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馬生彩——永寧鎖閣老史證

鎖閣老,明末清初,永寧縣在禮村人(今洛寧縣城郊鄉(xiāng)在禮村),名鎖青縉(1595—1664),字藎之,號谷王。

據(jù)《鎖氏家譜》記載:鎖氏原籍福建泉州晉江人。

宋太祖時,先祖繼恩官居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政績卓著,朝廷皆稱國老。宋徽宗時,先祖羽翰官居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因游宜邑錦屏山,乃卜居竹鳳莊,后易名為鎖家營,中州鎖姓自此始。

明永樂14年(1417年)十五世祖鎖飛,字云騰,由河南衛(wèi)調(diào)守永寧縣白馬寨,世襲百戶。壽終后,葬于永寧城東關(guān)閣,路邊有碑。

明正德年間鎖氏分徙三處,十八世祖長子鎖瑢,貢生,留居宜陽鎖家營。次子鎖瑾,舉人,徙居偃師石橋鎮(zhèn)。三子鎖璋,貢生,徙居永寧在禮。

二十世祖鎖鑰,字希準,號北門,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舉人,廷試第一,授山西猗氏縣知縣。明嘉慶十八年(1539年)為好友,時任永寧縣令的李良翰題寫《大觀亭記》。鑰卒后葬于永寧南關(guān)(經(jīng)局),冢前有碑。

二十三世祖鎖一理,生二子,長子鎖青縉,為在禮東門鎖氏先祖,次子青纓為在禮西門鎖氏先祖。鎖青縉為二十四世。

鎖青縉子鎖瑜,貢生,孫鎖去矜,貢生,曾孫鎖屏藩,例選拔貢……三十六世鎖安,新疆建設(shè)兵團處級干部,建工師衛(wèi)生處工作至1998年退休,定居新疆烏魯木齊。鎖氏家族興旺,已傳至四十余世。隨后有族人遷徙老城西關(guān)、底張等地。

據(jù)民國六年洛寧縣志250頁科貢欄記載:鎖青縉甲子科(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登進士第。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士,歷官長沙道。

第271頁人物篇記載:鎖青縉,字藎之,明崇禎丁丑進士。順治二年(1645年)補兵部車駕司主事,戊子(1648年)出為湖廣巡察司僉事,分巡長沙道。楚南多狡寇,出沒無常,縉運籌帷幄,兩月平之,萬姓咸賴以安,祀鄉(xiāng)賢。

在民國六年洛寧縣志第641頁鎖青縉自述:癸巳(1653年)秋,欽賜頤養(yǎng)歸里,循邑中先輩故事,聯(lián)知交為五老會,杯酒間惓惓國計民生懸念。

在458頁鎖青縉寫《永寧志序》,撰文:辛卯(1651年)春,楚中來謁邑父母元夫程公,即惓惓以修志下問……是說1651年春,鎖從長沙回鄉(xiāng)拜訪新任縣令程元夫,縣令委托他編寫永寧縣志。順治十年(1653年),兵部侍郎張鼎延也告老回鄉(xiāng),兩人共同纂修《永寧縣志》八卷,分別寫了《永寧志序》。

1990年版《洛寧縣志》第784頁傳聞軼事,“鎖閣老軼事”開端寫:鎖青縉,城郊鄉(xiāng)在禮村人,明天啟四年登甲子科(1624年)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士,任湖南長沙道員,曾奉旨任“江南主考”,門生甚多。告老還鄉(xiāng)后,關(guān)心后生,體恤百姓,深受鄉(xiāng)鄰尊敬。鎖家曾存圣旨一道,“江南主考”、“文殿閣老”大紗燈各一對,后因客廳失火,均付之一炬。

鎖門節(jié)婦烈女。洛寧縣民國六年縣志第339頁載:廩生鎖一理妻梁氏,年二十夫故,欲殉者數(shù)四。子青縉方五歲,親族勸之撫孤,氏悟。乃攜提青縉,口授字句。卒時青縉舉進士,仕至長沙道。

第341頁載:諸生馬云錦妻鎖氏,長沙道鎖青縉女,慧而賢。明末寇(指義軍)攻王范寨,氏年二十有四,毅然曰:吾豈可緩須臾死,耳賊之言,見賊之面乎?遂投井死……

第443頁載:鎖門雙節(jié),庠生鎖瑜妻任氏,年二十一而寡,事姑盡孝。子去矜已早卒,與媳張氏同撫孤孫。任苦節(jié)五十年,張苦節(jié)三十六年,乾隆元年,姑媳匯題建坊旌表。

第177頁坊表篇載:貢生鎖去矜妻張氏坊,廩生鎖瑜妻任氏坊……俱在在禮村。

鎖公祠,民國六年洛寧縣志第167頁卷二建置祠欄載:鎖公祠,在黌宮右,祀湖廣長沙道鎖青縉。

鎖氏故居。在禮東門鎖氏故居在在禮村東南角的“鎖家圪塔”。當時還沒寨墻。一片房舍很遠都能看到,很是氣派。這片房舍什么時間蓋成,沒有人能說出準確時間,推算大致在鎖青縉任長沙道時就有了雛形,封為閣老后又擴建成當時的規(guī)模。過去民間蓋房都在山墻上留個房眼,唯鎖氏房屋不留。據(jù)說這樣可以不聽世間非擾,要求子孫“不聞窗外事,只讀圣賢書”。鎖家原先院落的大門是向北開的,面向大街。鎖閣老告老還鄉(xiāng)后,很重視對青年人的教育。在眾多門生中有位聰明過人的“狂才”叫趙廷桂,整天貪玩不務學業(yè)。閣老恨鐵不成鋼,一次對他打賭“你今后要能出人頭地,我大門朝后”。結(jié)果門生趙廷桂奮發(fā)上進考中舉人,閣老兌現(xiàn)承諾改為大門朝后。并對人說一句話激出一位貴人,大門朝后,值!

自從當朝宰相宋玉堅專程來拜謁恩師,請旨授鎖青縉為“文殿閣老”后,鎖青縉名聲大振。為接應官方、親朋好友來訪,鎖家從辛店灣到在禮南頭買了一條私道供車馬、大轎通行,不打擾在禮村民。

在私路臨村處,大約百十米處有座高大的鎖氏石牌坊,不知是官府為鎖青縉修的閣老坊,還是鎖青縉為其母梁氏蓋的節(jié)孝坊,沒有文字記載,今天無人能說清。再向東有鎖氏魁星樓,訪問中八旬以上的老年人還記得解放初此處還有一丈多高的魁星樓基臺和磚瓦碎片堆。

在鎖氏故居群中,人們印象最深的是方三丈的客廳,一磚到頂,最是氣派。當年赫赫有名的鎖閣老廳堂,位于正院內(nèi)宅東西屋正南。據(jù)兒時居住在廳屋的鎖安回憶:廳堂條石奠基,青磚筑墻,屋頂琉璃彩瓦,屋脊上有飛禽走獸,屋檐及門窗雕鏤花飾圖案。廳堂南門有走廊,地鋪青石,走下五個石階便是前院。院內(nèi)青磚鋪地,種有桂花樹和臘梅樹。廳堂內(nèi)木屏風高處懸掛著“林下一人”匾額,匾額下掛著閣老鎖青縉真人般全身座像。穿過廳堂入正院,正院后是后院,后院有繡樓??上Э蛷d在1981年失火被毀,同時也燒掉圣旨、紡燈等文物。

人們搶救出一方“林下一人”匾額。匾額正中橫書“林下一人”,右豎書“鎖閣老總臺立”,左豎書“順治辛丑仲冬宜陽縣知縣王鼎胤為”。順治辛丑是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近360年。

在鎖氏故居南邊的路旁有塊拐角石,這是鎖宅的“上馬石”?!吧像R石”長1.1米,寬0.46米,高臺高0.78米,低臺高0.45米。使人聯(lián)想到當初顯貴的鎖氏大門前賓客盈門,車水馬龍,接來送往的場景,這塊上馬石在2012年因修快速通道,民居拆遷時機械搬運不小心弄成了兩截。

前院東有座“節(jié)孝坊”,是旌表鎖門雙節(jié),鎖瑜妻任氏,鎖去矜妻張氏的,不知何時被毀,后來族人在斷碑殘塊中發(fā)現(xiàn)“旌表貢生鎖去矜妻張氏節(jié)……”等殘塊。在匪盜四起的歲月,在禮村各姓都修建炮樓值更防范。鎖氏也在客廳東建起一座鎖家炮樓,這座炮樓是鎖家的風水,為鎖門帶來了好運。一度鎖門氣運不佳,男人不長命,年輕輕都早逝,留下孤兒寡母,有的沒成親就夭折。鎖家建炮樓時請來了風水先生,選址鎮(zhèn)宅。也巧,自炮樓建起,鎖家男子壽命延長,有了80多歲,上百歲的壽星。民國六年洛寧縣志第332頁載:鎖嗚歧,在禮村人,年八十五歲,光緒十九年卒。鎖文秀,洞溝人,壽一百四歲,民國初年,蒙大總統(tǒng)褒以“南極壽昌”四字。因此,在五六十年代全村毀炮樓時,鎖家炮樓比馬、李、劉姓八座炮樓扒得都晚。

鎖氏閣老墓地,鎖氏自明正德年間遷居在禮村后,最初在永固城(老城)南經(jīng)局村旁選擇了一處墳地,因臨洛水太近,又在王范北買了一塊墓地,后人嫌遠,又在村西北地,吳村村東置買塋地,這三處都是鎖氏祖墳。閣老鎖青縉去世后,據(jù)傳說同時出殯三付靈,分別葬于王范祖墳、吳村祖墳及澗口紅崖后坡。不知哪個為真墓,哪個為疑冢。可河對岸紅崖舅老爺家認為埋在紅崖的為真,并安排有守墓人,曾歷三輩人。

以前祖墳都有墓碑,以后均不知去向。據(jù)鎖安回憶,小時候隨父輩清明挑著擔子去上墳祭祖,先去王范祖墳,回頭到吳村祖墳,吳村祖墳比王范祖墳大,墳頭多,墓碑也多。隨后才從村南或過便橋或坐渡船到澗口紅崖為閣老爺祭祀掃墓。

如今墓碑一塊也找不到。族人于2009年在余莊村李家祠堂找到文物收藏者李德龍先生收藏的一塊“神道碑”。這塊神道碑是鎖青縉曾孫鎖屏藩所立。石碑平放在亂碑堆中,清洗后可見左豎書:“大夫分巡湖南兵備道”,中豎書“祭司僉事谷王鎖公神道”,右落款書“曾孫鎖屏藩立”字句,因翻不動石碑,碑的另一面不知所云。

歷史長河,年歲如梭,三百余年,轉(zhuǎn)瞬既過。但閣老鎖青縉的榮耀一生,偉業(yè)軼事使人緬懷,傳頌不息。

附1991年洛寧縣志第784頁鎖閣老軼事

閣老由來

鎖青縉告老還鄉(xiāng)后,在家賦閑,清靜自在,深有“無官一身輕”之感。他勤勞儉樸,常到菜園勞作。宋玉堅系湖南舉子,鎖任江南主考時,對宋的前程有所指點,宋即拜在鎖的門下。后來宋玉堅考中狀元,官居宰相。崇禎十二年秋,宋玉堅頓念恩師之情,奏準朝廷,奉旨來永寧拜謁鎖大人。經(jīng)過省、州、府、縣上傳下達,各級官員,誠惶誠恐,刻意奉迎;諸般衙役,四處奔忙。消息傳到在禮村,鎖大人雖內(nèi)心驚喜交加,但卻不動聲色。

宋宰相駕到,黃沙鋪地,蘆席罩天,前呼后擁,威嚴非凡??h鄉(xiāng)紳士,畢恭畢敬地把宰相迎到鎖家客廳落座。而鎖大人仍在村南園子里澆菜,久候不歸,宰相無奈親自到南地拜見。這時鎖大人正在步履艱難的欲跨渠溝,宰相見狀,急忙上前攙扶,并說:“偌大年紀,何勞大人辛苦?”鎖大人說:“朱子有言‘瓦缶勝金玉,園蔬愈珍饈’苦做甜吃,生活才有樂趣。”邊說邊伸出右手:“你拉我一把,我就過去了?!痹紫鄶v住胳膊,他打一個箭步就跳過渠溝。

宋宰相看他老人家精神矍鑠,身體健朗,但竹杖布衣,芒鞋葛巾,儉約可見,其家庭擺設(shè),亦顯清苦。鎖大人過渠時有意無意地求他“拉一把”那句話,時時縈繞在心。于是回朝復旨時將鎖大人近況,具實上奏?;噬项櫮钇錇楣偾逭?,政績可嘉,欽準按“文殿閣老”俸祿供應,并恩賜朝服一襲。從此鄉(xiāng)人多稱“閣爺”。

智啟后生

鎖閣老對晚輩關(guān)懷備至,著意栽培。以前的文人學士相會,難免詩文酬唱的俗套,閣老對后生們的啟迪則別出心裁。

一年,春暖花開,閣老雅興大發(fā),叫人豎起一根竹桿,頂上綁塊大肉。告示寫明:“不準放倒,不準攀登,只準用手摘取,誰能摘下來,肉歸誰所有。打一俗語?!眹^的文人學士塞村堵路,但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仰望興嘆。永寧才子張琯聞訊趕來,把竹竿往井里一豎,隨手摘下肉來,嘴里還念念有詞:“唾手而得”。

巧責貪官

永寧縣令劉鴻業(yè)是閣老政敵的得意門生,貪得無厭,恣意妄為。崇禎十二年,五黃六月,二麥在地,劉鴻業(yè)為討好上司,中飽私囊,強令百姓提前封糧,并派衙役四處催逼。官命難抗,民怨鼎沸,請求寬限繳納,縣令急功近利執(zhí)意不準。四鄉(xiāng)農(nóng)民無奈只得請閣老出面說情。閣老明知水火不容,但又群情難卻,遂毅然應求前往。這天烈日當空,閣老身穿朝服,全副儀仗,直奔城內(nèi)文廟,傳令知縣來見。劉鴻業(yè)素知閣老快人快語,怕為征糧之事受辱。但他又知閣老資深通天,不敢輕易得罪,只得小心翼翼迅速前往。進廟施禮畢,垂手恭立,聽候訓示。閣老說;“吾欲進京面君,特來告別。今略備薄儀,還請大人笑納?!眲Ⅷ櫂I(yè)見桌上并無一物,只畫了四個盤盞,桌旁只有閣老就座的一把椅子,自覺甚為尷尬,只好站在一旁小心應對。閣老悠閑自得,旁若無人,不著邊際的自言自語。良久,梁上有兩只麻雀飛叫戲鬧,閣老仰面指桑罵槐地喝斥道:“五黃六月,龍口奪食,畜牲尚且尋食自給,小小東西,為何在這黃金時刻鬧梁(糧)!”劉鴻業(yè)一聽,知道放矢有的,羞得滿面通紅。但他自感官小理虧,無話可說,只得自找臺階。主動提出“ 夏糧緩征?!遍w老見他還算知趣,遂拂袖回府。

大門朝后

在禮村所有的宅院,大門不是朝前,便是朝側(cè),唯獨閣老家大門朝后。

閣老的眾多門生中,有個聰明過人的“狂才”,叫趙廷桂。閣老對他諄諄教導:“從古至今,凡有大作為者,都是聰明加勤奮。如果聰而不勤,結(jié)果聰明反被聰明誤?!闭f一次,好一陣,一丟手仍是貪玩不學。都說這后生像皮球,拍一拍,起一起,到底也跳不高。一次,閣老氣急,指著后生說:你若能出人頭地,我大門朝后開?!睆拇?,這后生很少再拜謁閣老,也很少與眾人嬉戲游玩。

數(shù)年之后,一日正值閣老迎賓宴客之時,一個孩子故意在閣老的大門口拉屎。守門人上前干涉說:“誰家的狂童,敢在閣老大門口拉屎?”小孩子不驚不慌,從容回答:“我爹說閣老大門不在此?!遍T衛(wèi)一聽,孩子出言有因,經(jīng)細詢問,回稟閣老:“這小孩是新科進士趙廷桂之子?!遍w老瞢然想起數(shù)年前激勵“狂才”的事,立即吩咐:“前門堵死,大門朝后開。”當時滿座賓朋都紛紛勸阻:“閣老當年一句氣語,何必認真?”閣老果斷的說:“凡為人師,言必信,行必果,一句話激出個進士,改門是值得的?!?/p>

作者簡介:馬老虎,生于1948年,洛寧縣城郊鄉(xiāng)在禮村一組人,69年參加山東曲阜防山炮兵部隊,74年退伍后歷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資料《在禮百年》一書。

Hash:406a7177e97d9dfc2808454ff6d09ff3e63a6a69

聲明:此文由 大美洛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