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不知道!有一種陜西文化叫關(guān)中“四大名臺”

關(guān)中,作為華夏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

也是中華農(nóng)耕文明的起源之地

古跡眾多而零散于市井

自古就有四大名臺的說法

這四大名臺分別是——

造字臺、教稼臺、烽火臺鳳凰臺

Guanzhong, as the core component of Chinesecivilization, is also the origi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Thereare a lot of ancient relics in the city, and there are four famous stationssince ancient times. These four are:The platform, teaching stand, beacon tower,phoenix table.

今天就跟隨小編

一起去看看這些講述著關(guān)中文化的古跡

造字臺

西部大道一路向西,于學(xué)士路附近有一條被命名為“造字臺路”的柏油馬路直通至長里村,倉頡造字臺便隱匿在這此村中。

青石鋪底,夯土成臺,高約10米,周長100米,外包一層青磚堆砌而成的方臺。南面為一寬8米45度的斜坡,中間是3米多寬的水泥抹面,上書見方2米左右“倉頡造字臺”5個隸書體雕塑大字。這就是傳言中的倉頡造字臺。

@魚知道你

倉頡造字臺是長里村村民祖輩們口口相傳著古老傳說的真實見證?,F(xiàn)今建成的這座青磚鋪成的造字臺,是近年來,被“文物愛好者和有識之士”修葺一新的,而曾經(jīng)的造字臺,長埋于現(xiàn)在的青磚之下,不過一培塵土。

《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圣人?!?/p>

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生于陜西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而究竟是何人為紀(jì)念他的豐功偉績而修建了此處的造字臺,至今無從考證。

唐代著名詩人岑參在《題三會倉頡造字臺》詩中曾詠嘆說:“野寺荒臺晚,寒天古木悲??针A有鳥跡,猶似造書時?!?/p>

唐代詩人岑參在傍晚來到這荒野寺廟的古臺,天寒地凍,古老的樹木在冷風(fēng)中悲鳴。三會寺的空階上只殘留著飛鳥的足跡,讓人想到倉頡當(dāng)年造字時的場景。而如今,臨風(fēng)登臺瞭望,村落有秩,高樓迭起,繁華盡然,古臺上留下了可以穿梭于流年的記憶。

@魚知道你

造字臺

所謂教稼臺,顧名思義就是農(nóng)耕文化的講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領(lǐng)講農(nóng)學(xué)的老師谷神后稷在此教民稼穡,這里亦就成為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所農(nóng)學(xué)院所。

@魚知道你

一塊上書“教稼圣地”的牌匾懸掛中間,牌匾上的題詞為民革中央原主席屈武所書,下方紅色木門大敞,兩邊各一憨態(tài)可愛的小石獅,石獅坐臥在直立的圓形石鼓之上,仰頭望著遠方,似是守望著這片圣地的武士。

@魚知道你

院內(nèi),一尊右手握鋤、左手擁物的農(nóng)業(yè)先祖后稷雕像坐落正中,雕像基座后面的書刻介紹道:“后稷,名棄,帝嚳之子,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

后稷雕塑后,就是覆斗形的教稼臺。這一矩形土心磚砌平臺,下大上小,呈覆斗狀,中有洞門,為來往行人必經(jīng)之路。洞門東口上有寬約1米、長約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區(qū)”。上款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縣事鄧兆桐立”,西口上為“教稼臺”。

@魚知道你

教稼臺現(xiàn)成為人們懷念遠古祖先為發(fā)展農(nóng)業(yè)而辛苦勞動的象征,而每年舊歷十一月間,武功東河灘大古會仍在這里舉行。武功鎮(zhèn)東河灘交流大會也由來已久、淵源深厚。

為了弘揚后稷事業(yè),1933年,于佑任先生慕后稷之名尋根溯源、躬身武功勘察,在楊虎城將軍的支持下,創(chuàng)立了西北農(nóng)林??茖W(xué)校,迄今已發(fā)展成為享譽海內(nèi)外的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

鳳凰

這座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的建筑,原為明洪武咸陽城北城臺上的玄帝廟。明正德九年(1514),對廟宇建筑曾進行過較大的修葺。嘉靖二十六年(1547)擴建咸陽縣城時,將此段城墻保留,并重修了玄帝廟,因其形狀類似鳳凰,舉人張應(yīng)登取名“鳳凰臺”,后又寓意秦穆公之女弄玉與蕭史之戀愛乘鳳凰成仙的故事。

@魚知道你

鳳凰臺臺高6.1米,占地800平方米,臺上有大殿4座,整個建筑坐北朝南,地形呈西北高,東南低,周圍為廟宇和民居建筑,風(fēng)格各異。臺墩用磚基礎(chǔ)墻與臺墩基礎(chǔ)形成多棱型墻體,夯土與磚墻,渾然成為一體,形成內(nèi)外結(jié)合拉力,使大殿既符合建筑原理又有審美的情趣。兩翼各有三十二級石級,供游人上下。

鳳凰臺相傳由簫史與弄玉吹簫引鳳的典故而來,最早見于漢劉向《列仙傳》曰:“簫史教弄玉吹簫作鳳凰聲,鳳凰來,止其屋。秦穆公作鳳臺,一旦,皆隨鳳飛去?!?/p>

解放后,咸陽縣政府、咸陽市文化館、咸陽市圖書館、閱覽室等均曾設(shè)立在鳳凰臺。近年來,通過對鳳凰臺西臺墩、東臺墩、臺上大殿進行搶救維修,已恢復(fù)了鳳凰臺上的兩座大殿,并進行油漆彩繪,使鳳凰臺恢復(fù)了原貌。

烽火臺

烽火臺,這一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設(shè)施,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是古時用來點燃煙火傳遞重要信息的高臺,是最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古電報。每個烽火臺間多是相距5至10里,當(dāng)有敵情發(fā)生時則白天施煙,晚上點火,臺臺相傳,傳遞信息。

烽火臺上狼煙起,千軍萬馬臨君城。美人一笑值千金,國破城滅江山失。三千多年前周幽王在此烽火戲諸侯,以博王后褒姒一笑,最終導(dǎo)致了他的國破家亡,其教訓(xùn)也成為歷代帝王治國之警醒。

如今的驪山烽火臺已成為了一處風(fēng)景名勝,每日里游人熙來攘往,似乎還在追尋昔日故事里的那一點影像。登上烽火臺頂端,極目遠舒,青山綠野在沉沉的霧霾中描繪著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

編輯:唐少

圖源:網(wǎng)絡(luò)

Hash:798849660264ac17cba1e3cbf118f36b8c7c288d

聲明:此文由 陜西省旅游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