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分享會大家重新審視了東山嶺摩崖石刻的重要性!

“通過今天分享會的交流,以期喚醒萬寧本地群眾對東山嶺的敬畏,加強愛護,因為東山嶺摩崖石刻是先賢們留給我們萬寧百姓的財富”,分享會上吳開英發(fā)自肺腑地表達出了對東山摩崖石刻的熱愛。

5月4日下午,東山嶺摩崖石刻與萬寧書法藝術分享會暨吳開英書法藝術作品展在鳳凰九里書屋舉辦,整場分享會再現(xiàn)了萬寧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吳開英老師逐句逐字、細致用心、深刻剖析東山嶺摩崖石刻與萬寧書法文化歷史淵源,生動而富有感情的演講感染了在場觀眾。

活動伊始,吳開英從東山嶺摩崖石刻概述、藝術特色和萬寧書法文化歷史逐一講解,深挖字體層面意思,石刻的歷史故事等,面對東山嶺摩崖石刻與萬寧書法藝術,吳開英用“秀”“幽”“幻”“奇”“雄”五個字概括石刻內容,表達出東山嶺既無高大險絕之氣勢,也無遮天弊日之古樹,同時應了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開篇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自然的比喻,恰到好處。

面對東山摩崖石刻的歷史文化價值,吳開英表達出獨到之見解,“這是先賢留給萬寧最豐厚的文化遺產,是見證萬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重要實物,更是萬寧書法文化的沃土”。吳開英始終堅信著千百年來東山文化的滲透與渲染無處不在,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萬寧人,在新時代,萬寧書法一定會有更大的作為,涌現(xiàn)更多優(yōu)秀的書法人才。

東山嶺素有“海南第一山”之稱,以亭閣寺庵、奇石擎天、異洞深幽而聞名海內外,鬼斧神工的百余處石景上留下歷史文人墨客之筆跡石刻百余幅。東山摩崖石刻自唐代開始已有,但由于幾千年風雨侵襲,石壁風化,唐、宋、元代所存寥寥無幾,有些書跡模糊不清,年代不詳,作者失考,難于辨認。至今鏤刻在華封寺里的東側石壁上的“華封巖”三個大字仍然存在,落款為宋宣和四年(1122年),至今已近900年,是海南目前發(fā)現(xiàn)的歷史上最古老的石刻。世人稱為華封仙巖、華封仙榻,在明代被鄉(xiāng)賢名宦尊推為“萬州八景”之首,歷代名人留下詠贊華封仙巖的詩文石刻達200余處,其中明、清時期的最多。

長達3小時的演講,不時感染著觀眾,從本土人士到外地人士無一不贊嘆萬寧東山嶺摩崖石刻與萬寧書法文化歷史悠久深遠。

來自湖北的周嬌女士表示,萬寧東山嶺摩崖石刻與萬寧書法文化需要人們來傳承推廣下去,讓國內乃至全世界知道了解我們的摩崖石刻,同時呼吁政府部門及本地人民要加強保護東山嶺摩崖石刻,避免遭到破壞。

同時,此次吳開英書法藝術作品展展出時間為5月4日--5月13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志斌應邀出席活動。

人物簡介

吳開英,1954年1月生,海南萬寧人。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美學專業(yè),研究生學歷。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社會文化司綜研處、藝術教育司綜合處處長、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教育司副司長、全國藝術職業(yè)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規(guī)范漢字表》研制領導小組成員、全國藝術考級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標題書法》《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吳開英書畫集》《中國古戲臺匾聯(lián)藝術》等專著。在全國性報刊發(fā)表書畫理論和文化藝術方面論文60余篇,個人傳略被編入《中華當代文化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中青年書畫300家》《1992中國人物年鑒》《2000中國風·杰出人物特集》等辭書。作品多次參加過國內外大型展覽并獲獎和被多家藝術館、博物館收藏。1996年被文化部榮記三等功一次,1999年受文化部通報表揚。

吳開英部分作品欣賞

吳開英部分著作

攝影:吳鵬

這里是

旅游資訊

風土人情

本圖文由“萬寧發(fā)布廳”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直接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立行刪除或者協(xié)商許可使用事宜。

Hash:dfbbe1c1d067bf6d4a1b266e0e29896bc8e313b4

聲明:此文由 萬寧發(fā)布廳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