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遺址讀滄桑,樂陵魏王城。

魏王城遺址,在樂陵市城東南30里的花園鎮(zhèn)顧家村北350米處。它是一座長720米、寬420米,南、北、東三面均有殘?jiān)珨啾谙噙B,高約2至3米不等的古城池遺址。此處為漢初樂陵的第一城。

戰(zhàn)國始建:樂陵境內(nèi)最早城池

據(jù)史料記載,魏王城始建于戰(zhàn)國,由燕將樂毅于公元前284年攻齊時(shí)所筑,城址位于今樂陵市花園鎮(zhèn)大顧村北。此城池是樂陵歷史上的第一座城。漢高祖五年置青州平原郡樂陵縣,即治于此城。兩漢四百余年間,這里一直是樂陵縣的縣治。

唐《元和郡縣志》記載:“樂陵,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本燕將樂毅攻齊所筑,漢以為縣,屬平原郡,即漢大司馬史高所封之邑。后魏屬樂陵郡。隋開皇三年去郡,屬滄州。重合故城,縣東二百步,漢重合縣,武帝封莽通為重合侯”?!逗鬂h縣邑省并表》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分平原渤海置樂陵郡,改屬冀州?!笨ぶ我嘣O(shè)于此城。另據(jù)《晉書》記載:晉武帝始泰元年(265年)改樂陵郡為樂陵國,封驃騎將軍石苞為樂陵國公,而“魏王城”則為樂陵郡都尉治和樂陵縣治。

清代《樂陵縣志》記載:西晉期間來樂陵郡任職的太守有三位,即夏侯莊、邵續(xù)、賈堅(jiān)(應(yīng)屬前燕)。著名的《東方先生畫贊》一文就是夏侯莊的兒子夏侯湛,在樂陵郡省親期間寫下的。

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樂陵郡被裁撤?!对涂たh志》載:“后魏置樂陵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滄州”,樂陵縣城也從魏王城遷徙到了今朱集鎮(zhèn)前任寨村一帶?!拔和醭恰弊怨?84年建成,起作為兵城、縣治、郡治、都尉治,至公元583年,前后長達(dá)867年。先后經(jīng)歷戰(zhàn)國、兩漢、三國、西晉、南北朝以及大隋共十五個(gè)朝代。

得名之謎:各種傳說難辨真假

清宣統(tǒng)《山東通志》載:“故城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今名魏王城。”也就是說,在清宣統(tǒng)年間,人們就將此城叫作魏王城了,此前暫未查到這樣的記載。

可以斷定魏王城,一定與“魏”字有關(guān),與歷史上被封的樂陵王有關(guān)。但樂陵自古不屬魏地,不可能有人被封為“魏王”,故只能定位于曹魏北魏時(shí)期。關(guān)于封王,從西漢至清末,被封于樂陵王共有十四位,其中曹魏和北魏時(shí)期的樂陵王四位,最有可能來到封地居住的當(dāng)屬曹茂和思譽(yù)。

曹茂自魏正始五年(244年)徙封樂陵王,直至景元期間(260年-264年)二十余年為樂陵王。而北魏的思譽(yù),前后有十二年為樂陵王。而這兩王中,最有可能成為“魏王城”由來的當(dāng)屬曹茂,因?yàn)椴苊粌H有二十年的時(shí)間在此居住,而且也是第一位“樂陵王”。

關(guān)于魏王城名稱的來歷,還有兩種說法:一說,楚漢爭霸時(shí),魏王豹跟隨韓信攻齊在此建城,故名“魏王城”;另一說,隋唐時(shí),魏王李密建筑此城,故名“魏王城”。筆者以為,據(jù)《史記·高祖本紀(jì)》的記載,魏王豹被殺一事在前,而韓信擊齊在后,魏王豹在此建魏王城的說法顯然有問題;唐初的魏王李密,筆者查不到他來樂陵及其附近的資料,故由他建城的說法,恐怕也難站得住腳。

在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還有“魏王曹操說”。根據(jù)《三國志·魏書》記載:“建安九年(204年)十二月,公入平原,略定諸縣?!甏赫?,攻譚,破之,斬譚,冀州平。十年冬十月,公還鄴?!睒妨昕h當(dāng)時(shí)隸屬于平原郡,曹操平定各縣,來到樂陵并居住也是有可能的。民間將其稱為“魏王城”也是有可能的。

碧霞故里:魏王城的美麗傳說

今天,魏王城的遺址,雖然只剩下了寥寥無幾的殘?jiān)珨啾冢纱硕a(chǎn)生的、諸多的美麗傳說仍在民間傳誦著,其中,此處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故里的傳說,被譽(yù)為這一帶地域文化的縮影:

據(jù)2007年《樂陵市志》記載:“碧霞元君故居坐落于花園鎮(zhèn)王母殿村,其歷史久遠(yuǎn)。王母殿系碧霞元君(泰山奶奶)的故居,曾建有碧霞元君祠,后廢。2006年4月重修,占地100畝,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建大殿兩座(碧霞祠、王母殿),偏殿六座(文昌殿、財(cái)神殿、藥王殿、觀音殿、左門神殿、右門神殿),廂房兩座。另建有日月潭、明橋、轉(zhuǎn)運(yùn)亭等景點(diǎn)。形成了由一橋、一亭、兩譚、四大天王、八大殿組成的頗具規(guī)模的建筑群。2007年被確定為國家AA級旅游風(fēng)景區(qū)?!?/p>

相傳:碧霞元君,原名畢霞,系戰(zhàn)國時(shí)期魏國的公主。畢霞自幼就聰明伶俐、樂于助人。幼年時(shí)期,她在王室里熟讀了儒、道、醫(yī)學(xué)等書籍,練就了一身的本領(lǐng)。秦滅魏后,畢霞舉家遷至魏王城一帶隱居。期間,畢霞公主在居所的東北方修了座王母殿,她就在此講學(xué)以濟(jì)世救民,使四民安樂。后畢霞公主又到泰山講學(xué),用自己知識和本領(lǐng),救助了周圍不少百姓,深受當(dāng)?shù)匕傩盏膼鄞鳌?/p>

隨著時(shí)間的推移,畢霞所做的好事越來越多,影響面越來越大。畢霞公主的功德便傳至天宮,得到玉皇大帝的認(rèn)可,被封為“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簡稱“碧霞元君”。因其坐鎮(zhèn)泰山,故民間又尊稱為“泰山圣母碧霞元君”。魏王城的人們便把原畢霞公主講學(xué)的地方稱為“碧霞行宮”或“泰山行宮”。

傳說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某日來到魏王城,見王母殿里香客不斷,香火興旺、紙灰飛揚(yáng)、異常火爆,便攜兒子曹丕一起進(jìn)王母殿,祭拜王母和碧霞元君。進(jìn)殿后,他父子倆在虔誠叩拜時(shí),忽聽空中傳出穩(wěn)重且豁亮的聲音:“天道微妙,魏代漢也”。曹操聽后大喜,觸景即發(fā),隨即就寫下了:“王母殿前驚天地,魏王城內(nèi)問始終”的詩句。曹丕也寫下了“王母三笑鑄我志,天下一統(tǒng)稱魏王”的句子。此后,曹操就假借漢獻(xiàn)帝之命,自立為魏王。曹魏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曹丕稱帝后,每年都到魏王城的王母殿進(jìn)香祭拜,感謝王母和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在廣大民眾的心中,成了有求必應(yīng)、無所不能的神仙。她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又是人們心中送子的女神,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備受大眾信賴和敬仰。

美麗的傳說,給魏王城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使魏王城在人們的心目中更加神秘。

一千多年過去了,雖然魏王城遺址僅剩下了不足幾公里的斷壁殘?jiān)?,但許許多多美麗動(dòng)人的傳說仍在民間傳誦著。

如今,王母殿、魏王城、公主墳等遺跡已得到重修,所建的碧霞元君故居以更輝煌的面貌,展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

Hash:fdcf59d0079f27ab3c51c865c72cfcf3a487352f

聲明:此文由 晚安樂陵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