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延津:延津歷史上官方名稱的變化

沿著歷史長河逆流而上,延津縣并非一開始就叫延津,它的官方稱謂發(fā)生過很多次變化:

1.會安鎮(zhèn)

《延津縣志》(1991年版)記載,周朝初年此地叫會安鎮(zhèn)。在西周時期,鎮(zhèn)是很重要的中央軍事機構(gòu)。

鎮(zhèn),其本義稀松平常,古人席地而坐,為防席子四角翹起壓著石塊等重物,其作用相當于寫字用的鎮(zhèn)紙。但后來不知怎么就被官方使用了,一旦被賦予像征意義就高貴多了?!吨芏Y》規(guī)定,周天子舉行臨朝儀式的時候,手里要拿著個一尺二寸長的玉,名叫“鎮(zhèn)圭”,像西方的權(quán)杖和我國后世的玉璽一樣代表王權(quán)。這種禮器,后來歷朝一直沿襲使用。

建國之初,1955年,歷史學家吳晗為了“證明新中國的掘墓能力”,聯(lián)合郭沫若、鄧拓、范文瀾等人請示總理批準,在十三陵挖開了定陵,下面這個條狀玉器就是那倒霉的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yì)鈞的鎮(zhèn)圭。

(明神宗萬歷皇帝的鎮(zhèn)圭)

這個名叫鎮(zhèn)圭的玉石上雕著畫著四個山——會稽山﹑沂山﹑閭山﹑霍山,這四個山的級別僅次于著名的五岳,被稱為“四鎮(zhèn)”。五岳跟上天有關(guān),五岳是人與天神對話的天梯,所以古代天子都定期到五岳搞一些封禪儀式;四鎮(zhèn)則與地有關(guān),表示在周王權(quán)威的震攝之下,華夏大地四方安定。然而,要保證國家安定,僅僅靠這么一塊象征意義的玉石是不行的,軍隊才能保證政權(quán)的鞏固和諸侯的紀律性,于是就在一些關(guān)鍵地方安置了國家的軍隊,這些地方也就叫做“鎮(zhèn)”。

由此可知,這個叫做會安鎮(zhèn)的地方,遠古時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

2.廩延邑

周天子有著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但是,進入春秋時期以后,諸侯國們卻不聽話了。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自東周開始,周朝由強轉(zhuǎn)弱,王室日益衰微,諸侯國互相征伐,戰(zhàn)爭頻繁,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失控的亂世期。

諸侯國分給大夫們的封地叫邑。會安鎮(zhèn)屬于鄭國,鄭國就把這個會安鎮(zhèn)分封給了某個大夫。這個邑的名稱就改叫廩延邑。

廩,是古代的一種國家倉庫,盛谷的叫做倉,盛米的叫做廩。外形也不一樣,倉有門無窗的方形,廩為有窗通風的圓形。

(倉廩圖片)

古代秀才中連續(xù)三次大考成績一等的(全縣前20名),政府發(fā)生活補助,這種人叫“廩生”(“廩膳生”的簡稱),明朝每月給廩米六斗,清朝每年給廩銀四兩,不但有物質(zhì)補助,還具備向中央政府推薦為“貢生”的資格,貢生可以在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相當于現(xiàn)在的清華北大)讀書

在古代,倉廩兩字經(jīng)常合用,表示物質(zhì)或糧食,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據(jù)記載,石婆固鄉(xiāng)東邊的小渭村(康熙四十一年縣志寫作“小衛(wèi)村”)一帶,鄭國修建了很多圓形的倉庫,卻并沒盛過一粒米,放眼望去,空米倉連綿不斷,史稱“虛廩綿延”,所以此地就簡稱“廩延”。

衛(wèi)星地圖:小渭村在石婆固村東邊)

廩延邑,意思是一個官府米倉在荒野里連綿不斷的城,聽起來富的嚇人,實則徒有虛名。自從有廩延之名,會安鎮(zhèn)名稱消失。

3.酸棗

歷史發(fā)展到了秦朝,書同文,車同軌,郡縣制。廩延邑要變成一個縣,取什么名字呢?這個地方由于黃河流經(jīng),來自黃土高原的很多沙土,被大風堆成無數(shù)沙丘,沙丘上長了很多酸棗樹,所以中央政府就把這個縣取了個很有特色卻又很實在的名字——酸棗縣。(以下內(nèi)容,請在小窗口瀏覽)

小窗口滑動查看

酸棗分為南酸棗和北酸棗。

南酸棗生長在長江以南,果核頂端有五個眼,被認為象征著“五福臨門”,我國西南地區(qū)人喜歡佩戴腳環(huán)手環(huán)等飾物,南酸棗核多被做成手串等飾物。果實甜酸,可釀酒和加工酸棗糕,有藥用價值。

(南酸棗)

北酸棗才是真正的酸棗,本地人稱“葛針”,紫褐色灌木,通身皆刺,樹干、樹枝和結(jié)果的托葉都長滿了刺,長刺達3公分,短刺下彎。常與野荊條共生,稱“荊棘”。

(荊棘)

樹枝呈之字形彎曲,制作成柵欄門或置院墻頂端,有很好的安保防衛(wèi)效果。

(酸棗刺)

酸棗花同普通棗花一樣,金黃,香甜,是夏季重要蜜源。

(酸棗花)

果實即酸棗,肉薄核大,果肉奇酸,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是幼童和孕婦們青睞的解饞野果。果仁有單雙兩種,是重要中藥材,村里更年期婦女常熬水以安神。

(酸棗)

在延津縣石婆固村東南地土崗上,有一座東岳廟,廟后有一個專門為一古酸棗樹蓋成的小房子——酸棗閣

(石婆固東岳廟后的酸棗閣)

閣內(nèi)有延津縣歷史上最高文官李戴寫的《石婆固東岳廟古酸棗記》碑。

(李戴古酸棗記碑,張家峰拓)

(明萬歷年間尚書李戴《石婆固東岳廟古酸棗記》譯文)

由此可知,這棵古酸棗樹死于1582年,距今437年。

自秦朝定名之后,酸棗縣這個名字延續(xù)了1300多年。

4.延津縣

到了北宋末期宋徽宗時,延津縣這個名稱正式確立,那一年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延津縣志》:宋末改酸棗縣為延津縣)

延津縣這個延續(xù)至今的官方名稱被宋中央政府使用十年后,金國占領(lǐng)東京開封),北宋亡。

5.延州

金國俘虜了北宋的兩個皇帝和眾多的王室宗族,康王趙構(gòu)卻是其中的一條漏網(wǎng)之魚。傳說他扒著延津縣(宋屬胙城縣)班棗村的酸棗樹爬上了黃河堤岸,一路狂奔,跑到陪都南京,重建宋朝,史稱南宋。但延津這個地方歷史上跟南宋朝就沒有發(fā)生過聯(lián)系,因為政府南遷到杭州之后,這個地方就被金占領(lǐng)了,延津這個地方就歸屬了金。七年后,歷史發(fā)展到一個非常好記的年份——1234年,蒙古和南宋聯(lián)軍攻打金的都城蔡州(汝南縣),金哀宗為了不當亡國之君,強行把帝位讓給他的兒子完顏承麟(史稱金末帝),哀宗自殺,當了不到一天皇帝的完顏承麟戰(zhàn)亡,金末帝可算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了,史書對金朝亡國二君氣節(jié)評價很高,而認為北宋徽欽二帝是軟蛋窩囊廢,是漢民族的大恥辱。

此后延津這個地方就屬于蒙古國,后來叫元朝。

(《金史》:延津升為延州)

在金貞元三年(1215年)七月,升格為延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地(市、州)級了,這是延津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行政級別,管轄著延津、陽武、原武三個縣。元朝初年因沙壓州城而撤州復(fù)縣。降級后,延津縣的名稱一直延續(xù)至今。

“會安鎮(zhèn)——廩延邑——酸棗縣——延津縣——延州——延津縣”,這就是延津作為行政機構(gòu)的官方名稱變化。

Hash:8403299103fdc0aa86d804e8f6a0b1749af69d59

聲明:此文由 品讀延津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