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李氏300多個村灣近百名代表會聚一起,共商編撰《鄂州李氏村灣》一書

日前,來自鄂州李氏300多個村灣近百名代表會聚市圖書館多功能會議廳內,共商編撰《鄂州李氏村灣》一書。

該書主要收集李姓由來、歷史名人、傳說典故及村灣地理位置、面積、人口、歷史脈絡、莊名、落業(yè)祖公名、遷徙變遷、名人典故、譜牒編修狀況、堂號等,為李氏子孫留下珍貴的宗族先進文化,記住鄉(xiāng)愁,厚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愛家、愛族和愛國情懷。為了更好更完善的收集更多信息,我們平臺專門單獨開設了“鄂州李氏”論壇以供大家互動。

鄂州李氏現(xiàn)有人口約61330人,主要為磨刀李、三田李后裔、郡望隴西。鄂州李氏祖籍系江西,于元末明初從江西德安修水、瑞昌一帶遷入鄂州大地。

積極傳播,共修族譜。今天你轉載了嗎?

以下為部分磨刀李遷居鄂州及分布情況

(由于篇幅原因更多內容進入論壇互動)

1、李受武由湖北陽新遷居大冶白雉山。今屬鄂州市碧石渡鎮(zhèn)虹橋村,以始遷祖定名為李受武莊?!独钍献谧V?宗理堂》載;該支族屬“磨刀李”長房軒公派下19世裔孫,受武公隨父華卿公(六卿子之一,即:月卿、榮卿、華卿、瑞卿、祥卿、樹卿)遷武邑符石鄉(xiāng)后轉遷現(xiàn)址,歷600余年,傳二十余世,后裔散居:席儒遷鄖縣高廟莊,席彬遷陜西西安藍田縣三里峽廟咀下,席聰遷鄖陽梅子堡,席明席燦遷徐州新集街,席有遷淅川王家溝,席王宗遷均州寨河,正利遷均州青巖李應材,正虎遷棗陽白云寺西邊坡等地。本莊建有李氏祖堂,曰“宗理堂”,派序為:卿受天護佑,福齊文崇伯,添尚愛茂國,安席正啟興,善士登朝相,名儒尚國華。

2、李興貴由大冶遷居鄂州?!独钍献谧V?敦本堂》載,始祖興貴公,軒祖派下二十四世裔孫,生未詳,娶鄒氏,毛氏,生子二:必安、必泰。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由大冶縣宣化鄉(xiāng)宮臺里楊橋堡(今大冶市茗山鄉(xiāng)張謙村)遷居武昌縣(今鄂州)神山鄉(xiāng)承頂一里四甲戶役,居城塘堡,遂號城塘莊,公妣歿葬王家山,現(xiàn)己分支城塘莊,黃金橋莊、響塘莊、半邊街莊、紫馬莊、長港莊、前湖莊、后湖莊、沙灣莊共九莊,計丁口3000余,傳二十一世,至今500余年派序為:興、必、仲、單、如、大、之、春、正師友傳,善士盛朝相,名儒尚國華。

3、李廣六避兵亂由江西瓦霄壩遷居鄂州。《李氏宗譜?道德堂》載:始祖廣六公,轅公派下十六世裔孫,先世由江西瓦霄壩遷居大冶縣流水里銅灶,因兵亂復遷花馬湖畔萬家境,始祖廣六公定居之后,人丁興旺,取名李家境(亦稱東上境),此地倚山旁水,風景秀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17世孫光晉公由東上境遷居落戶建莊起名東下境莊,二莊歷史得功名者甚多,近代大專、中專生,近百名,人丁千余口,良田塘堰千余畝,事業(yè)發(fā)達,家聲丕振,其派序為:廣、鳳、均,伏傳振新,芳登仲太,思啟春永,應光天德,善士盛朝相,名儒尚國華。

4、李瓚堂因官遷居鄂州?!独钍献谧V?青蓮堂》載:明嘉靖朝,迎嘉靖母后于鐘祥,護駕有功,封護國侯,生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488年)自江右南昌建昌縣李家堡遷居湖北武昌縣白田洲老屋灣(今鄂州市楊葉鎮(zhèn)),妣楊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了三:必華、必葦、必芳。先世傳聞肇自隴西郡與唐室為同宗,三續(xù)宗譜,奉瓚堂公為始遷祖其上世系不詳。今由鄂州李氏文化研究會發(fā)函江西星子縣李氏宗親會,協(xié)查瓚堂公世系,今己查明,瓚堂公是轅公派下十七世裔孫,世系詳載磨刀大成宗譜,后裔散居:燕磯花園李莊,沙窩黃山李家莊,花湖李百川莊,花湖詹謝李莊,黃石港李、楊葉三峽莊等,計丁口千余,瓚堂公下傳十一世,未見后裔用派序,自十二世孫起,統(tǒng)一派行:炳均鑑汝,本燦在銘,永楷熙域。據(jù)說此派行寓意五行相生,在鄂州李氏家族中獨樹一幟。

5、李文公明初自江西遷居港鎮(zhèn)(黃石港)。其后裔散居鄂州汀祖李家堡和黃石青山灣,家聲丕振,人文蔚起。光緒丙子年(公元1876年)創(chuàng)修宗譜,號“寶樹堂”,派序為:春之祚廷光,萬世定安康,道德應宏遠,福壽永綿長。

6、李應富由江西明季醫(yī)學遷鄂州?!独钍献谧V?青蓮堂》載:轅公支下二十七世裔孫應富公,字君貴,明季醫(yī)學遷大冶永豐鄉(xiāng)七花堡石馬嘴莊,后裔散居鄂州花湖鄉(xiāng),鄂州碧石渡鎮(zhèn),黃石港等地。遠遷川陜者亦多,派序為:少榮狄希忠,函主高名作,文光耀日長。

7、李淳九攜弟淳十,淳十二避元末兵亂由江西遷鄂州?!独钍献谧V?燕翼堂》載:始祖淳九、淳十淳十二兄弟屬轅公派下二十一世裔孫,由豫章建昌避元末方國珍,張士誠兵亂,渡鄱陽而西辟武昌縣,繼至大冶永豐鄉(xiāng)鳳凰堡,卜居蝦蟆石口之燕窩地,今鄂州市澤林鎮(zhèn)涂橋村李昇莊,淳十、淳十二另遷未詳,淳九后裔散居:河南信陽,花湖李繼業(yè)(毛周家),川陜等地,明崇禎帝御賜“文魁進士第”金匾褒獎進士李時可,懸掛李氏祖堂,后遭文化大革命,毀壞掉了,派序為:景淳添茂,智慶永廷,昇梅元兆,啟佑光先,崇德錦耀,衍瑞發(fā)祥,克綿其柞。

8、李世顯因官宦居鄂州?!独钍献谧V?青蓮堂》載:始遷祖官名李世顯,派名必顯,生于元致和戊辰年(公元1328年)原娶錢氏,未育,復娶王氏,生子二:廷楠、廷校,屬道祖三子軿公支下十二世孫,于大明定鼎之際,奉旨辦差,見大冶縣永豐鄉(xiāng)流水里李二塘一帶風水極好,辭官歸隱于此,現(xiàn)屬鄂州市汀祖鎮(zhèn)丁坳村。長子廷楠高中明永樂癸未科進士,次子廷校中明宣德丙午科進士,自此以后科甲蟬聯(lián),人才輩出,人文鼎盛,輝映鄂冶!后裔散居:世顯上門,下門,中門 ,新屋,響塘,凡口,谷城,宜城等各地,計丁口3000余,派序為:必廷景勝,伯永光太,文首玉應,連兆允起,定卜錫光,立從端方,云錦廣映。

9、李伏安于正統(tǒng)元年秋(公元1436年)遷居湖北天門大板港。《李氏宗譜·青蓮堂》載:我族啟祖伏安公,江西省吉安吉水縣十字街打簍巷跡也。配喻氏,大家氏族也。前明初,鄂省劫亂,民靡子遺。贛眾西遷,道不絕踵,皆欲一徙而如敬仲。所卜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乃公因奮然而起,于明正統(tǒng)元年秋(公元1436年)遷于茲居,則大板港河北李家巷。其跡耕則前后左右南東其畝,啟后人以穡事發(fā)前代之幽光。今則李家巷不知所存,而李家灣則如蔓斯延。遷一處盛一處,處處發(fā)跡,成邑成族。

來源:網絡

Hash:73a221be81d7e5cadbe1814acc036ddc445c3f98

聲明:此文由 天下李氏一家親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