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圣都 通達商丘——圣都商丘在商代的歷史地位與現實價值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從“圣都”問題由來及古代都城體系和商丘殷商圣都的考古發(fā)現及與其它商代都城的關系這兩個方面,論述殷商圣都和“圣都商丘“的來龍去脈。第三部分從七個方面論述了商丘在殷商王朝的歷史地位與現實價值,更好地發(fā)揮商丘區(qū)域性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提升商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圣都商丘”、“圣人文化圈”和根親祭祖圣地, 加強城市品牌建設,叫響“殷商圣都·通達商丘”,努力構建商丘“東方圣城”新名片。

關鍵詞 :殷商 圣都 價值 圣城

(賈建濤/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視察河南時曾指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興盛于安陽(商丘日報2020-01-22)”。自甲骨文發(fā)現至今一百多年來,殷商文化的發(fā)展脈絡目前基本搞清,即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發(fā)展于鄭州,興盛于安陽。作為殷商文化發(fā)源地,“殷商之源·通達商丘”已成為商丘的城市宣傳名片,但在殷商文化的發(fā)展史上,商丘作為“殷商圣都“的歷史地位卻鮮有提及;筆者認為,“殷商圣都“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城市品牌價值,對當前商丘文旅融合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有極為重大的意義?,F將有關問題論述如下:

一 、“圣都”問題由來及古代都城體系

先秦及以前時期的王朝都城,因受生產力水平和政治、軍事、統治疆域的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都城的數量也不是唯一的,位置也是經常遷徙。從都城體系角度研究一個王朝都城政治地位的變化是科學的,在古代都城體系中,有圣都與俗都、主都與陪都等關系。但也應看到,這一時期受國家政治、軍事與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影響,其多都制度表現出相應的時代特征,具體來說就是存在一種特殊的多都形式,即“圣都”與“俗都”并存的現象。

“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先生應是最早提出了“圣都”問題,他是甲骨學史上劃時代的宗師。2021年10月17日在三門峽召開的仰韶文化發(fā)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信。董作賓先生在大會期間被列為河南百年考古先行者之首,他在《夏商周三代都制與三代異同》中認為,商丘的“商”是殷商的先王宗廟所在地,是商代亙古不變的“圣都”【1】。也就是說,董先生認為商丘是殷商第一都城----商湯亳都的所在地。后來,張光直先生極力支持董作賓的這一說法,并總結性地論述道:

“三代雖都在立國前后屢次遷都,其最早的都城卻一直保持著祭儀上的崇高地位。如果把那最早的都城比喻作恒星太陽,則后來遷徙往來的都城便好像是行星或衛(wèi)星那樣圍繞著恒星運行。再換個說法,三代各代都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圣都”,也各有若干遷徙行走的“俗都”?!笆ザ肌笔窍瘸趶R的永恒基地,而俗都雖也是舉行日常祭儀所在,卻主要是王的政治、經濟、軍事的領導中心。圣都不變,緣故容易推斷,而俗都屢變,則以追尋青銅礦為主要的因素【2】。董作賓在《殷歷譜》中說:“殷人以其故都大邑商所在地為中央,稱中商,由是而區(qū)分四土,曰東土、南土、西土、北土?!睋?,張光真先生又認為:“這個說法,包含好幾個重要成分。如果大邑商是中商……..那么它便是固定不變的,是商人的恒變的宇宙的不變的核心,在這里有先王的宗廟。當王都遷去安陽以后,王舉行大事,如征人方,要行告廟之禮,要不遠千里而來,在大邑商的宗廟中舉行祭告?!?如果果然如此,那么商王的都制便是如上所說的以圣俗分離,圣都為核心。俗都圍繞核心行走的衛(wèi)星的這樣的架式為特征的制度。先王宗廟,甚至建立朝代之圣物儀仗之 類,以及為立國之象征若干的重器,可能都放在圣都商丘,亙殷商一代不變【3】?!贝送?,史學大家郭沫若、日本學者島邦南等也認為商湯亳都在商丘,對“圣都商丘”的提法未見異議。

董、張二位大師揭示出在中國早期都城制度中有“圣都”與“俗都”并存的現象以及兩者的不同之處,這是對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一個重大貢獻,對后世學界影響很大。后人多次總結二位大師對于圣都的描述,即“圣都”應該是一個王朝或政權的發(fā)跡之地,是“先朝宗廟的永恒基地”,“一直保持著祭儀上的崇高地位”。夏商周三代時期,圣都承擔著國家的主要祭祀功能,圣都的“祭儀上的崇高地位”是其在國家都城體系中能夠占據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如有學者在《西周都城體系的演變與岐周的圣都地位》中認為,圣都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圣都是保持較高宗教意義的都城,而這個“宗教意義”可能是祭天、祭神之地,也可能是由先王陵墓、宗廟等組成,無論如何,從考古發(fā)掘上應該可以找到較高規(guī)格、較大規(guī)模的禮制建筑。二是圣都是先王發(fā)跡之地,是對一個政權或王朝有較大意義的發(fā)跡之所,雖然不是最早的都城,但必須對政權或王朝有重要意義。也可以說,圣都是特殊的都城。

現代學者研究認為,現代國家首都的功能是一個包括許多子功能的復雜系統,既有若干核心功能(主導功能或一般功能),又有一系列疊加功能(附加功能或特色功能)。這一理論也可以用以分析研究中國古代都城的功能體系問題,因為中國古代都城也具有復雜的功能體系,只不過具體表現有所不同,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說明早期國家都城的核心功能主要體現在祭祀與軍事兩方面。在《秦的圣都制度與都城體系》(潘明娟、吳宏岐著)一文中認為,都城功能體系與其所依托的都城體系之間的矛盾運動,正是中國古代都城發(fā)展史上一條重要規(guī)律。都城的各種功能疊加在一起,會出現我們通常所看到的“聚變模式”———這是一種極易使首都城市發(fā)展成為“巨無霸城市”的都城模式;但如果在發(fā)展中采取“裂變的模式”,將城市功能分散于兩個或多個城市中,這就是所謂的“裂變模式”。分散首都城市功能,進而形成“雙頭首都”或“多頭首都”模式,如“兩京制”、“多都制”、“正都與副都(或陪都)制”等。這種“裂變模式”就是多都制的由來。而從中國古代都城發(fā)展的特點來看,“聚變模式”與“裂變模式”都長期存在,但不同時期亦有不同的主流,大致說是早期以“裂變模式”為主,后期則呈現出以“聚變模式”為主要趨勢。現代社會,則呈現一都獨尊的局面,首都即是國都,但分散首都功能,防止“巨無霸城市”出現是裂變的一種,也是現代都城發(fā)展趨勢。

夏、商、周三代的都城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承擔著“祀”與“戎”兩種都城功能,但當在經過區(qū)域空間權衡之后,新定的首都無法同時發(fā)揮這兩種都城功能之時,就自然而然地導致祭祀性都城與軍事性都城的出現。三代時期政教合一,國都的宗教功能被特別重視?!?a href='/chunqiu/' target=_blank>春秋左傳集解》莊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者曰都,無曰邑”,雖然說的是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都城的宗廟祭祀功能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但是這一記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zhàn)國之前,宗廟祭祀功能在都城功能中的核心地位。如前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為國家“大事”,在“王即天下”的政治模式下,在有先王宗廟的“永恒基地”———圣都———祭拜祖先,則為國家或帝王大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當帝王因各種原因擇遷新都城以后,對于先王宗廟所在舊都仍然不敢忘懷,不僅仍然將其尊為自己的國都,而且還要不時地加以利用。這正是三代普遍存在“圣都”現象的真正原因。祭祀性都城即“圣都”的出現,亦即“圣都”與“俗都”并存,不僅是三代都城制度的特殊之處,而且也使得這一時期的都城體系表現出與中國王朝后期都城體系不同特征。當然,圣都不一定是最早的都城,它會隨著國家實力的盛衰、國家疆域的大小、俗都的遷移而不斷變化。

商丘人民最應該感謝張光直和董作賓兩位考古學的宗師。董作賓先生于河南南陽出生,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甲骨學家,他親自主持了安陽殷墟第一次、第五次、第九次發(fā)掘,是他論證了“商丘的‘商’是殷商的先王宗廟所在地,是商代亙古不變的圣都?!边@是對商丘作為殷商圣都的權威論斷。張光直教授是美籍華人,是著名考古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美國科學院院士,他光大了董作賓先生關于商丘為殷商圣都的論斷,是他把“圣都商丘”四個字連在一起鄭重地寫在自已的考古專著中,這對商丘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以及城市品牌形象樹立、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二 、商丘殷商圣都的考古發(fā)現及與其它都城的關系

商丘作為殷商圣都的歷史史實是確切的,殷商第一都城---商湯亳都在商丘,目前學界雖有爭議,但已基本形成共識。就商湯亳都在商丘的具體位置,目前主要有南亳谷熟(高辛)說和北亳蒙墻寺說。但筆者認為,殷商第一都城“商湯亳都”即宋微子封地之宋國故城,這里就是“殷商圣都”之所在。

《史記·宋微子世家》:“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即啟,諱漢景帝劉啟)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4】。從以上得知,通過平定武庚叛亂,周王朝已意識到安撫殷商遺民的極端重要性。在殷商滅亡六年后的公元前1040年,周公封殷紂王之庶兄微子啟于宋,稱宋公,建立宋公國,公是一等爵,商湯初期時也只是方地約“七十里”的“商侯國”,足見宋國在西周初期的重要性。周封微子于宋的目的是為了安撫殷商遺民,讓其“奉其先祀”,更好地鞏固周王朝的統治。而微子之所以都“宋國故城”之宋城,很大因素也是“奉其先祀”,也就是說,殷商王朝歷代先王的“宗廟”在這里,才能“奉其先祀”,宋城是商人的祖居地、先王“宗廟”所在地。

作為殷商后人,微子都宋城除了人所共知的“奉其先祀”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內心深處知道或認定,宋國故城之宋城就是“湯都亳”之都城,是先祖興商的肇始之地。其實,微子封宋并不是宋城建城之始。在甲骨文中確實有一個“宋”字,從古至今字形基本未變過。許慎《說文解字》對“宋”字解注曰:“居也。從宀從木”。李恩江、賈玉民認為:“宋為商人舊都,制字從一從木,表示宮殿高出木上;與鎬京的鎬字金文從黜從高的不意方式相同”(見《文白對照說文解字譯述》中原農業(yè)出版杜,2000年10月第1版)。也有專家認為“宋”字從室中有木,可能取祀木主之義,認為可將“宋”字作會意字看,即商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地方。歷史學家胡厚宣在研究也中發(fā)現了明確記載商王武丁詔封兒子“子宋于宋”的甲骨文,他在《殷代封建制度考》中說:“宋之地域,蓋于今河南商丘縣微子所封之宋地合,是宋國之封,決不始于周公之于微子啟,自武丁時代,即已封子宋為伯矣”。周成王所作《微子之命》也可證明甲骨文中的“宋”即微子封于商丘之“宋”【5】。那么,從“宋”字會意看,武丁封兒子于“宋”地,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建立宗廟”,當然,從子宋受封建立宋伯國目的上看,當是建在商湯故地亳都的基礎之上,到微子封宋建宋公國時,當在宋伯國的基礎上擴建宋公國之宋城應是肯定的。

張光直教授是讓人崇敬的炎黃子孫,為了尋找殷商圣都,即商湯亳都城,他一手促成了美國哈佛大學保德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中美聯合考古隊,而且在整個考古發(fā)掘過程中多方奔走,多處協調,努力爭取考古經費,從1990---2000年底,在商丘進行近10年的考古調查,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成果是在商丘古城下,最深處離地表約10米的地方,發(fā)現了宋國故城遺址。即公元前1046年周朝滅殷商,又鎮(zhèn)壓武庚叛亂之后的前1040年,封微子啟于宋地建立宋公國的都城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國故城近似平行四邊形,四面城墻保存基本完好,每面城墻3公里左右,城周長12920米,占地面積10.5平方公里,約是今商丘古城的10倍。宋國故城與明清商丘古城是多城疊加的“城摞城”的遺存關系,明清歸德府城保存基本完好,地下疊壓宋國故城、兩漢梁國睢陽城、唐代宣武軍城、宋朝天府南京城、明初歸德州城等,這在明清黃河故道流域應屬于全國典型的“城摞城的古都”。筆者在《從宋國故城考湯都亳》一文中已作出論證,認為商湯亳都城在已被考古發(fā)現的宋國故城遺址一帶,也就是深深掩埋在今天商丘古城的下面。按照董作賓、張光直兩位大師關于圣都的論述,今天宋國故城遺址一帶,無論其下能否考古發(fā)掘出商湯亳都,僅憑“奉其先祀”,商丘宋國城城遺址都應是“殷商圣都”所在。

圣都與俗都具有復雜的主都和陪都的關系。如果一個都城在開始的時候是主要的政治中心,具有主都的地位,有宗廟等祭祀設施,又是一個政權迅速強大時期的都城,隨著政權實力的增加以及疆域的擴大或者對外策略的變化,政治中心向其他地區(qū)轉移,這時政權內部就會出現至少兩個都城。較早的都城是具有宗教意義的都城,而較晚出現的都城則成為一個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在大部分情況下,較早的都城由于是政權發(fā)跡之地、是宗廟祭祀場所,在都城體系當中是圣都。而較晚出現的都城是都城體系當中的主都,也是俗都。但也有例外,如果俗都建都時間比較短、俗都遷移比較頻繁,俗都職能較為簡單,例如只有軍事職能,則圣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政權的主都。 也就是說,圣都是早期都城,但絕不是廢棄的都城,圣都與俗都是同時代一直存在著的,只是都城功能不同而已。

從這個意義上講,商丘殷商圣都的商湯亳都城,一直存在并貫穿了整個商王朝,至宋微子封國時由他繼承,“以奉商祀”。 這從甲骨文記載殷紂王“帝辛征人方”兩過“大邑商”(商丘)祭于祖廟,“出而告祭、歸而告捷”的考證中也可得到證明。董作賓先生所著《帝辛日譜》詳細記載了帝辛征人方之路徑,并在《卜辭中的亳與商》說:“卜辭中的商也稱大邑商,今為河南商丘無疑......這次征人方經過的商,就是商代的舊京(這里有先公先王的宗廟,所以征伐時要來告祭)?!睆埞庵闭J為:“董先生這相判斷是大多數的甲骨學者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古文獻中將商定在商丘的說法,是可以得到卜辭支持的”【6】。由此來看,宋國故城當為商湯都亳的“圣都”,即“圣都商丘”,商丘南亳應是商先王帝嚳之都,北亳是商湯伐夏的會盟之都,包括其后遷徙的都城,如西亳偃師,鄭州商城,安陽殷墟等等,都應是殷商王朝的“俗都”。

三 、圣都商丘在殷商王朝的歷史地位與現實價值

張光直先生說:“商丘為宋的都城,周公封微子啟于此,以續(xù)商祀,看來這是商人的老巢是很可信的”。 商丘是殷商圣都,不僅僅在殷商一代如此,商丘的圣都地位,在其以后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以及中國古都城發(fā)展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圣都品牌對當前商丘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很大現實價值。

(一 )圣都商丘是商族和殷商文化起源地,是商代先公先王發(fā)跡地。 商族起源于東方,是王國維大師首先提出來的?!妒酚洝ひ蟊炯o》載:“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賜姓子氏?!薄白云踔翜诉w,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兜弁跏兰o》載:“帝嚳高辛······年十五而佐顓頊,三十登位,都亳······”?!蹲髠鳌份d:“閼伯(即契)居商丘······相土因之” 。契六世孫王亥,發(fā)明服牛,使農業(yè)得到發(fā)展,出現早期商業(yè),王亥成為華商始祖。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契(即閼伯)部落居商丘”。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說:“商,在今河南商丘縣(現為睢陽區(qū)),商朝就是從這里發(fā)展起來的“?,F代歷史學家傅振倫在新編《商丘縣志·序》中寫道:”歸德商丘,是古代名都大邑,黃帝曾孫帝嚳興于高辛,代高陽氏。嚳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丘(在今商丘南),堯封帝嚳子契(即閼伯)于商丘為火正,十三世傳至湯,滅夏稱商。契至湯八遷其都。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振遷于殷,報?。ɑ驁蟊笠遥蜌w商丘;湯始居南亳,從先王居。亳(今商丘東南)亦商丘地“【7】。這是對商族起源問題最為明確的概括,商代的先公先王多發(fā)跡于商丘。

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興商,建都于商丘亳城后,商代前期近200年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商丘一帶,一直傳 到第十代商王仲丁,才遷都于囂(即隞,古隞山附近,今鄭州商城遺址)。據《尚書·多士》載周成王言:”惟殷先人,有冊有典“,這說明商代前期已有了文字,文化藝術有了相當發(fā)展??梢?,商丘是商族和殷商文化起源地,是商代多個先公先王的發(fā)跡地。

(二)圣都商丘是殷商王朝第一都城,即商湯亳都城所在地,是殷商宗廟所在地和亙商一代的祭祀中心。目前學界關于殷商第一都即商湯亳都在商丘的史實,已基本達成共識,只是對于亳都在商丘的具體位置有爭議,無論如何都在商丘的地望內。如前所述,筆者在《從宋國故城考湯都亳》一文中已作出論證,認為商湯亳都城在已被考古發(fā)現的宋國故城遺址一帶,也就是在今天商丘古城的下面,被黃河的泥沙深深掩埋在地表十米之下。商丘一帶是殷商先公先王的宗廟所在地,這在甲骨文記載中已得到證實。從涉及到商丘的卜辭來看,有商王“告于大邑商”、“歸于商”、“田于商”、“在于商”、“步于商”、“祭于商”、‘王入商’、‘至于商’、‘在商貞’和“商受年”等等,內容有商王在商丘的祭祀、軍事活動、田獵、居住、祈禱儀式、占卜等等,可以說一有重大活動,又有日常生活,幾乎可以構成商王在商丘的簡單年譜。特別是商王武丁時期,商王兩次祭祀于商丘,這充分顯示了商丘在商朝的重要地位。又如前文所述,殷紂王“帝辛征人方”也曾兩過“大邑商”(商丘)祭于祖廟,“出而告祭、歸而告捷”。

目前,在考古發(fā)現的商丘宋國故城區(qū)域內,有祭祀商祖契(即閼伯)的火神臺,也叫閼伯臺,長期以來,每年春節(jié)的火神臺廟會已成為豫魯蘇皖四省交界地區(qū)最大的廟會,“朝臺“也成為這一地區(qū)大多數群眾過年期間的必備節(jié)目,人山人海的盛況多次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對華商始祖王亥的祭祀,已被國務院批準為每兩年一屆的”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jié)“,至今已舉辦了八屆。商丘古城東南不遠魏堌堆村有伊尹祠,內有伊尹墓冢一座,古柏樹183棵,考古發(fā)現該遺址文化層厚度4.5米,上層埋有許多秦漢時期的空心磚、石棺墓葬等,下層為大汶口文化,出土文物有罐、甕、盆、杯等,屬造律臺類型遺址【8】,該遺址對研究殷商早期歷史文化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商丘古城南門外不遠處有宋微子祠遺跡,有后人紀念祭祀商湯的南亳村湯王臺等。

(三) 圣都商丘是商湯伐夏戰(zhàn)爭的后勤保障地和商代重要農業(yè)經濟中心。秦漢以前,商丘大地上受黃河淤積的影響不大。直到公元1128年,金兵南侵,東京留守杜充,以水代兵,人為決開黃河水阻擋金兵,黃河才開始流經商丘一帶,向東南奪淮河入黃海。從此以后,黃河淤積對商丘地表的地形地貌影響才較大。

殷商時期,商丘一帶平原和丘嶺縱橫,河流遍布,有各種野生動物出沒,是水草豐美的大糧倉,這也是商湯建亳都于此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商湯伐夏的天然后勤保障基地。《孟子·梁惠王下》載:“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笆徽鞫鵁o敵于天下”。湯首戰(zhàn)滅葛伯國后,便沿著韋--顧—昆吾—夏桀的作戰(zhàn)路線,大舉西征,即《呂氏春秋·慎大覽》所謂“令師從東方出于國西以進”,這說明商湯伐夏大軍從東方的商丘亳地出發(fā)西進的,也符合傅斯年的“夏西商東”之說。楊育彬在《河南文物概述》中說,偃師商城西亳“商初為鞏固西部邊防并鎮(zhèn)壓夏人復辟而設立的一個重鎮(zhèn)”。這說明偃師西亳,是商湯為了西征進行滅夏戰(zhàn)爭而建的戰(zhàn)時都城,也即“俗都”是可信的,而軍事后勤保障基地則在商人的“老巢”商丘亳都。

從已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商丘是商代重要農業(yè)經濟中心的相關記載。據著名文化學者盛朝新先生在《甲骨文中的商丘》一文中考證,卜辭顯示,商丘是武丁時期一處重要的農業(yè)基地,而且這里成為婦妌的田邑。婦妌又稱婦井或妌,婦井為商王武丁的妻子,曾主持祭祀等活動,地位非常顯赫。但是婦井最突出的活動是在農業(yè)方面,目前卜辭發(fā)現有關婦井農業(yè)活動的記載將近40例,而這些農業(yè)活動都是在“丘商”即商丘進行的。根據《甲骨文合集》的記載,婦井在商丘的農業(yè)活動有“受年”、“受黍年”,婦井“往黍”、“田雚”等等,根據《商代地理與方國》的考證,特別重要的卜辭有以下兩例:一是“口口卜,貞婦妌呼黍于丘商..........”,二是“辛丑卜,貞婦井呼黍丘商..........”。諸多婦井在丘商農業(yè)活動的卜辭表明,婦井在管理著商丘一帶的農業(yè),這里是商代最為重要的農業(yè)區(qū)之一,屬于商王的核心耕作區(qū),是商王重要的農業(yè)經濟中心。當時商丘尚沒有河患,土地平坦,易于耕作,河流、湖泊眾多,便于灌溉,河網密布,交通發(fā)達。商王非常重視商丘的農業(yè)生產,將商丘作為王室的重要直屬田邑,由王后婦井直接主管,這在甲骨文的有關記載中尚屬首例,反映出當時商丘作為商代農業(yè)經濟中心地位的重要性。

(四)商丘有相當規(guī)格的現存宗廟建筑和考古發(fā)現的古代建筑遺址。商丘是商人的祖居地,其宗廟在此。現存宗廟建筑很多,如在宋國故城內的祭祀商祖契的閼伯臺,商丘古城南的宋微子祠,虞城魏堌堆的伊尹祠,梁園區(qū)三陵臺等等,以上建筑雖為后人復建,但現存規(guī)格和規(guī)模很大,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殷商后人重視“祭祀”的傳統。

由于黃河水患的影響,殷商時代的建筑遺址還需要考古工作者去發(fā)現。目前,考古工作者在商丘大地上共發(fā)現龍山文化遺址17處、殷商(先、早、晚商)文化遺址15處,周代遺址15處,其它時代的墓葬遺址14處 。殷商文化遺址主要有:睢陽區(qū)高辛潘畝、塢墻、婁店降龍堌堆等遺址;虞城縣魏堌堆、馬莊、營郭、杜集等遺址;永城造律臺、黑堌堆、江堌堆、費侯亭等遺址;民權縣東山子、牛牧崗、李崗等遺址;柘城縣有李莊(山臺寺)、孟莊(心悶寺)、柘城故城等遺址;睢縣有周龍崗、犁崗等遺址;夏邑縣清涼山、三里堌堆、吳家寺等遺址,這一切都閃耀著殷商早期文明的光芒,都是殷商之源的有力考古證據。因此張光直推測:“(山臺寺)它就是殷商文明的前身。商丘殷商遺址中出土有大量青銅器,如孟莊遺址出土的銅鼎、銅觚等。天津市博物館藏有一件與二里頭出土相似的銅爵,據說原來出土于商丘地區(qū)【9】。這與張光直先生認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應用,青銅器幾乎很少使用于農業(yè)生產或灌溉,相反,主要鑄造成各種造型的禮器和兵器,即與維護王權的政治、軍事和宗教活動等關系密切【10】”,這說明,在商丘地區(qū)出土的各種造型的青銅禮器及由此顯示出來多個貴族家族情況,也表明了商丘地區(qū)在殷商時期顯赫的宗教祭祀地位。

殷商時期商丘境內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是柘城心悶寺遺址,又稱孟莊遺址,共發(fā)現商文化房基9座,窯穴25座,冶鑄作坊遺址1處,大量的生產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等,在冶鑄遺址不遠處臺基上,發(fā)掘出三間為一組的排房基址,附近發(fā)現一具人骨架,女姓,17-18歲,可能是建房時用來奠基的犧牲;現代學者還做出了“孟莊遺址連間房子復原圖”(附后)。柘城李莊遺址發(fā)現有較大夯土臺基,房址有圓形、方形和長方形多種,其中以第二層的五間排房最為壯觀。永城王油坊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4500年,發(fā)現有龍山文化的20座房基、44個灰坑、3座石灰窯等,這說明商丘王油坊一帶先民們已掌握了燒制石灰和用土坯砌墻的技術,這在中國建筑史上都是很新鮮的資料【11】。

(五)商丘是殷商圣都,也是“六朝古都”,總建都時間位居全國第一位,基本具備申報中國第九大古都城的條件。據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上》載以下殷商各王都商丘亳都在位年限:成湯13年,外丙2年,仲壬4年,太甲12年,沃丁29年,小庚25年,小甲17年,雍已13年,太戊75年,以上成湯至太戊殷商九王均都于亳,時間長達190年,不曾遷都【12】。除殷商和南宋兩個獨立王朝在商丘建都外,商丘作為諸侯王國的都城,僅時間明確的就有四個,分別是兩周宋國、西漢梁國、更始梁國、東漢梁國,四個諸侯國累計都商丘總年數為1091年。再加上殷商王朝都商丘亳都190年,南宋建都商丘南京城6年,商丘歷史上作為古都城的時間總計為1287年,目前在全國所有古都城中名列第一。

西漢梁國初都定陶,第五任梁王劉輯到任后遷都睢陽。劉輯在位時間是公元前178至公元前169年,至公元8年王莽建國,西漢梁國滅亡,西漢梁國都商丘187年?!?a href='/houhanshu/' target=_blank>后漢書.劉永傳》載:“更始即位,永先詣洛陽,紹封為梁王,都睢陽……及更始敗,永自稱天子?!备剂簢愿荚辏?3年)建立,到東漢建武五年(29年)滅亡,都睢陽城7年。東漢梁國都睢陽始于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至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魏受禪,東漢梁國滅亡,都睢陽142年。以上四個諸侯國都商丘累計時間為1091年。按照史念海先生在《中國古都和文化》一書第二部分“中國古都概說”中列舉的53處建都15年及以上的都城,排在前三名的是:一是西安,1077年;二是北京,903年,三是洛陽,885年。商丘僅四個諸侯國建都總年數即為1091年,比西安還多14年【13】。即使宋都彭城118年說成立,商丘都城年數再加上殷商和南宋的196年,累計總數為1287年,再減去118年仍有1169年,比西安仍多92年。筆者在《論商丘申報中國第九大古都城》一文對以上有詳細論證。

(六) 商丘是古代“絲綢之路”和當今“一帶一路” 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圣都品牌有利打造商丘樞紐經濟新高地。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一條重要商業(yè)貿易通道,它起源于西漢的長安和洛陽,形成于公元前二世紀,繁華于漢、唐、宋、元時期,于明代還在使用。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在《中國交通史》中介紹,絲綢之路自洛陽向東延伸,經過鄭州、開封、商丘,沿獲水向東經芒碭山徐州,最終到連云港。連云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東出海口,中原的很多商業(yè)貨物是經絲綢之路到連云港,然后乘商船向東到韓國、日本,或南下至南亞、西亞等地。

丘北在先秦、漢唐時代有一條著名的大河叫獲水,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獲水出汳水于梁郡蒙縣北?!稘h書·地理志》曰:獲水首受甾獲渠,亦兼丹水之稱也……獲水又東,經虞縣故城北,古虞國也……獲水又東經碭縣故城北。”獲水西接開封、洛陽,東經永城、徐州與泗水相連。據著名歷史學家宋振豪編著的《商代地理與方國》介紹,獲水的南岸有一條古老的馳道,與獲水并行,西通長安,東至連云港,是古代中國縱貫東西的大通道,絲綢之路就是沿著這條道路通行的,而商丘,正是這條西接開封、洛陽,東達徐州、連云港的中間節(jié)點城市,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最為重要的水陸交通要道,商丘也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成為控制絲綢之路水陸交通的重要關隘。獲水又稱丹水,漢代稱浪蕩渠,隋唐大運河開挖后,獲水在商丘西改向東南流經今商丘古城南,經宿州向南直達揚州,叫汴河,即通濟渠。流經商丘北的古獲水改稱古汴河,繼續(xù)發(fā)揮著東出連云港出??诘闹匾饔?,導致商丘成為唐宋時期極為重要的樞紐城市,杜甫《遣懷》詩“邑中九成家” ,“舟車半天下”就是此時期商丘的真實寫照。

今日商丘地處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絡的重要樞紐,是“一帶一路”重要的物流節(jié)點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區(qū)域級流通節(jié)點城市。 2021年底,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印發(fā)《關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將商丘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今天的商丘,以鄭徐、京港高鐵與隴海、京九普鐵“雙十字”為支撐,國道、高速“米”字形干線公路和商丘機場、沱澮河渦河航運為骨架,以商丘城區(qū)連接周邊縣城組團之間的放射型快速通道為網絡,涵蓋公路、鐵路、航運的綜合交通樞紐已基本建成,“米”字形高速公路網更加完善,加上中歐“商鄭歐”班列火車開通一周年,商丘在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初步形成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上殷商圣都品牌的打造,必將助力商丘樞紐經濟新高地建設。

(七)塑造“圣都商丘”、“圣人文化圈”和根親祭祖圣地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商丘“東方圣城”新名片,這對全市文旅融合發(fā)展和城市品牌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圣都商丘和“東方圣城”文化名片,對商丘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以及文化事業(yè)、產業(yè)的繁榮具有重要價值,首先能促進文物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能引上級領導部門對商丘文物考古事業(yè)的關注和支持,尤其對當前正在進行的宋國故城的發(fā)掘更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能引起各界對以商丘古城為中心的“圣都文化”和“圣人文化圈”的關注,商丘是孔子祖居地和孔子娶妻后的家居之地(“長居宋“),是老莊道教發(fā)源地和墨家發(fā)源地,是當今1000多個姓氏的起源地,要發(fā)揮優(yōu)勢,加強根新文化建設,打造“祭祖”圣地和“圣人之城“,努力把商丘打造為“東方圣城”,與“西方圣城”耶路撒冷相對應,這對商丘古城保護開發(fā)和文旅融合產業(yè)有更大推動作用。目前打造“東方圣城”名片的僅有山東曲阜一家,主要是儒家孔子的影響力,商丘這方面當更有競爭力。三是為促進商丘區(qū)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文化支撐,更好地發(fā)揮商丘建設成為現代化大都市的“虹吸”效應。四是能提升商丘城市文化品位,對打造商丘城市新名片和城市品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可同時將“殷商之源·通達商丘”、“殷商圣都·通達商丘”和“東方圣城·通達商丘“作為城市宣傳口號,也可保留其一二。

商丘演藝集團

2021年12月21日

參考文獻:

【1】董作賓 : 《夏商周三代都制與三代異同》,《大陸雜志》1935年1期。

【2】 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第110-126頁

【3】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社

1999年,第43頁。

【4】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李翰文主編 《智品藏書—

史記》, 司馬遷著 第1377頁

【5】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叢書 大象出版社 2018.8

李廣瑞等 著《商宋文化》 第096--097頁

【6】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叢書 大象出版社 2018.8

李廣瑞等 著《商宋文化》 第121--125頁

【7】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叢書 大象出版社 2018.8

李廣瑞等 著《商宋文化》 第031--032頁

【8】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叢書 大象出版社 2018.8

王良田 著《運河明珠---商丘》 第033頁

【9】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叢書 大象出版社 2018.8 王良田 著《運河明珠商丘》 第037--044頁

【10】張光直《宗教祭祀與王權》華夏考古1996年3期第103-108頁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隊 《河南永城王油坊遺址發(fā)掘報告》,《考古學集(5)》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

【12】《商宋文化》 李廣瑞 梁曉晨編著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8.08 第074頁

【13】王良田:《論商丘古城在中國古都史上的地位》

李可亭 張學勇主編《商丘古都文化研究》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6年7月版 第16頁

Hash:b73a7738a34679c91c3b0ab0026ede5299adea42

聲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商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