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戰(zhàn)役的支前工作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q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后繼、英勇戰(zhàn)斗、參戰(zhàn)支前,為抵御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陽曲支前故事第50期:太原戰(zhàn)役的支前工作。

太原戰(zhàn)役的支前工作

講述人:裴麗生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太原戰(zhàn)役期間,我在太原戰(zhàn)役聯勤指揮部工作,擔任聯勤指揮部司令員,參加了解放太原的偉大斗爭?,F將這段難忘的歲月回顧如下:

太原戰(zhàn)役,是在全國轉入戰(zhàn)略反攻后,國內政治軍事形勢飛速發(fā)展的形勢下展開的。當時國內的基本形勢是:中國革命將取得全面徹底的勝利,特別是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敵我力量的對比形勢。

1948年7月晉中戰(zhàn)役結束后,華北第十八兵團進駐榆次瀟河以南修整,就著手準備太原戰(zhàn)役。當時,晉中戰(zhàn)役后勤司令部駐榆次以東北合流村,一面總結經驗,一面準備太原戰(zhàn)役。7月28日根據中央軍委決定,組成太原戰(zhàn)役前敵委員會,徐向前任前委書記。接著,根據前委決定將晉中戰(zhàn)役后勤司令部改為太原戰(zhàn)役后方指揮部,由前委委員裴麗生任司令員,田杰三任參謀長,宋冠英任副參謀長。

8月4日,前委在榆次相立村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中央軍委批準的太原戰(zhàn)役作戰(zhàn)方針,部署攻打太原的準備工作,并于10日發(fā)出《關于攻取太原準備工作的指示》。

8月15日,晉中行署成立,牛蔭冠為行署主任,史懷壁為副主任,羅貴波為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

8月下旬,根據前委決定,組成太原戰(zhàn)役聯勤指揮部,又稱聯勤司令部。負責指揮太行、太岳、晉中、晉察冀、冀魯豫有關支援太原戰(zhàn)役的后勤工作。決定由前委委員裴麗生任司令員,十八兵團后勤部長嚴俊任副司令員,牛蔭冠任政委,田杰三任參謀長,宋冠英任副參謀長,胡亦仁為政治部主任。

太原戰(zhàn)役聯勤指揮部(以下簡稱聯勤)下設稱參謀處、秘書處、政治處、供應處、民力處。各處下設有關科、室、庫、站。還下設一、二、三、四辦事處,并負責指揮同蒲(太原到靈石)和正太鐵路線的修復及支前運輸工作。

8月26日“聯勤”在榆次北合流村召開有太行、太岳、晉中、晉察冀各行署有關專區(qū)支前指揮部。支前工作團有關方面的負責人會議。部署安排太原戰(zhàn)役后勤工作。會議由裴麗生主持,議定了以下問題:

一、太原戰(zhàn)役作戰(zhàn)方案,中央軍委已經批準,前委按兩個階段已作具體部署,我們要動員群眾支前,保證最后徹底結束國民黨閻錫山山西的反動統(tǒng)治。

二、在一個月內先組織運送門板30萬塊,檁條30萬根,麻袋30萬條,糧食供應每天暫按40萬斤計算,部隊暫按一萬人計算,直接參戰(zhàn)民兵1萬人,民工3萬人,擔架4萬副,每副3人。

三、迅速動員群眾修復鐵路,恢復運輸,做好兵團在晉中戰(zhàn)役中俘虜的兩名火車司機的工作,派楊鶴翔、馬健,負責晉中區(qū)段南同蒲鐵路分局工作,由楊鶴翔總負責。

四、民兵負責看管糧食倉庫、物資防止敵軍搶竊。

五、按部隊前后方作戰(zhàn)需要,每師配備民兵一個營或一個連,擔任必要的作戰(zhàn)和看管俘虜、運送彈藥。

六、所需攻堅、搶修器材,可先折除村公有舊房,砍伐鐵路沿線木材,不足部分動員群眾拆除門板,并按負擔政策合理作價,適當賠償。

七、執(zhí)行宗教政策,保護寺院和文物古跡。

會上,胡亦仁講了強調做好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田杰三宣布了各地區(qū)運送糧食,器材的地點,數量和民兵、民工的分配報到時間、地點。

6月20日,晉中行署召開三個分區(qū)支前指揮部負責人會議,傳達貫徹“聯勤”會議精神和布置任務完成指標。限期以村為單位集中待調, 強調偏遠縣區(qū)將分配的攻堅器材提前集中,決定南面集中于榆次附近,北面集中于榆林坪,東黃水一帶。要求在10月15日前完成一半。

8月下旬,平定縣組織一支擁有456頭毛驢的運輸大隊,副縣長張國元任大隊長,王夢周任政委。從壽陽城往平頭鎮(zhèn)運送糧食、器材。孟家井打下后又把糧食運到孟家井糧站。在運送途中遇敵機掃射,打死毛驢兩頭,打傷民工5人。忻縣分區(qū)支前指揮部司令員程子圣親赴民工大隊慰問,進行思想政治工作。

8月29日,交城縣報到:組織支前隊伍27000人,其中,民兵500人,擔架隊1700人,毛驢運輸隊500頭。按軍事建制編制,具體規(guī)定有五不,一、不怕生活艱苦;二、不怕工作艱苦;三、不怕流血犧牲;四、不開小差;五、輕傷不下火線。

交城縣支前隊伍,先后組織兩批;第一批從1948年7月到1949年1月;第二批從1949年1月到4月太原解放。

10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聯勤”經費開支由原來太岳區(qū)負責改為由華北人民政府負責撥款報銷。

10月5日太原戰(zhàn)役第一階段正式開始,為保證前線需要,“聯勤”給華北野戰(zhàn)軍第一兵團調集1.6萬人。10月5日我軍進入牛駝塞、淖馬等軍事要地后,廣大民工不怕犧牲同部隊同吃同住同戰(zhàn)斗,為部隊搶修山路,運送器材、彈藥。計運各種彈藥44.7萬發(fā),炸藥70萬斤,手榴彈50萬顆。由于山路崎嶇,行走不便,特別是在攻占牛駝寨中敵人反撲八九次之多,僅七縱守牛駝寨一個營每日需手榴彈兩萬余顆,一個縱隊日需炮彈、槍彈30萬斤,這些都由民兵,民工人背肩挑直接送到前沿陣地。由于戰(zhàn)斗激烈,需加強工事,所需器材數量最多,特別是運送大檁大梁,由于山路崎嶇,甚至無路,人少抬不動,人多用不上,有的在半山腰連人帶器材滾下山去。但群眾為了解放太原克服了各種困難,勝利完成了任務。他們把彈藥、傷員、糧食和器材,從轉運站再搬運到前線和前沿陣地,日平均里程為五六十里山路。

此間,忻縣、定襄五臺縣動員民工3萬余人參加支前。壽陽、陽曲,榆次、介休、平遙太谷、文水,交城,汾陽 孝義、清徐、徐溝等縣大人、小孩、婦女都參加支前運輸工作。

10月10日,因病在后方休息的徐向前返抵太原前線,并向太原前委傳達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和賦予太原前線部隊的作戰(zhàn)任務。

此間,牛駝寨,淖馬、小窯頭、山頭等東山四大要塞正在激烈地爭奪著,特別是牛駝寨據點工事堅固,大部分是地碉,鋼筋水泥結構,大炮用不上,小炮炸不開,而敵守備部隊又有300余名日本兵拼死頑抗,戰(zhàn)斗十分激烈。

10月11日,在反復激烈爭奪制高點的東山戰(zhàn)斗中,特別是在風格梁和生駝塞的爭奪中,由于地形對我軍不利,山高坡陡,路窄,傷員運不下,器材運不上去?!奥撉凇钡弥饲楹?,參謀長田杰三立即帶領十余名工作人員,星夜繞行40余里奔赴東山前線,與部隊、民工、民兵采取開山辟路,修通了5條車路和多條人路,提高了運輸效率,保證了作戰(zhàn)需要。戰(zhàn)地缺乏柴燒,田杰三同民工就地開采煤炭,在以身作則的鼓舞下,民工的干勁倍增,民工的口號是: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多送炮彈,多消滅敵人,早送上去,早打下太原。

11月16日,為配合平津戰(zhàn)役,防止傅作義部突圍,中央軍委命令太原前線部隊對敵實行“圍困瓦解”方針,暫時不攻取太原。

1949年4月5日,前委召開擴大會議,部署總攻太原作戰(zhàn)計劃,彭德懷副總司令受中央委托,代理指揮太原前線戰(zhàn)事。在他指導下,會議制定了“先打外圍,后取城垣”的作戰(zhàn)方針,總攻時間定為4月15日。后因與李宗仁南京政府談判,奉軍委命令暫緩攻擊,后因蔣介石破壞和談,閻軍不肯投降,乃于4月20日開始掃清外圍戰(zhàn)斗。在外圍作戰(zhàn)中殲滅守敵十多個師,控制了臥虎山雙塔寺陣地,兵臨太原城下。

4月24日黎明5時半,我軍全線1300門大炮從四面八方同時向太原城垣發(fā)起猛攻,7時登城。部隊高舉紅旗,迎著朝陽上城頭,展開激戰(zhàn),并向縱深發(fā)展,經過4個半小時激戰(zhàn),于10時許,全部結束戰(zhàn)斗,統(tǒng)治山西人民38年的閻錫山反動政權被推翻了。逮捕活捉了戰(zhàn)犯孫楚、王靖國和巖田、戴炳南。

太原戰(zhàn)役彈藥消耗補充達400萬公斤,有203名民兵和民工犧牲,746人負傷。太岳、太行、晉中、察哈爾、冀南、冀中、山東、豫北和陜甘寧解放區(qū)共支援糧食16453萬斤。其中:小米1億斤、麥子1953萬斤、草料3500萬斤、柴草7600萬斤、木柴5300萬斤、木炭45萬斤、煤炭3200萬斤、食油108萬斤、食鹽129萬斤、肉類19200斤、蔬菜310萬斤。

當時,陽曲縣地處太原北大門,是解放太原的最前沿“大后方”,貫通南北的公路、鐵路線穿越縣境,成為太原城物資供應和兵員集散的重要交通樞紐。為了支援解放太原戰(zhàn)役,陽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華國鋒任總政委,縣長張?zhí)旎比慰傊笓]的支前后勤指揮部和前線指揮部,把支援解放太原戰(zhàn)役作為全縣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來抓,組織人力、財力、物力、畜力投入到支前一線。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他上戰(zhàn)場……

這是解放太原時,陽曲縣支前群眾廣為流傳的一首歌謠。這首滿含深情的支前歌,是當年陽曲人民踴躍支前的真實寫照,展現出了一幅宏偉壯觀的人民戰(zhàn)爭畫卷,見證了黨和人民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發(fā)展歷程,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偉大的精神財富。

太原戰(zhàn)役期間的后勤指揮工作,是在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人民政府和黨的前線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在太行、太岳、晉中、晉綏、晉察、冀魯豫各戰(zhàn)略區(qū)大力支援下,隨著戰(zhàn)役的發(fā)展和形勢的變化,主動地多方面地進行了動員和組織。在戰(zhàn)役進行中根據運城臨汾、晉中戰(zhàn)役的支前經驗和問題,適時地發(fā)出了指示、命令和通知,并適時召開了重要的工作會議,制定了一系列后勤工作的方針和政策,團結和指揮了各有關戰(zhàn)略區(qū)在太原前線參成支前的千軍萬馬,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在槍林彈雨的征途中,無私無畏地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保證了戰(zhàn)役的需要和戰(zhàn)役的勝利。

監(jiān)制:張秀麗 編審:趙治軍

責編:虔嘉 編輯:戎芳

配音:家羽

Hash:fcfaf051c1ff11fb856ed011a7cf12d93010faf5

聲明:此文由 陽曲縣廣播電視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