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糧倉群——“建筑容不得一厘米的偏差”

2019年10月16日

國務院公布了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王店糧倉群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店糧倉群位于秀洲區(qū)王店鎮(zhèn)四喜社區(qū)塘東街13號長水塘東岸,共有14個圓筒型磚混結構建筑,自西向東三排平行或錯位等距離排列,占地面積5700平方米。王店糧倉群也叫做王店米廠蘇式圓筒糧倉群。該糧倉群建于20世紀50年代,建筑形制特殊,規(guī)模頗大,在全國同類建筑中較為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為什么不到70歲的它

能夠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又有什么意義?

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年代,

探尋建設過程中的那些故事。

1950年,中國蘇聯(lián)簽定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lián)開始派出專家對中國進行援助,蘇式圓筒糧倉就是在這個友好的環(huán)境里開始建造的。

1951年,一位戴禮帽、穿西裝、打領帶的老外踏足王店這片土地,他手里拿根鐵棍,這里探探,那里測測,決定采用蘇聯(lián)立筒倉技術建造圓筒糧倉。這位老外就是蘇聯(lián)派來的糧倉保管、建設的專家杜馬列夫,任務就是負責這座糧倉的技術指導。

杜馬列夫看完設計圖紙,又是搖頭又是嘆氣,對著總工程師老李嘰里呱啦說了一大通,老李聽不懂俄語,只能一臉茫然地看著旁邊的翻譯,翻譯說:“設計有很多問題,圖紙必須要改!”

“可是工期時間很緊……”聽說要改圖紙,老李心都涼了,他還指望著能趕緊開工呢。

見老李有些猶豫,杜馬列夫又連說帶比劃地講了一通,翻譯一字一句地說給老李聽:“糧倉最重要的就是防蟲防霉,你們現(xiàn)在的設計,老鼠很容易打洞進去,還有通風口太少,不利于換氣……建筑容不得一厘米的偏差!”

聽到最后一句話,老李的心頭一熱,他搞建筑這么多年,曾經也是計算精準、分毫不差的,可不知從何時起,有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數(shù)據,差這么一厘米似乎也不影響大局,漸漸地,惰性便占據了他的心,能不重來就不重來??墒沁@一次,他下定決心,要讓設計師按照杜馬列夫的建議重新設計稿子。

好不容易稿子重新設計好,杜馬列夫看了一眼,又打回原形?!爸貋怼薄安恍小薄霸僦貋怼?,這幾個詞語的蘇聯(lián)話連老李都會說了。工期一天天逼近,設計圖卻遲遲無法定稿,有一次實在忍不住,老李跟杜馬列夫爭論了起來,杜馬列夫拿出一本書《蘇聯(lián)專家杜馬列夫同志關于機械化筒庫工程的專題報告》遞給老李,讓他好好看看。從此以后,老李對這個老外言聽計從。

一遍遍地修改讓設計的幾個同志對杜馬列夫充滿了怨言,但是礙于友國專家,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向老李訴苦:“老李啊,我們這圖紙也修改了好多遍了,那老外到底要怎樣才能滿意啊!像這個樓梯的寬度,之前說太窄,加寬了又覺得太寬,這其實差不多就好了嘛”。

老李已經熟悉了杜馬列夫,對他嚴格要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十分佩服,于是耐心地給設計師們解釋:“樓梯如果太窄,農民們挑著一擔米走上去會很困難,樓梯如果太寬,就擴大了占地面積,還要增加成本”。他拿出杜馬列夫的那本書,“你們拿去研究一下,建筑容不得一厘米的偏差,專家講的這些都是有道理的?!?/p>

自那以后,圖紙的設計變得非常順利,終于定稿后,大家都松了口氣??墒嵌篷R列夫卻還是拿著圖紙在琢磨,“鋼筋用得太少了!”

“這可真沒法子了,我們國家一年才產多少鋼啊”。老李明白杜馬列夫的意思,可這是客觀條件,沒有辦法解決。

杜馬列夫完成使命便回了國,糧倉正式開始建造,鋼筋不夠用,只能讓磚頭結實一些,水泥粘牢一些,嚴絲合縫。老李一邊研究杜馬列夫的報告,一邊跟同事們想各種辦法解決鋼筋少的問題。有一天,他看到一張南京無梁殿的照片,靈光一現(xiàn):“那么大一個建筑,全用磚砌,不用寸釘片木,太不可思議了?!庇谑?,他立馬翻閱資料,查看一切關于無梁殿建造的技術,用到了糧倉的建造中。

老李也像杜馬列夫一樣嚴格要求,工人們日夜趕工,14座圓筒糧倉如期完成,筒倉全部由交錯的三排紅磚砌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澆筑高標號水泥。屋頂是六面青瓦頂鋪設,既隔熱防水又起到密封作用,鳥雀也無從進入。筒體底部有出糧口、通風口等,部分用錯落堆砌的空心磚做成,以利于通風換氣,出糧口有擋板,老鼠沒法打洞。筒內裝有盛放磷化鋁的熏蒸器,用于熏蟲,還有很多溫度計,測試糧倉里各段的溫度,防蟲、防霉。糧倉大門開處離地2米,外面是環(huán)形樓梯,農民挑著糧食、踏著樓梯將糧食倒進倉庫。整座糧倉占地少,容量大,設計十分合理,建造質量很高。

因為是蘇聯(lián)專家指導下的建設項目,所以留下了“蘇式”基因。也正因為工程質量把關甚嚴,所以糧倉至今仍然保存良好。

王店糧倉一直屬于嘉興地區(qū)糧食局、嘉興市糧食局的直屬糧庫,后來成為了嘉興直屬糧庫的王店米廠,承擔著為嘉興市民保管、加工大米的重任。風風雨雨幾十年,王店蘇式圓筒糧倉群在社會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來糧食部門實行體制改革,這些糧倉也失去了它們的實際功能。一直到最近幾年,才將資產移交給王店鎮(zhèn)管轄。這才有了王店鎮(zhèn)將其保護起來,并將附屬用房改造成城市客廳功能。

而質量較好,保存基本完好的建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成群糧倉,在全國已經為數(shù)不多。但它們依舊屹立不倒,體現(xiàn)了嘉興魚米之鄉(xiāng)的傳統(tǒng)農業(yè)地位,體現(xiàn)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對糧食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后蘇聯(lián)與中國的友好關系。

圓筒型的糧倉,經濟合理的建造模式,

留給世人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建筑容不得一厘米的偏差”的工匠精神,

也反映出蘇聯(lián)專家和新中國勞動人民的嚴謹作風。

周邊的建筑都已殘破不堪,

若是沒有當年杜馬列夫和老李的嚴格要求,

沒有工匠們一筆一劃、一磚一瓦的心血,

糧倉也不會完好保存到現(xiàn)在。

文字來源:看秀洲

版權歸原作者,我們尊重每一個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Hash:ab52a70f333f55f4e80d21d38b2bcaf7223e4b08

聲明:此文由 我嘉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