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短的時間來了解100多年前,1位德國建筑師鏡頭下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景觀
讀一本書,走一段路,認(rèn)識一群人
悅·讀
恩斯特?伯施曼
Ernst Boerschmann
1873-1949
推薦理由:
本篇文章約3025字
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1位德國建筑師鏡頭下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景觀
清朝光緒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一位29歲的德國青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中國古建筑的宏偉外觀,精巧的布局,高超的工藝水準(zhǔn)深深的打動了這位初到東方的德意志青年!
四年以后,這位名叫恩斯特·伯施曼的青年人重返中國,開啟了長達(dá)四年的中國建筑考察之路。在1906年到1909年,他走過了平展無垠的大平原,跨過了滾滾的黃河、長江,在一座座城市、一條條山道上找尋最好的中國古建筑,選取最佳的拍攝角度。
伯施曼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結(jié)緣,和1900年中國爆發(fā)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義和團(tuán)運動有密切的關(guān)系。
▲ 義和團(tuán)
義和團(tuán)運動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走向,也影響了西方人對中國的態(tài)度,當(dāng)時的德國人就迫切想要了解中國社會和文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伯施曼申請到了德國皇家基金會的贊助,1906年踏上中國土地,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田野調(diào)查,“從科學(xué)和人類學(xué)的角度,采用當(dāng)時較為專業(yè)和先進(jìn)的田野調(diào)查方法,通過攝影、測繪和測繪草圖的方式,客觀地記錄了清末中國大地上的自然與人為環(huán)境中的宗教建筑”。
▲ 伯施曼中國考察線路
恩斯特·伯施曼回國后,出版了《中國建筑與景觀》一書,里面有288幅攝影作品,內(nèi)容涉及中國北京、山東、山西、陜西、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共12省,記錄了20世紀(jì)初中國各地的建筑、風(fēng)景、文化及日常生活。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祠堂曾經(jīng)一直是中國人的精神寄托,從堯、舜、禹祠,到著名歷史人物祠堂例如:關(guān)帝廟,武侯祠等,人們?nèi)ゼo(jì)念先祖,緬懷圣人,中華民族一代代的故事也在老百姓中口口相傳。蘊(yùn)藏在祠堂背后的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延續(xù)和千年文化的底氣!
▲ 長沙府文廟祭壇
經(jīng)歷了上個世紀(jì)的浩劫和動蕩,很多祠堂已經(jīng)面目全非或不復(fù)存在了,我們要感謝這位100多年前來到中國,留下這些寶貴照片的老人:恩斯特·伯施曼。
壹| 江蘇?。?a href='/shanghai/' target=_blank>上海)
▲ 上海 銀飾店
▲ 上海 龍華塔
貳| 浙江省
▲ 杭州府 西湖岸邊
▲ 杭州府 西湖 靈隱寺
▲ 杭州府 岳飛墓及其妻墓
▲ 杭州府 西湖 云林寺塔
▲ 杭州西湖 圣因寺石塔
▲ 杭州西湖畔 皇家藏書閣
▲ 寧波 天童寺旁原野墓地
▲ 寧波 天童寺
▲ 寧波 天童寺大殿佛壇
▲ 寧波 天童寺僧侶
▲ 寧波 天童寺院主持
▲ 寧波 南城墻上眺望
▲ 寧波 寺廟入口
▲ 寧波 福建會館戲臺
▲ 寧波 福建會館前庭院
▲ 寧波 店鋪
▲ 寧波 店鋪
▲ 寧波 福建會館 天后宮
▲ 普陀山太子島東南處太子塔
▲ 普陀山法雨寺 僧侶陵墓
▲ 普陀山 去法雨寺橋
▲ 普陀山法雨寺 寺院主殿
▲ 普陀山法雨寺 孝子壇石刻 孝子送飯
▲ 普陀山法雨寺 祈求雷公從母親墓上離開
▲ 普陀山法雨寺 著白底青竹袍觀音像
▲ 普陀山法雨寺 玻璃供壇內(nèi)白玉觀音像
▲ 普陀山圣山頂
叁| 福建省
▲ 福州 墓地
▲ 福州鼓山涌泉寺 誦經(jīng)殿
▲ 福州鼓山涌泉寺 皇家牌位
▲ 福州鼓山涌泉寺 藏經(jīng)堂內(nèi)臥佛
▲ 福州鼓山涌泉寺 佛壇
▲ 福州鼓山涌泉寺 藏經(jīng)樓內(nèi)舍利塔
▲ 福州港口
▲ 三都鎮(zhèn)和港口
肆| 山東省
▲ 靈巖寺辟支塔
▲ 靈巖寺遠(yuǎn)眺
▲ 靈巖寺內(nèi)羅漢
▲ 靈巖寺墓塔林
▲ 濟(jì)南府 大明湖
▲ 青陽寨 泰山娘娘廟 山花
▲ 泰安府 泰山腳下岱廟
▲ 泰安府 泰山腳下岱廟主殿
▲ 泰安府 岱廟遠(yuǎn)眺
▲ 泰安府 去泰山頂臺階
▲ 泰山頂南天門
▲ 泰山頂寺廟
▲ 曲阜 孔廟主殿
▲ 曲阜 去孔子墓道石坊
▲ 兗州府 牌樓
▲ 兗州府 牌樓局部
▲ 兗州府 石橋
伍| 山西省
▲ 去五臺山路
▲ 五臺山全景
▲ 五臺山 舍利塔
▲ 五臺山 顯通寺藏經(jīng)閣
▲ 五臺山 顯通寺銅塔
▲ 五臺山 顯通寺鍍金銅塔局部
▲ 五臺山 顯通寺鍍金銅塔局部
▲ 五臺山 顯通寺大雄寶殿
▲ 五臺山 十方堂外墻陶瓦
▲ 五臺山 菩薩頂山門
▲ 太原府 大悲寺內(nèi)千手觀音
▲ 太原府 雙塔寺大殿
▲ 晉祠 寺廟群正殿
▲ 晉祠 正殿底層
▲ 演武鎮(zhèn) 住宅
▲ 綿山云峰寺 洞窟寺院
▲ 去平陽府山路
▲ 去平陽府山
▲ 解州 陸村鹽湖
▲ 解州 關(guān)帝廟關(guān)羽像
陸| 陜西省
▲ 勉縣 馬超廟 馬超像
▲ 華陰廟
▲ 遠(yuǎn)眺西岳華山 西峰云海
▲ 華山頂
▲ 西安府 北門城樓
▲ 西安府 大清真寺前庭院
▲ 西安府 大雁塔
▲ 西安府 小雁塔
▲ 廟臺子 張良廟 庭院
▲ 廟臺子 張良廟 主庭院
▲ 廟臺子 張良廟 主庭院
▲ 廟臺子 通向圣殿的山間石階
柒| 四川省
▲ 廣元縣 武后祠
▲ 廣元縣 武后祠 石刻佛像
▲ 廣元縣 千佛崖 佛龕
▲ 羅江縣 水車
▲ 漢州 鄉(xiāng)村景色
▲ 成都府 青羊?qū)m八角亭
▲ 都江堰 安瀾吊橋
▲ 都江堰 吊橋橋頭
▲ 都江堰 文廟 孔廟正殿
▲ 都江堰 伏龍觀正殿
▲ 都江堰 二王廟入口
▲ 都江堰 二王廟庭院照壁
▲ 都江堰 二王廟前庭
▲ 都江堰 二王廟中庭
▲ 都江堰 二王廟正殿和香塔
▲ 都江堰 二王廟正殿
▲ 都江堰 伏龍觀 李冰像
▲ 都江堰 靈巖寺 觀音洞
▲ 萬縣 孔廟 鐘
▲ 青城山 石壁廟龕
▲ 青城山 朝陽洞
▲ 青城山 三清宮正殿
▲ 青城山 天后廟
▲ 雅州府 金鳳寺舍利塔
▲ 雅州府 金峰寺僧墓
▲ 雅州府 某家族墓
▲ 雅州府 雅江上游
▲ 雅州府 雅江上游
▲ 雅州府 鄉(xiāng)間橋
▲ 峨眉山 金頂云海
▲ 峨眉山 金頂寺內(nèi)高僧肉身像
▲ 峨眉山 金頂寺內(nèi)普賢像
▲ 敘州府 岷江上游
▲ 漢州 路旁祭壇
▲ 邛州 村落
▲ 廬州 自流井 沿途風(fēng)光
▲ 廬州 自流井 路邊祠堂
▲ 廬州 自流井 途中牌坊
▲ 自流井 鹽井 采鹽舟
▲ 自流井 鹽井
▲ 自流井 山西會館主院廳堂
▲ 自流井 山西會館入口
▲ 重慶府 重慶街道
▲ 重慶府 嵌瓷民宅大門
▲ 成都 王母殿門口
▲ 萬縣 設(shè)防村莊入口
▲ 重慶府 老君洞門
▲ 萬縣 岑公洞入口
▲ 重慶府 宅門
▲ 夔州府 揚(yáng)子江夔州城
▲ 玉印山 揚(yáng)子江石寶寨
▲ 萬縣近郊墓地
▲ 萬縣 文廟正殿和鐘樓
▲ 萬縣 漢恒侯祠 張飛廟嵌瓷屋脊
▲ 萬縣 漢恒侯祠 張飛廟戲臺
▲ 揚(yáng)子江 逆流觀夔州下游風(fēng)箱口峽谷
▲ 揚(yáng)子江 風(fēng)箱口峽谷
▲ 揚(yáng)子江 風(fēng)箱口峽谷
▲ 揚(yáng)子江 風(fēng)箱口峽谷
捌| 湖北省
▲ 宜昌府 龍王洞門廊
▲ 宜昌府 靈宮殿入口
玖| 湖南省
▲ 洞庭湖風(fēng)光
▲ 長沙府 曾文正祠御碑亭 曾祠照壁
▲ 長沙府 文昌宮正殿
▲ 長沙府 陳家祠堂正院
▲ 長沙府 陳家祠堂正院鐘樓
▲ 醴陵縣 祠堂入口
▲ 衡山南岳廟正殿
▲ 衡州府 湘江和寺廟
▲ 醴陵縣 牌坊
▲ 長沙府 孔廟祭壇
▲ 衡州府 街巷
▲ 宅門
▲ 家族祠堂
拾| 廣西省
▲ 路旁祭壇
▲ 路旁墓地
▲ 田間道路和牌坊
▲ 沿途風(fēng)光
▲ 桂林府 錐形群山
▲ 桂林府
▲ 桂林府
▲ 桂林府 福州會館入口
▲ 桂林府 古塔
▲ 桂江風(fēng)光
▲ 平樂府廣東會館
▲ 梧州府 牌坊 隱約可見西江
▲ 梧州府 青銅香爐
▲ 梧州府 青銅香爐
拾壹| 廣東省
▲ 廣州陳家祠堂
▲ 廣州藥神廟面街山墻
▲ 廣州藥神廟主殿浮雕
▲ 廣州藥神廟屋脊
▲ 廣州陳家祠堂側(cè)門
▲ 廣州陳家祠堂正殿
▲ 廣州禮拜寺內(nèi)部
▲ 廣州禮拜寺大殿內(nèi)圣龕
▲ 廣州 從越秀山北塔遠(yuǎn)望
▲ 廣州白云山 古墓群
▲ 廣州白云山 墓地
▲ 廣州白云山 能仁寺主殿
拾貳| 北京(直隸?。?/p>
▲ 萬里長城
▲ 皇城入口
▲ 天壇圜丘
▲ 天壇祈年殿
▲ 城墻
▲ 五塔寺
▲ 天寧寺塔
▲ 八里莊塔
▲ 八里莊塔基座局部
▲ 八里莊塔基座局部
▲ 黃寺石塔
▲ 戒臺寺
▲ 碧云寺
▲ 碧云寺石塔
▲ 碧云寺石塔下臺階
▲ 碧云寺塔
▲ 碧云寺塔
▲ 碧云寺石塔
▲ 碧云寺石塔 菩薩
▲ 碧云寺石塔 菩薩
▲ 平原上旅行馬車
▲ 平原上旅行馬車
▲ 明十三陵 神道
▲ 清西陵 牌樓
▲ 清西陵 漢白玉橋
▲ 清西陵 神道
▲ 清西陵 陵寢前神道
▲ 西山獅子窩 寺廟庭院
▲ 風(fēng)神廟門
▲ 運河水閘石獸
▲ 平原上墓地入口
▲ 去熱河路上廟宇
▲ 熱河 喇嘛廟行宮
▲ 熱河 喇嘛廟行宮 須彌福壽之廟吉祥法喜殿
▲ 熱河 須彌福壽之廟妙高莊嚴(yán)殿金頂
▲ 熱河 小布達(dá)拉宮 普陀宗乘之廟主殿
▲ 熱河 普樂寺臺階和旭光閣
▲ 熱河 普樂寺喇嘛教寺院土平臺
▲ 熱河 行宮琉璃塔
▲ 河北灤陽 灤河
還可以讀
《中西聞見錄》述略
中國古建中墻的功用及文化特性
上官婉兒墓與薛紹墓當(dāng)年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
版權(quán)聲明
本篇文章內(nèi)容來源于哲匠之家(ID:zhejiangzhijia)。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請關(guān)注并分享我們的公眾號
微信ID: ourreader
如果今天的分享讓你有所收獲
歡迎關(guān)注我們的公眾微信號
并推薦給身邊愛讀書的朋友
讓我們一起用閱讀
匯聚碎片時間
點亮品質(zhì)生活
Hash:d5d94df020ef1a01cab33ff85490b9f01ec349a3
聲明:此文由 春暖花開開開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