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地名為何那么多“洞”?

文/張小章

地理意義上,岳陽不具備有形成“洞”地貌。1.4億年前白堊紀開始,強烈的燕山運動,江南古陸中段斷裂,東西陷落成寬大的洞庭湖盆地和鄱陽湖盆地,中間形成幕阜山正斷層臺地。這個臺地在岳陽境內延續(xù)110多公里,全部花崗巖石質,堅實而緊密,并非石灰?guī)r地質,不具備形成洞穴的自然條件。

但岳陽地名確實“洞”多,據(jù)統(tǒng)計,僅僅以“洞”為名的地名多達114個,比如黃金洞、芭蕉洞、八景洞、洪源洞,等等。沒有洞的地方為什么這么多有“洞”地名?自然地理的悖論,隱匿的是人文地理的秘密。

瑤民在岳陽的居住歷史悠久

這要從瑤族先民說起。

瑤族史詩《盤王歌》唱到,“日頭早出照山青,千家峒口霧紛紛。云霧飛散日當照,牯牛犁田早出門”?,幾鍖<乙延姓f法,史詩中描述的“千家峒”,就在岳陽臨湘龍窖山一帶。龍窖山是幕阜山余脈,橫亙50里,最高峰海拔1261米。幕阜山南向余脈的廣闊山地,一直到汨羅江邊,高山巨壑,云霧繞峰,山清水秀,百藥叢生,花開四季,這樣閉塞寂靜之處,進可伐山狩獵,退可隱匿山林,是瑤族先民生息的好地方。

在地廣人稀的古代洞庭湖盆地邊緣山區(qū),除臨湘龍窖山以外,還應該生活著很多“過山瑤”群落。杜甫在他的《歲晏行》詩中寫道:歲云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罟凍,莫瑤射雁鳴桑弓?!澳帯?,就是指當時生活在洞庭湖古岸的瑤族先民。

《岳州府志》記載,北宋慶歷八年(1048年),楊畋任岳州知府,他上任后做的一件事竟然是出兵討伐當?shù)噩幦?,“楊畋知岳州軍,瑤人出掠州縣,畋募材勇?lián)羝街幝劷杂鈳X逃遁”,這說明,在北宋慶歷年間,岳州的瑤人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數(shù)量,甚至與當?shù)貪h人產生了族群矛盾,形成了地緣政治沖突,以至于朝廷出面“擊平之”。

湘、鄂茶商爭搶“洞川”茶名

瑤人也叫“峒人”,“峒人爭趁五更市,我亦來追六月涼?!边@是陸游的詩句。清末文人葉瑞庭寫過一本《莼浦隨筆》,他說:“康熙年間,有山西估客至西鄉(xiāng)龍窖山,峒人迎之,代客收茶取傭金,所買皆老茶,最粗者踩成茶磚,號稱芙蓉仙品,即黑茶也”。這里的“峒人”,也是指瑤人。

從康熙年間開始,峒人就開始壓制磚茶,因為磚茶式樣呈方形,也稱“方磚”。到道光十八年(1838),經岳陽轉口外銷的峒人茶,總量竟然達到72000擔之多。

那時,湖南臨湘與湖北赤壁出產的茶葉都命名為“洞川”茶。民國初年,兩地茶商經常為這個商標起沖突、打官司。據(jù)史學家何云峰先生回憶:湖南臨湘牽頭的是羊樓司茶商會會長王瑞伯,官司甚至打到北京,最后由民國政府實業(yè)部判定。湖北赤壁羊樓峒出產的茶葉使用“峒川”商標;湖南臨湘出產的茶葉使用“洞川”商標。

但后來在使用過程中,“峒”“洞”混淆,判決并未嚴格執(zhí)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湖南“洞川”商標被湖北羊樓峒茶商搶注,“洞川”才離開湖南。這是“峒”“洞”糾纏的歷史痕跡。

“洞”為“峒”之誤

岳陽人取地名有一個習慣,在自己族群姓氏前面,貼一個地理標簽就當是地名,如“枇杷王”“北塘張”“中門李”“河內汪”。有理由相信,給那片芭蕉林邊居住的峒人貼上標簽,就叫“芭蕉峒”,渭河邊居住的峒人就是“渭峒”,“八景洞”就是“八錦峒”,今天仍生活在隆回虎形山高寒山區(qū)的“花瑤”,至今還有很多能夠織出八色錦的瑤家繡女,甚至,居住在汨羅八景洞的著名作家韓少功,直接稱自己為“峒人”。

岳陽多“洞”,雖然并沒有地理意義上的洞,是瑤族先民的生活跡痕,為這塊土地留下的“峒”。岳陽作為我國瑤族同胞遷徙路線上的經過地,由于龍窖山山高林密,人煙稀少,有幸保存有大量石堆遺址,但并不證明這只是唯一遺址。如果說龍源堆石墓群,是我國瑤族先民生息的物證,那么,岳陽仍然存在的114個“洞”,從人文意義上,就是我國瑤族先民存留下來的文明DNA。

Hash:473a4afc6a272aa25086996d8b8f8a8555722770

聲明:此文由 瀟湘晨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