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唯一保存完好與世隔絕的明清村落

一過黃河大橋就進入山西省的境界,山西有一條南北貫通的高速公路:即大運高速+三運高速,我們在襄汾收費站下了大運高速,進襄汾再轉向南走7公里,就進入了具有中國北方農民的“宮殿”之稱的丁村民居。

丁村地勢坦蕩,東靠群山,西臨河床,黃土高坡的郁郁叢林之中,掩蓋著一座座村落民居,貌似樸實無華,細看則規(guī)模整齊,布局完善。汾河中游谷地一帶,自古是唐堯舊地,文化積累豐厚,但歷經幾千年滄桑往復,其歷史遺存早已如黃土高原般支離破碎,舊影飄零。這貌似無奇的河谷臺地上,青山黛影,綠野蔥蔥,一派寧靜的鄉(xiāng)村風光,難以聯(lián)想到幾萬年前人類曾在此繁衍生息的情景。

丁村有成片保存完整的民居院落,多為窄院四合院,是山陜一代常有的民居格局。村內按照丁字街基本可分為北、南、西三片民居群,但并無晉商大院那樣的商業(yè)文化氣息,也無韓城黨家村那樣重視儒家教化的傳統(tǒng)(沒有魁星樓、貞節(jié)牌坊,也沒有家訓題字),所以更像一座典型的中國古代農村,與世無爭地過著耕織生活,繁衍后代。

細心的游客可從民宅的格局、細節(jié)裝飾等方面中讀出一些信息,特別是古代農村的社會結構。窄院四合院像一條狹長的小巷,倒座房間多為雜物間和廚房,空間狹??;兩側廂房較為低矮,多為晚輩寢室;中間正廳占據(jù)高度優(yōu)勢,內部空間寬敞,木構用材碩大,應該是家族聚會的中心。

就在這樣一個看上去與世隔絕的社會中,養(yǎng)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丁村人,而且文化也得到了極好的保存。丁村集合幾套前后院落的四合院住宅,在大廳有很多的圖片資料,很好的說明古代傳統(tǒng)民俗,了解他們的精神面貌。穿梭于幾間大院內,時而亮敞的院落,時而狹小的走道,空間體驗的變化讓人感覺趣味無窮。想象當年在期間來回穿梭的主仆、男女,卻又不知今夕是何年。

(制作月餅的模板,可以看見月宮、嫦娥、玉兔搗藥的形象。這類月餅在二十年前還是家常便飯。)

古民居較早者為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至四十年,較晚者為清康熙咸豐間,基本上是明清時期村子的布局。

很多民宅現(xiàn)在還有人居住其中,有些民宅較為破舊,僅剩殘垣。村西口有一座三義廟戲臺,單檐宣山頂,結構簡樸。正面木版尚未消失的墨跡寫著“義重桃園”,左右兩側磚砌屏風,分別上書“精忠貫日月”、“豪氣凌云霄”。當年肯定在此地上演了不少戲曲,給村民單調的生活增添一絲樂趣。如今村子里的兒童還時而在這座戲臺間爬上爬下,玩耍嬉戲。滄桑的木構,斑駁的磚石,都忍辱負重地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活和夢想。汾河谷地的這片村落,是古時人們生存空間的一個縮影。

Hash:1227b78fad8ff421da2a78ef9ab61267aa7b47e8

聲明:此文由 一起去旅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