“‘人民性’是黨的根本屬性,‘為人民’是守初心的根本任務,群眾支持是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最大底氣?!本€縣主要負責人說,只要各級干部心里裝著老百姓,把事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也正是老百姓不計損失主動配合征地、遷墳,各界群眾主動捐款捐物、自發(fā)出工出力,才有了22個月建成“天路”西線的奇跡,才有了100天內貫通“天路”東線的壯舉。修“天路”、拆違建、美環(huán)境、辦旅發(fā),一場場硬仗打下來,充分讓世人認識到了什么是“民心所向、勝之所往”。

1

路通了 景美了

近日,記者駛上井陘縣古村落旅游環(huán)路西線,12米寬的柏油路在山梁間延伸。路兩側層層梯田,綠意朦朧;巍巍古村,古樸滄桑。

路上,時而有載著游客的大巴車駛過,時而有駕駛私家車的游客車停路邊,遠眺太行美景。

就是腳下的這條路,貫穿了微水鎮(zhèn)、秀林鎮(zhèn)、南障城鎮(zhèn)、天長鎮(zhèn)、于家鄉(xiāng)、南王莊鄉(xiāng)6個鄉(xiāng)鎮(zhèn),串起了沿線“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區(qū)”27個村莊和多個革命歷史遺跡、旅游景點,使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60余公里的旅游循環(huán)路,與沿線的井石快速路驛站、南良都驛站、欒家窯驛站、塔寺坡驛站、太行古鎮(zhèn)驛站、史家驛站等6家驛站,共同構建起以中國唯一傳統(tǒng)村落片區(qū)為核心的山地多彩自駕游綜合體驗基地,形成了一條美麗的“太行畫廊” 。它宛如游動的巨龍,翻山越嶺穿行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之中,將井石快速路、衡井線、井元公路、平涉公路、石太高速、元大線等“三橫三縱”公路交通主干線連為一體。

石板房掩映在青山綠樹旁,路邊的向日葵笑臉迎客,即將成熟的果實掛滿枝頭……汽車行駛在井陘新修建的東環(huán)路上,車窗外,各種美景盡收眼底。在南王莊鄉(xiāng)塔寺坡村,記者被塔寺坡驛站內古樸、精致的石窯建筑吸引。這些建筑歷經百年風雨,古樸而滄桑。經過翻修,客房、餐廳、咖啡屋各種現(xiàn)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吸引了不少游客。

“這條路,能開車、能騎行,還能漫步,徜徉在古村古樹之中,陶醉在青山綠水之間,真讓人舍不得走?!?a href='/shijiazhuang/' target=_blank>石家莊游客? ??秀芳說?!疤炻贰彪m然是按國家二級山區(qū)公路建設,但規(guī)劃設計之初就為其注入了成為網紅的“氣質”:雙向兩車道,兩側預留了方便自行車騎行的紅色車道,在視野開闊處設計了觀景臺,方便游客駐車攬勝。

開車走在這條路上,群山、密林、村落、梯田盡收眼底,古村古韻、山川景色和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形成了一條“一帶三舍串九景,寄鄉(xiāng)情山居,憶梯田農耕,觀山石林翠”的美景帶。

2

是生路 是出路

“它不僅是一條旅游路,更是致富路、民心路和幸福路。”于家鄉(xiāng)黨委書記趙峰與記者交談時,還不忘介紹“天路”背后的故事。

于家石頭村名聲在外,因為路不好走,致使旅游開發(fā)一直止步不前;大梁江村有一處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有人稱之為河北的“喬家大院”,由于山路崎嶇坎坷,許多游客望路止步;“老虎火”是南張井村作火的技藝,2008年6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它們全部處于全國首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區(qū)”內,卻因交通閉塞,一項項非遺文化只能長期“藏在深山無人識”,村民守著金山銀山過著窮日子。

修一條旅游路,讓鄉(xiāng)親們吃上“旅游飯”,成了當務之急。

“2016年‘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區(qū)’申報成功后,縣委、縣政府就決定迅速啟動古村落片區(qū)旅游路建設。”井陘縣交通運輸局局長范彥軍告訴記者,然而,恰在這時,發(fā)生了“7·19”特大洪災,井陘縣遭受重創(chuàng),災后重建任務艱巨。而且,當時井陘縣正處于經濟下行、環(huán)保重壓、轉型陣痛期,財政十分緊張。

面對抉擇,井陘縣委、縣政府果斷確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鄉(xiāng)村為主體,依靠群眾,發(fā)動集體力量,建設旅游環(huán)路,開發(fā)古村落資源,帶動經濟發(fā)展”的工作思路。

修路過程中,縣委、縣政府提出:“要修就要高標準,一步到位、不留遺憾?!毖赝距l(xiāng)村兩級干部也紛紛表示:“就是天大的困難也要把路修通、修好!”

修路,說起來簡單,修起來卻是千難、萬難。

“對于修‘天路’,縣里作了詳細調查,修路決策完全從群眾利益出發(fā)。而且,井陘縣素來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好傳統(tǒng)。再加上我們剛剛經歷了‘7·19’抗洪救災的歷史考驗,凝聚了‘打虎上山’的作風共識?!本€縣委主要領導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們相信,在新時代,大家依然能夠發(fā)揚這種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把“天路”修好。

正是憑著全縣各級干部強烈的責任擔當,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井陘太行“天路”精神,“天路”工程如期上馬、順利推進,道路寬度從規(guī)劃時的8米加寬到12米,標準從鄉(xiāng)村道路提高到國家山區(qū)二級路標準。

3

客來了 民富了

“對山區(qū)來說,路就是生命!”大梁江村黨支部書記梁瑞鎖說,大梁江村雖然享有諸多榮譽,但是由于地處深山,交通閉塞、通信不暢、基礎設施落后,雖然名聲在外,但是老百姓生活并不富裕。

“現(xiàn)在一個周末就有三四千游客,這是原來想? ?不敢想的。這條路給我們帶來了跨越式發(fā)展的好機遇!”梁瑞鎖興奮地說,老百姓都在自家門口做起了生意,之前“運不出去”的土特產現(xiàn)在都成了“香餑餑”,村民的日子逐漸好起來了,大家的精氣神都提起來了。

同樣的感慨也出現(xiàn)在南王莊鄉(xiāng)塔寺坡村的村民高吉樓身上,今年68歲的他怎么也不會想到,閑置多年的破石窯還能派上大用場。該縣以旅發(fā)大會為契機,修建旅游東環(huán)路。交通的改善讓村子里的這些石窯洞由過去的“棄兒”變成了“新寵”,用來打造“吃喝住娛購”為一體的“天路”驛站,高吉樓也成為最早一批受益者。每次提起這件事情,老人的臉上都會笑開了花兒。“路通了就是好啊,以后俺又多了一份收入?!?/p>

隨著“天路”通車,縮短了井陘古村落片區(qū)與外界距離,暢通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26個古村落全線車程,由過去的4小時縮短到現(xiàn)在的40分鐘。交通最不便利的張井溝村,去趟縣城由以前的1個多小時縮短到現(xiàn)在的30分鐘;到直線距離1.5公里的大梁江村,車程由以前的2小時縮短為現(xiàn)在的10分鐘。不僅年輕人開始?;丶铱纯?,老人們也開始走出大山。60多歲的張井溝村村民尹巧玲第一次坐上公交車去了縣城走親戚。她說:“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天路”通車,還吸引了更多井陘在外人員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為當?shù)亟洕l(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記者在于家鄉(xiāng)于家村于秀英家的農家院看到,來這里就餐的游客絡繹不絕。小院里,鍋碗瓢盆碰撞聲、報單聲、游客的歡笑聲此起彼伏。“現(xiàn)在證明我們回村發(fā)展是對的,不用和家人分別,收入還比在外面打工掙得多。俺村好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盤算著回來呢?!庇谛阌⒂妹聿林^上的汗水樂呵呵地說。

一路山水美景、一路民俗風情、一路訪古探幽……依托這條“天路”,井陘的綠水青山正在一步步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隨著這條天路的延伸,一個個山區(qū)村莊悄然向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邁進,一幅幅鄉(xiāng)村振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文/石家莊日報記者 杜倩倩 圖/石家莊日報記者 張曉峰

Hash:d80a6811fc702a60ea73461df23ece67dec7dc11

聲明:此文由 燕趙晚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