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脊梁,藏著太行山別樣的美,堪比人間仙境!

太行山,巍峨聳云天,正是因為太行山的高聳,古人把太行山稱為“天下之脊”,據(jù)唐代著作《括地志》記載:太行數(shù)千里,始于懷而終于幽,為天下之脊。清代顧祖禹稱:太行,天下之脊,得太行者,得天下。

而在先秦時期,由于長治地區(qū)群山環(huán)繞,地勢較高,先秦之人視之為天下之脊,喻其為“與天為黨”,因此把以現(xiàn)在長治地區(qū)為核心的地方稱為“上黨”。

《史記》卷七《張儀列傳》中曾說:秦地半天下,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這里的天下之脊指的就是上黨郡。

到了宋代,上黨為潞州,與遼邦相鄰,是為邊境。眾所周知,古代邊境的生活比較清苦,在這個地方任職,多數(shù)人心里是不情愿的。

宋代大文豪蘇軾有個朋友叫梅庭老,他是個文人,朝廷派他去潞州做學(xué)官,梅庭老接到任命,心里不是很情愿。一方面覺得官職太小,另一方面覺得去潞州是受苦。

于是,蘇軾就寫了一首詞送給他,詞名叫《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xué)官》。“門外東風(fēng)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yīng)彈鋏為無魚。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梅庭老心里不情愿,行動上不敢抗命,當(dāng)他走到現(xiàn)在長治平順縣的時候,看見太行山巍峨險峻,心里感慨萬千:太行真雄奇,真乃天脊也。從此,人們把梅庭老看見的這座山取名為“天脊山”。

天脊山是平順的一處絕妙之所,海拔只有1886米,但是,從500米到1800米,地形地貌呈現(xiàn)出三級絕壁分布,很是特殊。

總體來說,天脊山的自然景觀可以概括為:峰奇嶺異、谷幽水秀和路險崖絕。

天脊山最奇特的地方是“峰為一尊佛,佛為一座峰”,一座經(jīng)歷億萬年歷史的山峰,天然地形成了一座坐南朝北的百米坐佛,佛像神態(tài)端莊,盤腿打坐,栩栩如生。

神奇的是,坐佛東邊的山峰,像是堆放整齊的佛家經(jīng)書,所以人稱“寶經(jīng)峰”。每年四月初八,大佛誕辰日,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來此朝拜,香火不絕。

和佛有關(guān)的,還有一位名叫明慧禪師的僧人。公元877年,明慧禪師突然被殺,驚動了唐僖宗,唐僖宗下令封其為大師,還勒令建塔賜地。明慧禪師的弟子崇昭想起自己師父生前曾說過,平順的高山綠水是他所依戀之處。于是,崇昭就把佛塔建在天脊山地區(qū)的虹霓村。

天脊山的傳說有很多,共有一二十個,天脊山就像一個傳說寶庫。

一瀑飛下,瀑上瀑下兩地界,這是天脊山的獨特地域奇觀。天脊飛瀑懸掛于346米的絕壁上,絕壁之下便是河南省的地界。由于落差特大,瀑布在下落過程中變幻出了各種姿態(tài),不同段位是不同的姿色和情態(tài),風(fēng)情萬種,引人入勝,素有“南有黃果樹、北有天脊瀑”的美譽(yù)。

在天脊山,和飛瀑坐佛齊名的自然壯麗景觀還有奇峰異石。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秋冬霜雪覆蓋,春夏植被蔥郁,酷似人物、動物造型的異石,惟妙惟肖。

現(xiàn)在,天脊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依崖而鑿、“之”字形分布、全長四百米的絕壁棧道和橫亙于兩山之間、距谷底近400米的鐵索步云橋、鋼架玻璃橋,是天脊山的新景觀。

天脊山景區(qū)氣候溫和濕潤,森林覆蓋率達(dá)90%以上,負(fù)氧離子含量高達(dá)5600個,超過正常值8倍,是“無扇佳境”,素有“賽江南”的美譽(yù)。

呂洞賓曾在此作詩:“素衣丘壑寄生涯,相邁茅衡共幾家,臥聽松音臨水石,生看山色老煙霞,林中有鶴窺來客,巖畔無人見落花,但把琴書消白晝,不須爐內(nèi)煉丹砂”。

天脊山景區(qū)位于平順縣東南山麓,毗鄰河南桃花洞,距長治市市區(qū)65公里,距平順縣城35公里,景區(qū)面積196平方公里。

北雄風(fēng)光最勝處、山西太行天脊山。

Hash:64d0e1eee58bc08ddf026d31f0a8d3abab5072f2

聲明:此文由 文旅新發(fā)現(xià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