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區(qū)尚莊遺址:兒時的土堆竟是4000年前的文化遺址

“這個公園以前就是個土堆,土堆表面都是陶片類的瓦礫,我小時候來這玩兒還撿到過一個燈臺,后來沒當回事兒不知道扔哪兒了,沒想到那可能是 4000多年前的東西呀”,在茌平區(qū)龍山公園,尚莊村七十多歲的村民吳修彬興致勃勃地告訴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吳修彬口中講到的土堆,正是位于茌平區(qū)振興街道辦事處尚莊村東邊的尚莊遺址,如今已被修建成為龍山公園。

尚莊遺址是聊城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地勢隆起,為緩坡土崗,高出周圍約3米,地表散布大量陶,文化層厚度約 5米,其分布面積約 10萬平方米。據(jù)吳修彬介紹,早年村民在此地犁地時經(jīng)常能從地下發(fā)現(xiàn)各種陶制品,隨后便上報了有關部門。 1975、 1976年山東博物館兩次對該遺址進行了發(fā)掘,出土了大汶口、龍山、西周及漢代的遺存。地表采集發(fā)現(xiàn)了龍山文化時期的罐、鼎、豆等及商周時期的簋、盆等陶器殘片。

據(jù)茌平區(qū)文物保護中心支部書記李濤介紹,尚莊遺址出土的文物有大汶口時期的彩陶壺,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罐、蛋殼陶杯、素面鬲、紅陶鬶……多為盛水的器具和祭祀的禮器。

尚莊遺址雖然在4000年后才被發(fā)現(xiàn),但是“土堆”上的故事卻是傳神精彩,各式各樣。其中流傳最多最廣的,便是“紅門寺耙和尚”的故事。相傳清朝時尚莊附近有一座紅門寺,乾隆皇帝出巡路過此地,不小心染上疾病,寺廟的僧人盡心照應,直至乾隆康復。后來,有一些和尚自恃為乾隆皇帝醫(yī)病有功,干起了欺男霸女的行徑,村民多次狀告和尚的惡行無果,乾隆皇帝知情后也是顧念舊情,只說了一句“罷了吧”。和尚見狀便更加放肆,村民們怒不可遏,這時有一秀才想到,既然皇帝只傳了一句“罷了吧”的口諭,那就“耙”了吧,當夜就將惡和尚埋進地里,只露出腦袋,套上自家犁地的工具和牲口,掛上耙,耙上壓塊大石頭。只聽一聲吆喝,牲口便揚開四蹄向前,鋒利的耙齒霎時將那些和尚的腦袋劃了個稀爛。余下的和尚嚇得魂飛魄散,百姓們拍手稱快 !

尚莊遺址文化內(nèi)涵極為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為山東龍山文化類型的劃分和分期提供了寶貴資料。如今的尚莊遺址附近新建了一個龍山公園,公園的管理人員也承擔著文物保護的職責,村民們在這里安詳和樂地生活,也自覺為文物保護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來源: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

編輯:董 雪

點亮小花花

把你的“在看”

分享給朋友們看~

Hash:8af7c8d29a3197b3e19679eee212eb216eeaa30e

聲明:此文由 聊城教之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