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迷人的鄉(xiāng)村,江西流坑,真正的“千古第一村”

知道流坑是在很多年前了,原以為有著千年古村的名頭,這里也會成為第二個婺源或者徽州??墒锹兀@里似乎又靜悄悄無聲息了,也許是藏得太幽深了,也許是周邊沒有形成大氣候的旅游是少了文化遺產的一張標簽,所以,流坑在世人的目光中停滯了腳步,一切似乎還是多年前的舊模樣。

這,也許是流坑的幸運,少了大張旗鼓的旅游宣傳,少了商業(yè)由頭的利益引誘,古老的村落得以維持一種原生態(tài)的鮮活,古老的建筑得以安享時光流逝的從容。

狀元樓下的青石小路已經打磨得發(fā)亮,這樣一座占據流坑制高點作為古村象征的狀元樓,卻沒有任何粉飾一新的面貌,擠在窄小的空間里,顯得頗為落寞寒酸。八百多年朝代更替,狀元樓原始的架構卻世代保留下來,依舊是外表軒昂,內構玲瓏。踩著轉折式木梯走上二樓檐廊,神閣中供著狀元牌位,古舊斑駁的匾、聯(lián)、神龕、供桌,空氣中彌散著莊嚴肅穆的氣息。

流坑是董氏的故鄉(xiāng),流坑董氏追奉漢代大儒董仲舒為鼻祖,近祖為唐代宰相董晉的五代嫡傳董合,從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可以看出,這里曾經并且似乎仍在延續(xù)著根深蒂固的宗法禮教。只是,如今祖先的輝煌也不過就是陳列在宗祠中的一幅幅家譜畫像,供人品評著,而不再有著香火祭奠的供奉。

七橫一豎八條街巷,門樓村墻連接圍合,巷內鵝卵石鋪地,兩百六十余處明清古建筑,牌坊、宗祠、書屋、寺廟、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古墓葬、古塔遺址,幾乎囊括了所有古建筑人文形態(tài),而且保存得甚為完整,那些木雕、磚雕、石雕、彩畫墨繪、匾聯(lián)題榜更是玲瓏剔透的點睛之筆,將古村的藝術造詣推上一個近乎完美的巔峰。

理學名家最醒目的標志就是門口的兩只石獅鎮(zhèn)宅,不同于一般的石獅,他們的顏色是紅色的,雖然色彩剝落了,雖然房屋也破舊了,可是石獅的雄風猶存,“理學名家”的大匾氣韻長存。

大賓第被稱為村中村,一個人口龐大的商宦之家,造就了一組龐大卻又秩序井然的建筑群門坊、庭院、客廳、書屋各成一體又相互連通,一排排風火墻林立,墻頭、門楣、窗欄俱是精美細膩的雕刻和彩繪,讓人嘆為觀止。

更令人欽佩的是,村民們仍舊在其中生活著,門道里隨處擺著大笸籮,里面曬著花生辣椒,一塊塊鮮艷的霉豆腐安躺在綠色荷葉上享受陽光的照射,宛若靜寂中響起活潑的樂音,建筑的生硬和冰冷終于被生活的耐心軟化了流坑的建筑輝煌和文化力量可以用一本書來描述,可流坑風情的體驗可能就是在某個生活的瞬間。

可能是一縷陽光灑下鳳凰廳的天井,可能是馬頭墻上掠過的飛鳥,可能是走在明代墻體和清代墻體夾成的一條小道里感受時光穿梭,可能是轉身狹路相逢的是豬圈里的哼哼聲或者昂首走來的一群白鵝。

于是,在流坑,我只想靜靜地感受這份古樸生活的寧靜。清晨和黃昏,小巷和大橋,菜市場和醫(yī)務所,豬圈和菜地,八仙桌和竹躺椅,扁擔和竹簍,霉豆腐和紅辣椒,有陽光的味道、流水的味道、農田的味道、炊煙的味道,歡樂的味道、悠閑的味道、緩慢的味道,攪混著彌漫著,是歲月的味道。

它們沒有讓古村的名字變成一塊冰冷的石碑刻印,而是比那些浮雕照壁、石獅門匾、彩繪描金文館祠堂更多一份鮮活的生命力,讓這千年的歲月始終跳動著奔騰著,像這腳下的青石板路,在日復一日的擦磨洗練中,閃爍著溫潤迷人的光華。

Hash:911eff00bb561f19980172bb94bac4fbb4e8f3e7

聲明:此文由 風的旅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