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王懷慶藝術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

“縱?橫——王懷慶藝術展”開幕式現(xiàn)場

2021年12月28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本年度收官大展“縱?橫——王懷慶藝術展”開幕式及學術研討會于今冬歲末隆重舉行。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策展人蘇丹,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巨德,參展藝術家王懷慶先后致辭。開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主持。開幕式上,杜鵬飛為王懷慶頒發(fā)捐贈證書,感謝他及夫人徐慶慧女士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捐贈《飄香的風》等9件作品及草稿。在隨后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來自美術界及藝術理論界的十余位專家學者:蘇丹、賈方舟、杜大愷、劉巨德、殷雙喜、徐虹、顧黎明、王端廷、楊衛(wèi)、李大鈞、吳洪亮、水天中、皮道堅、陳孝信、王林、劉淳、魯虹、冀少峰、管郁達圍繞王懷慶先生的作品特色、對中國油畫的發(fā)展與貢獻、以及清華美術學群的重要性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學術研討會由賈方舟、蘇丹共同主持。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 謝維和 致辭

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策展人 蘇丹 致辭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劉巨德 致辭

參展藝術家 王懷慶 致辭 致辭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 杜鵬飛 主持開幕式

捐贈儀式

嘉賓合影

王懷慶1944年出生于北京,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作為中國跨越現(xiàn)當代關鍵歷史時期的一位藝術家,其獨辟蹊徑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一直根深于中華文化并與現(xiàn)當代國際視野相接軌。王懷慶是真正在語言層面領悟了西方抽象藝術的不可多得的一位中國藝術家,也是在對西方藝術的充分理解中,仍然能在精神層面延續(xù)中國文脈的一位藝術家。他的藝術是從中國的文脈中延伸出來的成果。他運用純粹的繪畫語言和材料語言所傳達出的是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感,我們從他的畫面中讀出的是一個族群的記憶、一個民族的閱歷與滄桑。王懷慶的藝術使我們在對歷史的回望中生出對自身文化的自信。本次“縱?橫——王懷慶藝術展”共展出70年代末至今各階段創(chuàng)作的76件作品,從平面到立體無不顯示出特有而深沉的東方文化基因,同時又能激蕩起現(xiàn)當代觀眾的共鳴。這些作品既有對中國藝術智慧的傳承,兼有國際化語境,使其作品在古今東西的多維度中獨具特色,且更具時代歷史意義。

在王懷慶三十多年的藝術探索過程中,呈現(xiàn)為一種“多向度”的延展,即在同一時期的不同作品中暗示出不同指向,探索的不同向度如幾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鏈”,有條不紊地將他的藝術思考完整地呈現(xiàn)于他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如果一定要做出分期,那么只能從藝術家空間意識演變的角度粗略地概括為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具象時期”、90年代的“平面化時期”和新世紀以來的“重返空間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他一步一個腳印,堅實而有力,沉著而自信。直至把“木結構”變成他的創(chuàng)作“母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這樣,他的作品在建構、重構、解構、介入與越出、重返空間、回到“物象”六個不同向度的探索中衍生而出。

王懷慶是從中國本土成長與成熟起來的一位中國藝術家。他的藝術經歷了從具象、意象、抽象再到“物象”的全過程。王懷慶不只在藝術的本體意義上展開他的工作,更重要的還在于他在藝術的本土化進程中所做出的貢獻。他睿智地從傳統(tǒng)文化資源中找到了自己藝術的出發(fā)點,從而使他的藝術與傳統(tǒng)文化既保持著深刻的內在聯(lián)系,又具有一種批判的姿態(tài)。王懷慶從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傳統(tǒng)的木結構建筑和木結構家具中獲得啟示與靈感,并從中找到確立自身藝術的基本方式。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一直在對這些具有傳統(tǒng)文化基因的形式因素進行結構主義的“解讀”和解構主義的“試驗”,他的作品從空間到平面,又再度延伸到空間,更加證明了他在自覺地經歷了現(xiàn)代性歷練之后的當代性選擇。因此,在中國當代藝術家中,王懷慶無疑是一位思路清晰、指向明確、成就很高的藝術家。他通過自己的藝術努力,以大開大合、深入簡出的個人化方式,把中國傳統(tǒng)文脈成功地“切換”到當代語境中來,使上千年的中國文脈順暢地延伸到當代。其功績赫赫,有目共睹。展覽將于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展廳展出,歡迎清華師生及社會各界觀眾蒞臨參觀。

展覽現(xiàn)場及部分展品

Hash:6b9fd68bfeb5b11a484b447228f13d24428074dc

聲明:此文由 視覺同盟網(wǎng)站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