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石刻的藝術魅力

無源洞石橋

在上期的節(jié)目中,我們簡要了解了楠木園古人類遺址,領略了巴楚文化的發(fā)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摩崖石刻藝術魅力。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

作為中華民族水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三峽文化,是長江三峽流域歷史實踐過程中,人類依水生存,改造和利用水環(huán)境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組合。

靈山圣境”石刻

巴東古代石刻是見證三峽治水的特殊印痕,是一部認識水、探索水、利用水、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在巴東的20多處古石刻中,“楚峽云開”“化險為夷”“我示行周”等多處石刻都與治理長江水道有關。

“楚峽云開”石刻

“楚蜀鴻溝”石刻

刻于乾隆年間的“化險為夷”石刻是水位標記的代表,處在巫峽西陵峽交界水位落差較大的一個地段,“化險為夷”四個大字燦然可見,既能讓人觀測到三峽河道的安危,又能給人以化險排難的勇氣。只要過往船能望見這個標志,便可安全航行,因此被船工們稱為“水下水文站”。

“我示行周”石刻也是水位標記,光緒年間,為了讓船只順利進出門扇峽,水利官員童天澤經過潛心研究,掌握了通過的規(guī)律,堪石為標,以示行船行人。

無源洞“悟源仙泉”石刻     “川流悟道”石刻

巴東古石刻作為傳神的藝術形式,是三峽水藝術文化的重要形式。古石刻多為四字格局,平面陰刻,字大醒目,立意簡明扼要,高度凝練,引人注目??套忠话銥殡`書、楷書、陰刻,還有小字題刻,都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文化價值。

巴東古石刻作為古代峽江引人注目的水上航標,是三峽水文理念的生動演繹。人是創(chuàng)造文化的主體,當水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關系,才有了用水、親水、治水等方面的實踐。從巴東古石刻的位置來看,多在江流湍急、地勢險要處,通過石刻的特殊位置,彰顯古代三峽官員治水為民、利民的理念和三峽人民在治水過程中英勇無畏的水文化精神。

工作人員在為“楚峽云開”石刻拓片

東石刻同時也是古代長江兩岸的人文景觀,也是三峽歷史文化的高度濃縮。一是與治水官吏勤勉自勵有關,“楚峽云開”便是與寇準、李拔兩位歷史上與巴東關系密切的官吏有關。二是見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共存共榮,“楚蜀鴻溝”作為鄂渝分界的標志,昭示著刻字處為原系湖北、四川兩省市邊界,成為一種文化的楚河漢界。

巴東石刻,是巴東乃至三峽文化藝術的積淀,是活著的區(qū)域文化符號,更是三峽水文化一片靚麗的風景!

主 播丨羅 程

Hash:3ac096ae760b22f27080d97e311e95bf39346199

聲明:此文由 巴東縣廣播電視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