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唯一一座被五位皇帝御賜和恩寵過的名山,你知道是哪座山嗎?

文圖:甌江帆影

游戲山水總是一件讓人心情愉悅的事,如果說徒步于高山野嶺像趕宴會吃大餐,需要時間和精力,那閑逛市區(qū)小山,便像是在農(nóng)家小院品閑茶,時間收放自然,盡可細品慢嘗。市中心的松臺山正是這樣的好去處。

當(dāng)年郭璞造城,曾有“斗城”和“九山”之說,其中,作為“斗魁”的松臺山,在溫州更是婦孺皆知。確切地說,松臺山上仙人井和山下的妙果寺及其豬頭鐘已深深地烙印在世代溫州人的心里。而這,恐怕又離不開曾經(jīng)在此悟道參禪的、溫州歷史上的一位佛教泰斗永嘉大師這層淵源。

松臺山位于舊城西南隅,信河街和九山湖之間,東西走向,面積4.23公頃, 海拔39米。清代詩人朱彝尊有詩云:“蒼蒼山上松,颯颯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來不知處?!笨梢姶松蕉嗨?,又因“山坪如臺”,故而得名“松臺”。山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皆可上山。從山腳到山頂,是分分鐘可達的事情。

松臺山又名凈光山,古跡眾多,積淀深厚。一路上去,最顯眼的便是山頂上雄偉的凈光塔,遠遠就能望見。此塔大有來歷。據(jù)山上石碑記載,唐代著名高僧永嘉大師(宿覺大師)(665一713)坐化后卜葬于此。唐憲宗敕令于松臺山之巔造真身舍利塔,唐僖宗賜塔名“凈光”,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凈光塔塔院建成,賜額“凈光禪寺”,宋太宗賜額“宿覺名山”(松臺山東入口山壁“宿覺名山”為林劍丹書,妙果寺大雄寶殿門口上方扁額 “宿覺名山”為南懷謹書),宋高宗駐蹕溫州城內(nèi)時,曾以松臺山東麓崇德寺為都堂。

凈光塔歷史上曾幾度被毀又幾度重建。據(jù)《浙江日報》報載,2002年12月重建時,在塔基發(fā)現(xiàn)了不同朝代的塔磚、瓦當(dāng)?shù)?a href='/wenwu/' target=_blank>文物約二百來件,尤其珍貴的是,在一裝有骨灰的缸罐中發(fā)現(xiàn)了比米粒稍粗的舍利子,并被當(dāng)時的妙果寺主持釋達崇法師認定為永嘉大師真身。

現(xiàn)佛塔邊上立有“重建凈光塔碑”,刻載有宋熙寧壬子年重建凈光塔時的塔磚圖案及說明,表明北宋時期重建過。有文物專家據(jù)古塔磚推測,北宋重建時工程浩大,至少歷時42年。而有資料表明,此塔明洪武乙卯年(公元1375年)曾重建,又毀于明弘治年間(公元1499年)。凈光塔的“塔燈熒煌”曾是宋元時期的海航航標(biāo)。

現(xiàn)佛塔為仿唐古塔,塔形按原址出土的塔磚中刻有的凈光塔原型圖案來重建,并于2006年9月在原址上竣工建成。全塔七級,地下一層,地上七層,六邊形鋼筋砼框支結(jié)構(gòu)仿木構(gòu)樓閣式,飛檐突出,斗拱繁復(fù),塔剎高聳,檐下朱紅醒目,檐上青瓦覆蓋,檐角垂掛風(fēng)鈴。塔高六十五點一米,塔剎高十五點六米,金光閃閃,熠熠生輝,格外引人注目。塔身玲瓏雋逸,挺拔大氣,唐韻十足。佛塔筑于凸起的石質(zhì)臺基上,臺基側(cè)立面雕刻漢白玉佛像,轉(zhuǎn)角處雕刻著力士。臺基上為石雕欄桿。樓下一層?xùn)|西各開一扇塔門,其余各面設(shè)有塔窗。由于疫情原因,日前塔門和窗戶皆緊閉,塔內(nèi)場景不得而知,甚為遺憾。

西塔門有聯(lián)曰:二十空門元不住,一性如來體自同。此對聯(lián)源自永嘉大師之《證道歌》。讀之品之,意念深遠,如同大師當(dāng)面點化。只是納悶,為何聯(lián)中有一字與原文不同,這千古絕唱,當(dāng)保持原汁原味為佳!

凈光塔西邊,建有永嘉大師紀(jì)念館。永嘉 大師,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出生于 永嘉 (現(xiàn)鹿城),俗姓戴,字明道,幼年出家于西山宋朝以前松臺山稱西山)龍興寺,法名玄覺,為禪宗第三十四代,號真覺禪師,“精勤修學(xué),遍探三藏”,精通 天臺 之止觀,悟道后赴廣東曹溪詣見六祖慧能大師并得到印證,曾留山中一宿,時謂“一宿覺”,便得“宿覺禪師”稱號,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在龍興寺別院圓寂。唐玄宗曾賜他“無相大師”的謚號,歷經(jīng)幾朝后,雍正十一年又敕封他為“洞明妙智禪師”,其在古代受尊崇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永嘉大師歷史上在中國佛教界極具影響力,可以說成就卓越,他把“漸悟”和“頓悟”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著有《 禪宗集》和《證道歌》,這兩部著作是中國大乘禪法的重要典籍,前者闡述天臺止觀之道,后者直敘禪宗頓悟之法。《證道歌》傳至西竺被譽為“東土大乘經(jīng)”,永嘉禪法在美國、日本、韓國等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紀(jì)念館正門設(shè)有門亭,這種獨特的構(gòu)造還是第一次見到。獨特的設(shè)置必有獨特的含義。原來,此地也曾是胡公廟的舊址,現(xiàn)門亭四柱刻有兩對楹聯(lián),前聯(lián)“松竹平分池上月,樓臺深鎖鏡中天”,便是出自當(dāng)時胡公廟的石刻古聯(lián),既隱含懷古,又意蘊深遠,盡展松臺風(fēng)光。而后聯(lián)“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云霞體上衣”,是出自《證道歌》里的一句禪語,自然是為了紀(jì)念永嘉大師,寓意回歸自然,人與自然合為一體的哲理思想。這正是大師的悟化,而這恰與戶外人崇尚自然的理念不謀而合!

緊鄰紀(jì)念館后面的巖壁,則為古人摩崖題刻,現(xiàn)存有“靈巖”、“屏風(fēng)”、“石辟"。

紀(jì)念館的東側(cè),有一口石砌古井,這便是民間大名鼎鼎的“仙人井”(古稱上井)。據(jù)傳為東晉郭璞建溫州郡城時開鑿,為二十八宿井之一。相傳宿覺大師當(dāng)年在松臺山修道時,一直飲用此井之水,對之青睞有加,后其座化后,人們便視為仙人造化,“仙人井”之說便由此開始。

細看此井,頗感與眾不同,井欄圓筒形,由單塊花崗巖鑿成,“內(nèi)徑2米,深約4.5米”。外壁陰刻楷體“松臺仙井”四字,邊款署“道光乙巳(1845年)、“梅銓書”。井口雖然蓋了防護罩,但俯身透過防護罩縫隙注視,依然能看清泛著波光的泉水,若似微微涌動,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拔動著、撫摸著,這分明就是一眼神奇的活水,難怪被稱之為“仙人井”!

整個山坪南首筑有青石欄桿,雕有“松臺山”、“楠溪江”、“靈巖”、“東甌王廟”和“譙樓”等溫州自然和人文風(fēng)光圖案。欄桿下的光滑峭壁上則刻有“松風(fēng)”兩字,頗有詩意,極易令人思緒飛揚。

松臺山上多涼亭。孝子亭、百忍亭、觀松亭、松綠亭、松筠亭和落霞紅等諸多涼亭和長廊散落于半山腰和山麓,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環(huán)境。

據(jù)說以前還有古城墻址、朝闕亭、絕境亭、松風(fēng)閣、落霞亭、會景軒、茶山堂、仙人腳、民國時期抗日陣亡將士紀(jì)念碑等。

山體南麓有始建于唐、盛于宋、重建于清康熙年間的東甌名剎妙果寺,曾為東南沿海朝圣之梵剎,相傳為永嘉大師所創(chuàng),有人推測就是當(dāng)年的龍興寺別院。寺內(nèi)有名聞遐邇的鎮(zhèn)寺之寶豬頭鐘(亦稱濟陀鐘),“此鐘高三尺許,重八百余斤,其質(zhì)非銅非鐵,乍視酷似青石?!?/p>

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對著這富有傳奇故事的古鐘,用手摸之,敲之,或抱之,興奮之情溢于眉間,而信客們往往會順時針方向走上一圈,以表虔誠之意。

寺內(nèi)石碑刻有《豬頭鐘簡介》,大意為,據(jù)傳宋神宗元豐年間的某日傍晚,有一客僧來妙果寺投宿,此僧看似愚鈍,談吐卻不凡,幾個月后,他用化緣得來的錢全部買了豬頭,在寺內(nèi)大肆吃喝,后又在寺院山邊用鋤頭挖了一口井,將吃剩的豬骨頭全部扔進井里,壓上石頭,用泥土涂封起來,并言明七七四十九天后此井將會出現(xiàn)一口鐘,后來人就不見了。一個月后,此井果真出現(xiàn)一口鐘,而鐘紐就像兩個豬頭合攏一起的樣子,驚呆了世人,于是便稱之為“豬頭鐘”。后含金鐘鈕被帝國主義分子所盜,此后,就不再懸掛。

而民間對“豬頭鐘"出井后的情景還有神奇的傳說。當(dāng)時此鐘出井后,因未到四十九天,鐘身熾熱,敲擊時,民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火災(zāi),于是人們視之為靈物,不敢懸掛,不再敲擊,民間終得平安。

寺院東側(cè)建有宿覺講壇,西側(cè)存有大學(xué)士張璁(張閣老)碑亭,亭內(nèi)有漢白玉御碑三座,當(dāng)為溫州的最大的碑刻。中間石碑鐫刻有張璁像,東西石碑分別是明嘉靖皇帝為張璁所書的“孚敬”“茂恭”字號碑。據(jù)亭前石碑刻載, 張璁(1475--1539年),明正德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內(nèi)閣首輔,嘉靖十四年稱病歸休,十八年卒于故里,謚文忠,贈太師。張璁在溫州民間深受愛戴。

妙果寺處于市區(qū)商業(yè)繁華地段,曾經(jīng),花鳥市場就在這邊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而隨著城市“顯山露水”的進展,這里終于清靜了許多。

而溫州著名的童謠民歌《叮叮當(dāng)》,就是以“松臺山上仙人井,妙果寺里豬頭鐘”為原創(chuàng)歌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選入亞洲、太平洋地區(qū)民歌集??梢哉f,《叮叮當(dāng)》已不僅僅屬于溫州,它也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貴的文化藝術(shù)遺產(chǎn)!

松臺山東麓建有松臺廣場,八角井(又名八卦井,古稱下井)居然被巧妙地安排在廣場池水中央,形成池中井,構(gòu)思甚妙。據(jù)載,此井亦為東晉郭璞建郡城時所鑿,為二十八宿井之一。井欄由八塊青石板合榫而成,井“內(nèi)徑2.4米,井深5米”。而半山腰立有永嘉大師高大塑像,身披袈裟,左手平放胸前,右手握持法杖,目視前方,氣宇軒昂,令人頓生敬仰之意。

而其身后不遠處的山壁上便是林劍丹題寫的“宿覺名山”四個大字和《證道歌》禪法的長篇石刻。據(jù)載東面還有金沙井,與江心嶼的海眼泉、翠微山的玉眉泉同為溫州三大名泉,只是不知這當(dāng)年名聲赫赫的金沙井如今又湮沒在何處?

在松臺山東南麓,石徑通幽處,掩藏有一碑廊,里面有林劍丹、張如元、馬亦釗等溫州當(dāng)代書法名人的碑刻。松臺山北麓,存有二十八宿井之一的三牌坊古井,井平面呈六邊形,井欄同樣由青石板合榫而成,“井深達6米",似已荒廢。曾經(jīng)的三牌坊不見蹤影,現(xiàn)留有一條三牌坊的路巷,用以懷念。

西面相鄰九山湖,水光漣滟,綠植茂密,公園里不乏健身達人和音樂愛好者,悠揚的歌聲此起彼伏,其樂融融!而就在濃蔭深處,掩藏有“一素覺”,卻原來是一家頗有名氣的素食館,這店名取得好炫,既諧音“宿覺”,又言明素餐,同時又給人以無限聯(lián)想…

九山路還有一座石砌的古城墻殘垣園林小品,上書“西城濠”三字,右下方則是溫州古城略縮圖,盡展溫州古城風(fēng)貌。

整座松臺山和九山湖又有機地聯(lián)成一體,呈現(xiàn)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優(yōu)美畫卷。這里,不僅有休閑鍛煉的人們,水面上、林木間更有活潑的小精靈。晴好的日子,總有幾只白鷺或低翔于半空,或鶴立于湖中游泳道的浮標(biāo)上,或憩息于湖邊樹叢中,其悠閑之狀,令人賞心悅目。

漫步林間,不經(jīng)意抬頭,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不知名的山雀在樹梢頭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似乎編演著屬于它們自己的童謠。而山上幾只頑皮的小松鼠,拖著一條毛絨絨的大尾巴,在人們眼皮底下于樹枝間敏捷地快速穿梭,你追我趕,弄出不小聲響,引來好奇的游人不時駐足觀看。這里的松鼠富有靈性,膽子大的有點超乎想像,有時松鼠伴侶甚至就干脆公開出現(xiàn)于人們眼前,親密相依,大秀恩愛!在松臺看松鼠可謂這里一大特色!

一座山,做為得道高僧的最后歸宿很常見,一座山,擁有千年古剎及美麗的故事和傳說也很多,但很少像松臺山一樣被古代歷代皇帝至少五次以上御賜和恩寵過,而同時以自己獨特民間文化為背景,孕育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童謠民歌并被編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民歌集的,卻幾乎沒有。

只有讀懂《證道歌》,才能讀懂永嘉大師,也只有讀懂永嘉大師,才能真正讀懂松臺山。松臺山,無疑是溫州乃至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佛教圣地!

松臺山,承載著溫州的記憶;松臺山,凝聚著溫州人的精華;松臺山,更是當(dāng)今溫州人精神世界的一方樂土。“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邂逅“宿覺”方始覺,漫步“松臺”無盡悠!

Hash:e5090930c541b6b2bf96f9d4cbcd6b548ffd9660

聲明:此文由 溫州古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