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周邊]千唐志齋|誰非過客,花是主人!

千千牌下覓名流

又又亭前尋勝客

銘典鉤沉日月浮

志齋詩苑翰林屋

鐵門乃千年古鎮(zhèn),東扼洛邑,西控崤函,青龍鳳凰二山對峙,南北澗水環(huán)鎮(zhèn)東流,風(fēng)光迤邐,街長數(shù)里,古來為兩京孔道。張鈁原籍偃師,先人因水患自乾隆年間徙魯山,后返翟鎮(zhèn),再遷新安,子孫遂以家焉。今鐵門鎮(zhèn)西隅尚有張鈁故居(張公館),有故居后花園“蟄廬”,花園中有千唐志齋中國最大的墓志銘收藏地)。

張鈁

張鈁,字伯英,號友石老人。清末畢業(yè)于保定陸軍速成學(xué)堂。早年曾參加同盟會,是辛亥革命時期陜張鈁先生西新軍起義的主要策動者之一。孫中山發(fā)動護(hù)法運動時,張任陜西靖國軍副總司令。上世紀(jì)三十年代歷任國民革命軍二十路軍總指揮,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及民政、建設(shè)廳長等職。解放戰(zhàn)爭時,他曾對和平解放四川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1949年底在成都起義。解放后,張鈁曾任第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66年5月病逝于北京

康有為手書“蟄廬”。

蟄廬”系張鈁先生的花園,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張家花園。這花園建得很早,早在1918年就開始籌備了,但到1923年才建成,整整建了6年?;▓@占地百畝,北枕方山,南臨清澗,林木一片,蔚為壯觀。

二十年代初,張鈁先生隱居鐵門,營園林廣及百畝,蔚為壯觀??涤袨橛侮冞^豫,被張鈁邀至園中,談書論畫,賦詩抒懷,題名“蟄廬”。

建于1919年的書房,書房門楣上關(guān)葆謙所題的“聽香讀畫之室”,張鈁題刻“誰非過客”。

以珍藏自西晉、魏以來歷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聞名。其中尤以唐志最為豐富,多達(dá)1191件。章炳麟曾用古篆為之題額《千唐志齋》,并在尾部綴有跋語:“新安張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齋,屬章炳麟書之?!饼S名由來,蓋緣于此。

機(jī)緣巧合“墓明志”

張鈁生前酷愛金石字畫,與于右任、章炳麟、康有為、王廣慶交往較密。在他們的影響下,尤其是在于右任的鼓勵下,張氏于1931年開始廣泛搜羅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陸續(xù)運至其故里鐵門鎮(zhèn)。1933年前后在其“蟄廬”西隅,辟地建齋,將羅致而來的大部分志石鑲嵌于十五孔窯洞和三大天井及一道走廊的里外墻壁間。其未鑲嵌部分,除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運陜捐贈陜西博物館數(shù)百塊外,歷經(jīng)變亂,散失不少。

洛陽地處中原,古來為文人薈萃之地。此邙山雄渾逶迤,土厚水低宜于殯葬,所以歷代帝王將相、富戶巨賈,皆迷信北邙為風(fēng)水寶地,多葬于邙山下,故民間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之說。以致“北邙山上少閑土,說是洛陽人舊墓”、“北邙無臥牛之地”,成為我國最為集中浩大的墓葬區(qū)。隨著清末以來的盜墓及其它自然原因,埋于墓中的志石出土甚多,張鈁先生三十年代的大規(guī)模搜集,幾乎收藏了北邙出土志石80%以上。

墓志銘是一塊刻滿文字的正方形青石,這塊薄薄的石片記述了死者的世系爵里、平生經(jīng)歷、配偶子嗣、卒葬時地,然后埋在死者墳?zāi)估镞?。一個人漫長而輝煌的一生,一個人姜冷而平庸的一生,都被濃縮成一塊透明的膠片,展示在這里。曾經(jīng)指點過江山的人,曾經(jīng)使歷史發(fā)出耀眼光斑的人,曾經(jīng)搖筆生珠的文人,曾經(jīng)身首異處的武士,或吃齋念佛的和尚,或云游四方的道士,都以一種形式,走進(jìn)了時光的隧道,千唐志齋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宋代墓志精品室,這里有范仲淹夫人張氏、文學(xué)家蘇舜家族等墓志銘。

石刻唐史

獨步齋中,與青石對話。

透過纖細(xì)、華麗的字里行間,一個個消失千年的背影,逐漸清晰起來;一方方黝黑的墓石,恍惚間映照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鋪陳出一段段前朝往事。

唐憲宗元和年間的墓志銘。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長孫仁墓志,記載了一次起義: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h)督運軍糧時起兵反隋,率眾十余萬進(jìn)逼洛陽,并在三崤(今河南洛寧縣北)地區(qū)活動,后來被長孫仁鎮(zhèn)壓。這一記述彌補(bǔ)了《舊唐書》和《新唐書》的一段空缺。

唐武宗時期宰相李德裕之夫人劉氏墓志銘。

志文由李德裕親撰。

長安三年(公元703年)程思義墓志和開元九年(公元721年)賀蘭務(wù)溫墓志,先后記載了武則天執(zhí)政時,酷吏嚴(yán)刑逼供,株連無辜的駭人聽聞事件:“王侯將相,連連下獄,傷痍誅斬,不可勝數(shù)。周興榮貫廷尉,業(yè)擅生殺……虐甚脫踝,文繁次骨,公卿倒足,行路掩首……來俊臣密樹朋黨,遠(yuǎn)加組織,令君推問,冀陷殊死……”刀光劍影,就在眼前。

千唐志齋博物館黨支部書記于小春說,齋內(nèi)所藏唐志,自武德、貞觀起,經(jīng)盛、中、晚唐,歷代年號,無不盡備。志主身份紛繁駁雜,既有相國太尉、皇親國戚,又有藩鎮(zhèn)大吏、刺史太守;既有處士名流、真觀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宮娥才女。他們的人生際遇,都可能勾連著歷史上的大事件,顯示出唐王朝的文治武功與社會百態(tài),堪可證史、糾史、補(bǔ)史。

著名史學(xué)家張岱年贊嘆:“千唐古志,藝術(shù)瑰寶,可以證史,可以補(bǔ)遺。”

書法圣地

千唐志齋收藏的碑刻,多為歷代名家遺墨,其中有南朝王弘所書的行草條幅,宋代

米芾的行草對聯(lián),元代趙孟頫的楷書碑文,明代董其昌所書橫披,清代“神筆”

王鐸及劉鏞、邵瑛、韓東籬、鄭板橋等人的墨跡。此外還有由蔣介石中正)撰文、

賀耀祖隸書,有國民黨43名省級黨政軍官員署名為張鈁先生慶祝七十壽辰的匾

《賀壽序》石刻。

《張子溫墓志》,被譽(yù)為“近代三絕”

千唐志齋收藏有歷代書畫大家董其昌、鄭板橋、米芾、劉塘、王鐸以及近人

康有為、章太炎、于右任等的書面石刻,皆為罕見藝術(shù)珍品。

北宋文彥博于元豐7年(1084年)題的“宋故洛陽耆英純孝王卿之墓”。洛陽耆英會是以富弼為首的反對“王安石變法”的13個致仕文人,置酒賦詩相樂的“雅會”,由文彥博、司馬光、席汝言、趙丙等人組成。

除了唐志,張鈁還收集碑刻、石雕等,又將平生所獲名人書畫,命工刻石,同存齋內(nèi)。漢武帝夢景畫像石,米芾行草對聯(lián),董其昌橫批長卷,王鐸巨幅中堂,鄭板橋風(fēng)雨陰晴竹枝四扇屏,王純謙指畫蘭草,邵瑛草書,劉墉條幅……美不勝收。

鄭板橋的竹子

墓志意在傳世,所以多仰名家動筆,其文體、書藝價值極為珍貴。唐代書法取士,凡士子書法皆楚楚可觀。唐書法名家紛呈,流派迭起,在千唐志齋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源頭,可稱得上是一部唐代書法演變史。千唐志齋書法篆、隸、行、楷,般般具備,諸家風(fēng)格,應(yīng)有盡有,塊塊晶瑩,字字珠璣,無不顯露書藝之美,恍如置身藝術(shù)至境。

殿后與故居

前殿是碑刻和書法,殿后是個后花園,后花園內(nèi)則是牡丹園。牡丹園向東即為北魏石窟

北魏石窟曾在新安西沃鄉(xiāng)的青要山北麓,緊臨黃河的峭壁上。當(dāng)年修建小浪底水庫石窟被迫動遷,利用鑿巖機(jī)切割、打鋼釬等方法把巖石劈成了7大塊,從1995年開始,用了4年的時間,才將其完整的搬到了千唐志齋的東院。復(fù)原后用環(huán)氧水泥進(jìn)行彌合,外建一房,從此石窟無風(fēng)吹雨打之憂患了。

西沃石窟高約5米,長約10米,上面雕刻有200多尊佛像和4座塔,時間屬于北魏晚期。最左邊是一尊3米高的立佛,雖面部殘損,但通體尚好。右邊有1洞1龕,洞內(nèi)正中有坐佛及其他,壁龕內(nèi)有7尊無頭佛像和完整清晰的石碑及飛天。石窟正中浮雕有4座石塔,均為樓閣式方塔,塔下刻有供養(yǎng)人。

房子的西壁立有移來的3個造像碑,從風(fēng)格來疑似為北朝和唐的作品。雖有殘缺,但雕法細(xì)膩,紋理不茍,可謂精品。

牡丹園的正北是張鈁墓園。張鈁清末畢業(yè)于保定陸軍速成學(xué)堂,早年參加了同盟會,是辛亥革命時期陜西新軍起義的主要策動者之一。后又歷任國民革命軍20路軍總指揮、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及民政、建設(shè)廳長等職。1949年底率部在成都起義。這位國名黨的陸軍上將,雖是一名軍人,但對金石字畫情有獨鐘,正因為這般雅趣,而成就了千唐志齋。

唐憲宗元和年間的墓志銘。

出千唐志齋向東即為張鈁故居,它作為千唐志齋的附屬,也被列入國保名錄。故居始建于1917年,分為宅院和花園2部分,確切的說,千唐志齋是它故居花園中的一部分,其占地4200多平方,規(guī)模不小,是一座典型的民國民居建筑

唐武宗時期宰相李德裕之夫人劉氏墓志銘。

志文由李德裕親撰。

人生匆匆,轉(zhuǎn)瞬即逝,聲名顯赫抑或籍籍無名,都將隨風(fēng)而去。徑尺墓志,原本是陰陽相隔的憑證,不曾想到,不朽的青石卻用無聲的藝術(shù)感染來者,流傳至今。

千唐志齋風(fēng)物依舊,卻早已物是人非,一切恰如張鈁所言:誰非過客,花是主人……

- END -

Hash:9203aec6d19dbefc7a50407bfc9352e4c685eb64

聲明:此文由 洛陽游泳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