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宗?水源?路之沖 | 多圖!帶你穿越回漢代的青海
漢
風
羌
道
秦漢時期,匈奴崛起于北方草原,在冒頓單于時期“破東胡,走月氏,威震百蠻,臣服諸羌”,青海羌人和西域羌人成為匈奴進攻漢王朝的輔助力量。到漢武帝時期,西漢開始“北卻匈奴,西逐諸羌”。漢昭帝時,西漢設置金城郡,自此青海東部正式納入中央管理的郡縣體制。 東漢時期則從金城郡中析置西平郡(今西寧市),進一步鞏固了漢王朝的西部邊疆。正是在此歷史階段,青海羌中道成為連通東西的交通要道,與靠北的道路共同組成了沙漠絲綢之路。
河湟初開
公元前111年,漢代名將李息、徐自為領兵征服了先零羌人,隨后西漢政府開始在河湟地區(qū)遷徙漢人,開置公田,并在今西寧市及其附近陸續(xù)設立有軍事和郵驛性質(zhì)的西平亭、長寧亭、東亭等,河湟地區(qū)開始逐步納入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范圍。
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名將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后,罷兵屯田于河湟,設 “護羌校尉”和“金城屬國”,安置歸附羌人。河湟地區(qū)正式納入漢朝郡縣體系。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高1.5厘米 底長2.5厘米 底寬2.5厘米
海東市民和縣中川清泉漢墓出土
方印,橋形鈕。印面呈正方形,篆書“隴西中部督郵印”七字,文作四行,印字單列。
“隴西中部督郵印”是漢代在隴西中部督察屬縣是否違法亂紀和督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官員之印。這件印信的出土,進一步說明青海東部是漢帝國郡縣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臥式羊形銅燈
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高9厘米 長11.4厘米 寬6.8厘米
西寧市大通縣孫家寨漢墓出土
青海省博物館藏
羊背和軀體分鑄,在羊脖頸通體有線條狀和點狀刻劃紋裝飾。
整個器物造型生動,設計精巧,羊背部折返原立時,一件完整的動物形器具伏于幾案之上,也可以看成是一個精美的陳設,集藝術與實用為一體。
連弧紋銅鏡
東漢(25~220年)
直徑9.5厘米 厚0.2厘米
西寧市大通縣上孫家寨漢晉墓出土
漢代以來,銅鏡的紋飾布局更趨規(guī)整。據(jù)相關研究,銅鏡的紋飾呈現(xiàn) 中心對稱與軸對稱的構圖模式,或有使用規(guī)矩作為輔助工具。
此鏡內(nèi)有四字銘文“ 生如山石”,反映了人們期待長壽的愿望。
狼噬牛金牌飾
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長15厘米 寬9.5厘米
青海省博物館藏
此件金牌飾,運用 鑄、壓、錘、鐫鏤等多種工藝,描繪了山巒樹林里一只兇猛偷襲的狼和拼命掙扎的牛的緊張時刻。金牌背部略平展,有兩個矩形橫扣,應為系掛之用。
在北方草原地區(qū),常見用黃金制成腰帶上的裝飾物和頭飾。西漢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一部分匈奴人越過祁連山也進入到湟水流域生活?!袄鞘膳=鹋骑棥睉切倥搜b飾于腰帶或衣服上的一件扣飾。
西海安定
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取得西海(青海湖)地區(qū)后,請設 西??ぃ由弦延械?a href='/donghai/' target=_blank>東海、南海、北海三郡,創(chuàng)造出“四海歸一”“政治升平”的景象。西??は略O環(huán)湖五縣,并在環(huán)湖地區(qū)設驛站及烽火臺。
中原王朝勢力進入青海后,創(chuàng)立和實行了若干行政管理制度。內(nèi)地的文化也影響到青海地區(qū),并且與漢帝國的其他區(qū)域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但青海地區(qū)的地域文化特點也非常鮮明。
趙充國與屯田實邊
趙充國(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后移居金城(今甘肅永登),西漢著名將領。趙充國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壯士突圍;昭帝時,又生擒西祁王。
在平息西羌叛亂時,提議以兵屯田湟中地區(qū),可得“因田致谷”“大費既省,徭役預息”等“便宜十二事”,因俗而治,為“未央宮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其 開田修渠,移民實邊等建議在東漢時期繼續(xù)予以推行,促進了漢與諸羌之間的交流融合。
西???a href='/gucheng/' target=_blank>故城
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派人誘使游牧于青海湖地區(qū)的卑禾羌獻地稱臣,以其地建西??ぃ⒅?。王莽政權崩潰后,西??ひ搽S之廢棄。
虎符石匱
西??す食莾?nèi)出土,篆刻有“西??せ⒎瘏T,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銘文。“虎符石匱”主要用于盛放“符命四十二篇”,是王莽假托天命,大造輿論,奪取西漢政權的產(chǎn)物,也直接證明了王莽在青海東部置郡設縣的史實。
該城以后屢經(jīng)廢建,一直延續(xù)到唐宋時期。 西??す食鞘墙z綢南路通向西域諸國的一座重鎮(zhèn)。
河西地區(qū)的連枝燈
河西地區(qū)的連枝燈
河西地區(qū)的連枝燈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神樹”崇拜的產(chǎn)物,與昆侖山神話體系中的“支天之柱”有關。這種建立在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的思想基礎上的對宇宙和世界的認知,主要反映出上層社會中靈魂永存的觀念,對民間的喪葬文化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西海安定”瓦當
“西海安定”瓦當
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直徑15.5厘米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す食浅鐾?/p>
青海省博物館藏
瓦當正面有“西海安定元興元年作當”隸書字樣,是研究漢代青海建制沿革的重要實物證據(jù),明確了西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宰相王莽“四海一統(tǒng)”的愿望。
銅羽人連枝燈頂部構件
東漢末至魏晉(約3世紀)
高19.4厘米 寬6.8厘米
西寧市陶家寨漢晉墓出土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連枝燈始出自戰(zhàn)國時期,西漢時期多為銅制,東漢時期則多見仿銅連枝燈形貌的陶制連枝燈。漢代的連枝燈狀如樹形,或與當時人們 祈求升仙、扶桑神樹等信仰相關。
此件羽人連枝燈頂部構件,上身與下身分段制作,鉚接而成。羽人作飛升狀,頭戴高山冠,兩臂膀外側(cè)各有四羽,下肢兩側(cè)亦有四羽。
銅熏爐蓋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高17.2厘米 底徑13.1厘米
西寧市大通縣上孫家寨漢晉墓出土
青海省博物館藏
熏爐蓋面呈半球狀,上有鏤空柿蒂形圖案和四組雙圈十字紋。蓋中央一只鸞鳳單足立于頂部,另一腿前曲,兩翅張開,似要騰空躍起,展翅而飛。蓋緣一側(cè)有活鈕可與爐身啟合。
此件器物分鑄焊接而成,制作精美,尤其鸞鳳造型生動,栩栩如生。
漢風羌道
先秦時期,羌人主要分布在青海境內(nèi)的河湟地區(qū)及甘肅西部,他們開拓了從青海東往甘肅,西去新疆,南到岷江、白龍江流域的交通道路。
其中,以青海湖為中心,羌人向東經(jīng)湟水流域進入內(nèi)地的道路被稱為 湟中道。青海湖以北,經(jīng)大斗拔谷至張掖,即張騫被俘去單于庭的道路,稱 小月氏道或張掖道。青海湖以西,逾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北兩岸西行,穿越柴達木盆地進入南疆的道路史稱“ 羌中道”。
漢代羌中道示意圖
羌中道在河西走廊開通以前已存在,《穆天子傳》中周穆王西行、張騫首次出使西域就有關于該道的記載。河西四郡設立后,河西走廊成為絲綢之路主道,羌中道便降為輔道。
“大泉五十”陶錢范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高8.3厘米 長12.9厘米 寬9厘米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
西??す食浅鐾?/p>
青海省博物館藏
銅錢的鑄造方法沿襲自青銅器的范鑄工藝。
此為疊鑄錢范,由5合(10片范件)疊成橢圓柱體,澆口和錢樣之間有引流槽。這種疊鑄錢范一次可以鑄幣 40枚。范面對稱分布兩行8枚陰文篆書“大泉五十”錢樣。
一枚“大泉五十”可作價50枚“小泉直一”銅錢。西??す食浅鐾恋腻X范,是漢代青海地區(qū)流通貨幣本地鑄造的證據(jù)。
帶珍珠耳珰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長1.4~1.7厘米
粗端徑1.2~1.5厘米
海東市民和縣胡李家漢墓出土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耳珰是源于 新石器時代的一種耳飾,可直接穿耳佩戴,亦可系于簪首作為垂飾。材質(zhì)一般以玉石、玻璃、瑪瑙、骨質(zhì)、金銀為主。
夏商周時期耳珰逐漸沉寂,至漢代又重新流行起來。漢末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就曾以“耳著明月珰”來描繪女性的裝扮形象。
木牛車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牛:長28.1厘米 寬7.7厘米 高8.2厘米
車:長33.2厘米 寬19.5厘米 高17.3厘米
西寧市南灘漢墓出土
青海省博物館藏
南灘漢墓是1960年發(fā)現(xiàn)的一座長方形券頂磚室墓。棺內(nèi)殘存人骨,隨葬有陶罐、碗、陶灶、木耳杯、木馬,以及木牛、木車等。
木車雙轅,車廂用四塊木板拼成,銜接處由木釘固定,車軸用楔形榫卯與車廂鏈接。木牛低首向前,雕制手法古拙。此木牛車再現(xiàn)了 青海地區(qū)古代交通運輸工具,是難得的實物形象資料。
更多青海的故事
就請你自己來深博發(fā)掘吧!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山宗?水源?路之沖——一帶一路中的青海
展覽時間:2021年4月9日至2021年6月10日
展覽地點: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同心路6號)第1-4號專題展廳
定點講解時間:15:00
● 【大美青?!课逡蝗ツ耐妫壳嗪J∥幕?a href='http://authenticallynatalie.com/' target=_blank>旅游廳發(fā)布黃金周最美鄉(xiāng)村旅游精品線路
● 【文旅時訊】省文化和旅游廳與黃南州委州政府對接文化旅游工作
● 【文旅時訊】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青海省打造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專家咨詢會
來源:深圳博物館
圖文編輯:廳信息中心
投稿郵箱:qhwlwx@163.com
Hash:71f8d6f8b0312cc1a6296e48882852073c2d6305
聲明:此文由 大西北消息速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