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象④:八角街的虔誠

文: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拉薩除了布達拉宮,最有名的佛寺,便是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 覺 康”(藏 語 意 為 佛殿),位于拉 薩 老城區(qū)中心,是一座藏 傳 佛教寺院,是 7 世紀土蕃國王松 贊 干布建造, 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 歷 史,在藏 傳 佛教中 擁 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為什么大昭寺會成為藏傳佛教中的“圣地”?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座寺院中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這一座等身像,恰恰是公元 641 年,唐太宗送文成公主遠嫁西藏,與松贊干布結婚時送的最珍貴的“嫁妝”。

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不僅是大昭寺的鎮(zhèn)寺之寶,更是整個藏區(qū)最受藏民尊崇的佛像,是西藏人心目中的靈魂。

大昭寺是西藏 現 存最 輝 煌的吐蕃 時 期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 結 構建筑,并且開 創(chuàng) 了藏式平川式的寺 廟 市局 規(guī) 式,成 為 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走進大昭寺,接待我們的活佛叫我們摸一下已經油光發(fā)亮的門框,告訴我們:“你現在觸摸的,是 1300 年前的文物?!?

環(huán) 大昭寺內中心的 釋 迦牟尼佛殿一圈稱 為 “囊廓”, 環(huán) 大昭寺外 墻 一圈稱 為 “八廓”,大昭寺外 輻 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它是專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被藏民們稱之為“圣路”。

以大昭寺 為 中心,將布達拉 宮 、 藥 王山、小昭寺包括 進 來的一大圈稱 為 “林廓”。 這 從內到外的三個 環(huán) 型,便是藏民 們 行 轉經儀 式的路 線 。大昭寺,是第一朝圣地。

我在八角街,遇到了一位年輕的藏女。

引起我注意的,是她虔誠的目光。

這位女性估計20歲不到 ,在烈日炎炎的下午,她以五體投地的方式,沿著八角街的石板地,向著大昭寺的正門拜進。

我一路跟拍,記錄她每一個參拜的神情。她旁若無人,在游人驚異的眼光中匍匐前行,那一種虔誠,感動了我。我想向她表示一點敬意,于是準備了幾百元錢遞給她,她搖搖頭,繼續(xù)她的五體投地。

一百米的路,我算了時間,她拜了 28 分鐘。

給我們開車的藏族司機告訴我,藏民們從各地出發(fā)一路拜來,如果從川北地區(qū)出發(fā)的話,拜到拉薩,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每天參拜的路程一般都設定為 10 里路,但是事實上不是 10 里路,而是 30 里的路。為什么會變成 30 里的路?因為參拜的藏民先要把自己露宿的行李拿到 10 里之外的地方放好,然后再走回來,再開始參拜。

在藏傳佛教里,磕長頭要磕滿十萬個才算功德圓滿。

林芝前往拉薩的路上,我看到過一路參拜的藏民,汽車在他們的身邊飛馳而過,我都擔心司機一不留神,會碾上他們虔誠的身軀。藏族司機告訴我:“這樣的事,常會發(fā)生”。

我不知道在八角街遇到的那一位年輕的女性拜了多少的時間?看她黝黑透紅的臉,我很難想象如此柔弱的女子,會有如此堅毅的意志,一路跪拜到大昭寺,這幾個月,不知她吃了多少的苦,耐了多少饑餓?而萬般的苦,在她的心中,也許都會被認為是一種修煉,她心中的念想只有一個:祈求佛祖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八角街的青石板上留著等身 長 的深深印痕,我想,這應該是千百年來,朝圣者留下的虔誠痕跡。 你所看到的每個朝圣者,滿眼都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信仰,臉上洋溢著的是恬淡安然、和諧幸福!她們用自己的身體丈量著這一片距離太陽與天國最近的土地,表達對信仰的極度虔誠。

在那里,我還遇到了一位單腿的朝圣者。當他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合掌、站穩(wěn),又重重地撲倒在青石板上,我忍不住流了眼淚。在發(fā)到微博的視頻上,我寫了這么一句話:信仰,是一種力量!

八角街比我們想象的熱鬧與太平。大批來自內地的游客,將這里當成了婚紗照的打卡地。穿上租來的藏族袍服,戴上各種頭飾,儼然變成了“文成公主”。游客們對于藏族文化的喜愛,也是西藏的福緣。

但是,當幾位穿戴艷麗的“公主”,把手機交給我,要將一位匍匐在青石板路上的藏族女性為背景拍紀念照時,我沒有按下快門。

隨同我們的藏族醫(yī)生告訴我,西藏沒有一家精神病院,藏民們能夠從自己的信仰中尋找到心靈的安慰。

許多事,并不是因為我們看不懂,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虔誠之心!

(“西藏印象”系列暫時寫到這里。華文出版社總編輯余佐贊先生給了我一個建議:出一本書吧!我說,好主意,但是我必須再去一趟西藏,再用心去看看這一個圣域。)

閱讀原文

Hash:21f19a3124d3678abbbc21c6ec3591ecd940802b

聲明:此文由 澎湃新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