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一處摩崖石刻 堪稱“歷代詩書藝術(shù)石刻博物館” 卻少有人知

詩仙李白在《江上望皖公山》一詩中寫道:“奇峰出奇云,秀水會秀氣。清冥皖公山,巉絕稱人意。”這里的皖公山就是指坐落在安徽安慶潛山西部天柱山。它集雄奇靈秀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于一體,巍峨崢嶸,綺麗幽深,被譽為天柱山“四絕”的雄峰、奇石、秀水、洞幽,更是享譽天下。據(jù)《天柱山志》載,它“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這樣一座雄奇靈秀的歷史名山,想必哪怕是山中的一條清溪,也足以讓人對它愛不釋手、流連忘返。如若不信,請朝天柱山三祖寺西澗的山谷流泉看……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山谷流泉,實為天柱山麓一條沿變質(zhì)巖裂隙發(fā)育而成的幽泉,清水淙淙,終年不息。溪流沿岸崖壁峻削、古木參天,其間有一巨石酷似臥牛,周圍環(huán)崖如洞,故名“石牛古洞”。溪谷全長約1500米,在石牛洞以上為上游,稱為潺潺溪,石牛洞一段為中游,稱為石牛溪;下游為主泉區(qū),稱為山谷流泉。相傳石牛溪之名,為唐代名人李翱所取,而“山谷流泉”則是由宋代文豪黃庭堅命名?!笆9哦础焙汀吧焦攘魅本鶠闈撽柺爸弧?/p>

山谷流泉是天柱山下的文化谷地,不僅環(huán)境清幽,風景如畫,還底蘊豐厚、獨具內(nèi)涵。在歷史上,這里稱之為“谷口”,是天柱山的門戶,后據(jù)說有野人在此居住,而得名野人寨。自古以來,這里就特別受文人墨客、名宦大家的歡迎。黃庭堅曾在此筑室讀書,樂其林泉之勝,并自號山谷道人;王安石在任舒州通判期間,常來此游覽,還留下絕美刻詩:“水無心而宛轉(zhuǎn),山有色而環(huán)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蘇東坡也曾在溪泉巖壁上留下精美詩句:“先生仙去幾經(jīng)年,流水青山不改遷,拂拭懸崖觀古字,塵心病眼兩醒然?!睘榱思o念他,這里還建有“東坡別業(yè)夢”的建筑。在之后的歲月里,更有眾多書家文人接踵而至,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寶石刻,這才形成了眼前這座天然的藝術(shù)博物館和史料檔案館。

在這條1500米的清溪沿岸的崖壁盤石及溪谷河床上,布滿了歷朝歷代400余方石刻,其數(shù)量之多、涉獵之廣、地點之集中,在我國大山名泉中極為少見,幾乎到了“有石皆鐫刻,使之無空隙”的程度。這些石刻內(nèi)容豐富、文體多樣、書法紛呈,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題刻作者達數(shù)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像李德修、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張楷等都曾題字崖谷。

除了石牛古洞東壁懸崖上的3處年代最早的石刻均出自唐代,其余以宋代題刻居多有100多處。這里是一處珍貴的山水文化庫,堪稱“歷代詩書藝術(shù)石刻博物館”,據(jù)相關(guān)考證,如今可清晰辨認字跡的石刻有300多處,是安徽省現(xiàn)存最集中、保存也最為完好的摩巖石刻之一,也是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shù)和歷史人物的寶貴資料,非常值得前去一觀!

Hash:4a5eec40225fa2c09017878637e85c2cbf4ad4d9

聲明:此文由 朱桀的行走筆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