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山公園(革命遺址群)

黃華山公園(革命遺址群)于1997年6月經(jīng)南平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南平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華山公園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為城中之山,山上林木蔥郁、曲徑通幽,亭臺樓閣點綴其間,秀麗為一城之最。1926年11月,北伐軍第二軍第六師在黨代表蕭勁光、師長戴岳的率領下,一路攻占了光澤邵武、建陽,并于12月初占領建甌,在中共建甌支部的全力配合下,全殲北洋軍閥周蔭人部一個團,何麓昆部3000多人宣布投誠。此后,北伐軍相繼占領政和、浦城、南平等,北洋軍閥對閩北的統(tǒng)治宣告結束。蕭勁光、戴岳等捐銀洋二千圓,倡議修建黃華山公園。1979年縣政府重建黃華山公園,1985年蕭勁光大將為公園落成題名。

目前公園內(nèi)除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核心部分的革命烈士陵園之外,還有中共建甌支部紀念亭、中共閩東北特委紀念亭、福建公學紀念亭、長江支隊紀念亭、四省百縣綠化紀念亭等革命歷史遺跡。公園自然景觀有黃華閣、挹爽亭、六角亭、咸宜亭、待月亭、二華疊翠亭、夕照亭等,山域面積51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520平方米,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接受愛國教育的好場所。

革命烈士陵園

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黃華山公園西側半山腰,主體建筑為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烈士事跡陳列館各一座。

烈士紀念碑高24米,建筑面積896平方米。紀念碑的正面書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黑體大字,碑座正面雕建甌縣政府撰寫的碑文,記述了建甌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長期進行艱苦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

烈士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4.11米,寬6.76米,呈橢園形,占地面積472平方米。墓碑上書“烈士墓”,墓內(nèi)安放烈士骨骸和骨灰70余具。

烈士事跡陳列館位于公園西南,建筑為單層磚木結構,內(nèi)設有陳列室、休息室和值班室,占地面積156平方米。館內(nèi)陳列解放前和建國后為革命建設事業(yè)犧牲的烈士事跡史料。

中共建甌支部紀念亭

1926年,在上海入黨的閩北籍青年葛越溪和潘作民,受中共上海區(qū)委領導人羅亦農(nóng)、趙世炎等的派遣回到福建開展革命工作,接著又受中共福州地委派遣回到建甌建立中共地方組織。同年7月,葛越溪和潘作民與先前回到建甌的楊峻德一起,成立了閩北第一個中共組織——中共建甌支部,書記葛越溪,組織委員潘作民,宣傳委員楊峻德。2006年6月,建甌市政府撥款在黃華山公園正中央修建了紀念亭。

中共閩東北特委紀念亭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國民黨集中兵力圍攻蘇區(qū)。為了打破國民黨的封鎖,堅持游擊斗爭,1935年8月,中共閩北分區(qū)委在崇安嵐谷鄉(xiāng)的黃龍巖召開分區(qū)委擴大會,會議制定了以革命老區(qū)為依托,保存有生力量,積極向外發(fā)展,開辟游擊新區(qū)的斗爭總方針。1935年9月,閩北獨立師第二團團長饒守坤、政委王助率部進軍閩東北,開辟了閩東北游擊根據(jù)地。部隊幾經(jīng)輾轉進入到建甌縣玉山富地村,迅速打開了局面,建立了以迪口、玉山為中心的游擊根據(jù)地,并成立了中共迪口縣委,把游擊區(qū)域擴大到閩東北地區(qū)。1936年6月,中共閩東北特委與軍分區(qū)在建甌縣玉山富地后門山大板廠成立,王助任特委書記,饒守坤任軍分區(qū)司令員,左豐美任軍分區(qū)政治部主任。下轄中共建松政中心縣委和迪口縣委,為領導閩東北的游擊戰(zhàn)爭提供了組織保證。2006年3月,建甌市政府撥款在黃華山公園西側修建了紀念亭。

福建公學紀念亭

1949年,全國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在望,為適應這一形勢,為福建解放區(qū)的接管工作培養(yǎng)急需的干部,5月下旬,中共閩浙贛省委決定在建甌(5月13日解放)籌辦福建公學。校長曾鏡冰,書記施能鶴,副校長王一平,教務主任李清藻。6月19日,中共閩浙贛省委在建甌黃華山創(chuàng)辦了福建公學,招收閩浙贛三省(主要是閩北)具備初中程度的知識青年和閩浙贛游擊隊員300多人進行培訓。7月下旬,參訓學員大部分畢業(yè),他們中有的參加了解放福州的戰(zhàn)役,有的充實到已解放的縣委機關工作。福建公學的創(chuàng)辦,培養(yǎng)了一批年富力強的干部,為順利解放和接管福建,建立人民政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建甌市政府撥款在黃華山公園東側半山坡修建了該亭(亭內(nèi)還有紀念這一事件的石碑一座)。

長江支隊紀念亭

1949年初,黨中央和毛主席號召:“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中共華北局受命從太行、太岳兩區(qū)黨委抽調(diào)干部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南下,并經(jīng)渡江總前委書記鄧小平批準,進駐福建,沿途日防敵機,夜斗殘敵,行軍六千里,八月初抵甌。二大隊二中隊107人奉命駐甌工作。是時戰(zhàn)火方息,匪特猖獗,民不聊生。二中隊同志發(fā)揚艱苦奮斗、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革命精神,廣泛團結地方干部和各界群人士,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與部隊一道組織投入籌糧支前,建立基層政權,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穩(wěn)定社會秩序,恢復經(jīng)濟,發(fā)展生產(chǎn)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黨賦予的光榮使命,為建甌的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1999年建甌市政府撥款在黃華山公園修建了該亭(亭內(nèi)還有紀念這一事件的石碑一座)。

(來源:今日建甌)

Hash:839f367f9b074691e42dc2ffa64e711b280b4fd2

聲明:此文由 建甌市委文明辦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