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記憶 | 聶小倩與寧采臣:金華版“人鬼情未了”

愛是什么?愛是魂牽夢縈,不離不棄;愛是陰陽兩隔,有緣相會。

上下五千年,神州大地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有很多,而女鬼聶小倩與書生寧采臣的愛情故事,卻穿越時光,并被新生代賦予了更多的時尚元素。

美麗妖嬈的女鬼聶小倩與書生寧采臣的愛情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上世紀(jì)70年代以來,這個故事屢次被搬上銀幕,多次翻拍。其中,由張國榮、王祖賢等人主演的《倩女幽魂》第一部,堪稱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多情女鬼聶小倩18歲早逝,被妖怪脅迫,?;笕烁蓧氖?,遇到趕考的書生寧采臣后被感化,最終回到人間,兩人結(jié)婚生子。你知道嗎?書生寧采臣與聶小倩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們金華

作者: 吳彰義

編輯:金華綜合廣播

文史記憶 |聶小倩與寧采臣:金華版“人鬼情未了”

“寧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边m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寺中殿塔壯麗,然蓬蒿沒人,似絕行蹤。東西僧舍,雙扉虛掩,惟南一小舍,扃鍵如新。又顧殿東隅,修竹拱把,階下有巨池,野藕已花?!薄读凝S志異·聶小倩》

A.關(guān)于蘭若寺的四種猜想

一般的小說多是虛構(gòu),但《聊齋志異》不同,其文體形式上采用的是唐代小說傳奇文體,但實際上是蒲松齡對各地流傳的地方故事和傳說的一個整理,其實質(zhì)是民間故事匯編。

晚清鄒弢先生在《三借廬筆談》中有完整表述:“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于諸子,非僅抗于左史、龍門也。相傳先生居鄉(xiāng)里,落拓?zé)o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于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于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zhí)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書方告蕆。故筆法趨絕。”

民間故事與小說的區(qū)別,在于小說往往完全虛構(gòu),而民間故事則有實有虛,實的是故事發(fā)生的地方和故事中的部分主人公,虛的是故事情節(jié)。遍閱《聊齋》,可看到其中大部分作品皆是此類。

《聊齋志異·聶小倩》文曰:“寧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寺中殿塔壯麗,然蓬蒿沒人,似絕行蹤……”

翻譯一下就是:浙江人氏寧采臣,為人慷慨豪爽,方正自重。常常對人說:“此生愛上一個女人,之后不會愛第二個?!?寧采臣有次恰去金華,到城北后,進一座寺廟里休息。寺廟大殿寶塔十分壯麗,但地上長滿比人還高的蓬蒿,好像沒有人來往的蹤跡……

目前,很多人考證蘭若寺究竟在何處,結(jié)果大致有四種猜想,分別是:金華城西西峰寺、金華萬佛塔下的永福寺、蘭溪市游埠鎮(zhèn)潦溪橋村的古蘭若以及金華智者寺。

B.殿塔壯麗,不少專家認為蘭若寺為永福寺

太平天國侍王府紀(jì)念館專家蔣鵬放分析認為,文中“蘭若”是梵文音譯,就是寺廟的意思。從“至北郭”“殿塔壯麗”等句可知,此寺廟應(yīng)在金華城北城墻處,且寺旁有塔,而當(dāng)時全城僅有一座塔,名叫“萬佛塔”。

翻開清康熙年間金華府志圖,在金華城北有一高塔屹立,俯瞰婺城,它就是萬佛塔,當(dāng)時金華城的標(biāo)志性建筑。塔下有一“永福寺”,文中“出寺外,見荒墳累累”?!坝栏K隆蓖猱?dāng)時確是亂墳崗,正好與文中的地理環(huán)境相吻合。

《光緒金華縣志》也載:永福寺在城北三隅,試院后。吳越錢氏建,宋大中祥符改名密印。明嘉靖間以西偏廢址改建按察分司。皇朝康熙十六年,僧牧庵募殿建宇,供藏經(jīng)。后圮。道光二十六年,僧定鈁募建寺,西有塔九級。

據(jù)《萬歷府志》,宋治平初僧居政建,《大清一統(tǒng)志》作唐代建。明嘉靖十二年七月,大風(fēng)落其鐵頂三千余斤,乙丑知府葉宗春率民修。隆慶初侍郎王崇記,康熙十五年,康親王臨郡,僧牧庵募修。乾隆六十年大風(fēng),塔項又落。道光二十七年,僧定鈁募資大修,腹庋樓十三層,設(shè)梯曲折而上,足資遠眺焉。參《舊志》按王崇記略云:塔高三十余丈,下廣輪七尺許,今以日影勾股比例法測得,縱黍尺塔高十五丈,弱量底層廣七尺強。

說起永福寺殿塔的壯麗,今年88歲的胡升印象深刻。他家住市區(qū)天柱巷,他說,他們一家六代,200多年來都住在古子城附近,他小時候去永福寺玩過。“永福寺位于古子城北側(cè)的122醫(yī)院附近,這一帶屬于大洪山。一進寺門就看到高大的四大金剛,一雙拳頭如畚斗,一根鋼杖三尺長……”他說,金華的地形猶如一艘船,萬佛塔就是船的桅桿。

另外,萬佛塔前面的樓閣,就是當(dāng)時金華考生科舉應(yīng)試的考場,后來成了太平天國侍王府。考場周圍有很多學(xué)生考寓,就是供考生投宿的。所以寧采臣從家鄉(xiāng)到金華趕考,住在永福寺的可能性極大。

坊間還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聶小倩的故事發(fā)生在金華西峰山,現(xiàn)在的金華四中一帶。

“好多金華人都聽說過西峰旅館鬧鬼的故事,不少人都將那個鬼說成是聶小倩?!笔Y鵬放說,這個金華著名的“鬼故事”有誤,“西峰山背確實有一座寺廟,叫西峰寺,但沒有佛塔,因此不可能是聶小倩所在的寺廟?!?/p>

蔣鵬放說,從環(huán)境和建筑上看,這里不是聶小倩故事的發(fā)生地?!斑€有一點,上世紀(jì)80年代,西峰寺旁曾挖出一口古井,從出土的文物看,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與聶小倩相關(guān)的信息?!?/p>

金華市文保所專家蔣金治也認為,《聊齋志異》書中描述的場景,無疑是萬佛塔下密印寺?!拔覐臎]看見西峰寺曾經(jīng)修建佛塔的記載。”

c.城舍價昂, 寧采臣借宿寺廟

從《聊齋志異·聶小倩》的描述可以看出,寧采臣是個考生。

已故浙師大人文學(xué)院龔劍鋒教授的研究資料表明,明代金華地區(qū)的讀書人考秀才,就在古子城附近應(yīng)考。清代考場移到如今的侍王府,改名試士院,所以周邊建有眾多提供考生住宿的考寓,如永康考寓蘭溪考寓、東陽考寓等。

金華古建筑專家、原太平天國侍王府紀(jì)念館副研究員汪燕鳴也說,試館和考寓是同一個意思,都是供趕考的書生參加科舉前溫習(xí)功課和住宿的地方。

明清科考,俗稱考秀才,“三年二考或曰科考和歲考”。八婺舊屬各縣考生,無論老幼,須提前半年或數(shù)月跋山涉水趕赴金華。寧采臣赴金華趕考,也是其中之一。

寧采臣為什么會借宿寺廟呢?

《聶小倩》中記載:“會學(xué)使案臨,城舍價昂?!狈g一下,也就是說此時恰逢學(xué)使來主持考試,城中房舍租金很高。

龔劍鋒認為,明清時期,金華的院試這個級別,是由省里的學(xué)政大人(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教育廳廳長)主持的。寧采臣當(dāng)年參加的應(yīng)該就是院試。蒲松齡也沒說寧采臣是金華哪里人,他可能享受不到入住緊挨考場的試館和考寓的福利。

因為在中國古代鄉(xiāng)土社會,某一家族或某一地的人出資建造試館、考寓,只有本族或當(dāng)?shù)乜忌拍苁褂?,一般不對外提供服?wù),寧采臣或許就與這些試館、考寓無緣了。

而且當(dāng)時金華府轄區(qū)的人考秀才都要來古子城附近應(yīng)考,人數(shù)一多,客房價格就上去了。也就是說,寧采臣趕考時,周邊房價漲了,他只好住到寺廟去,“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歸”。

寧采臣是否和金華真有聯(lián)系?

其實,“寧”這個姓蠻少的,查閱相關(guān)資料后發(fā)現(xiàn),其時金華地區(qū)姓寧的約700人,分散在各縣市。最大的聚居地可能在婺城區(qū)雅畈鎮(zhèn)端頭村,大約30人;安地鎮(zhèn)鄭次自然村和青龍頭自然村,還有蘭溪赤溪街道姓葉村以及武義一個山村,各有20人左右。

也就是說,寧采臣是金華人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關(guān)于寧采臣,《聊齋志異》里還有一段描述:“后數(shù)年,寧果登進士。女舉一男。納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進,有聲。”由此可見,寧采臣是中過進士的,而且三個兒子也都出去為官。

如果寧采臣真的借宿過永福寺,在金華趕考,而且中過進士,那么金華府志里一定會有記載。

為此,蔣金治曾經(jīng)查閱了明清兩代甚至宋代的金華府志,可惜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姓寧的進士,他只能猜測,蒲松齡聽到故事時,會否因為口音而筆誤,譬如把“應(yīng)”聽成了“寧”。

類似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比如《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雖然已經(jīng)注明學(xué)生叫做“馬生君則”,可惜查遍東陽馬氏宗譜,也不見其人。原因很簡單,古人的名、字、號太多,也許寧采臣和“馬生君則”一樣,因為各種原因出現(xiàn)偏差,被歷史資料湮沒。

作者: 吳彰義

監(jiān)制:吳遠龍、越華

金華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xué)習(xí)委員會

與金華綜合廣播 聯(lián)合推出

Hash:cc86d98b38bf60a087258f34bf139bccd7b33595

聲明:此文由 金華之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