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這座低調(diào)石窟 精美不輸龍門云岡 藏神秘皇帝陵1400年無人發(fā)現(xiàn)

河北邯鄲,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作為趙國的都城聞名于世,漢代成為我國古代“五大都會”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鑄造了邯鄲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旅游景觀,漫步在邯鄲的街頭,隨處都能見到古跡景點,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坐落在峰峰礦區(qū)的響堂山石窟。

據(jù)記載,響堂山石窟最初開鑿于北齊時代(公元550—577年),因人們在石窟里擊掌甩袖,能發(fā)出洪亮的回聲而得名“響堂”。整個石窟分為相距15公里的南北兩處,現(xiàn)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龕,大小造像5000余尊,其中位于響堂山景區(qū)內(nèi)的北石窟是其精華部分。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由鮮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權臣高歡推立孝靜帝為傀儡,遷都于鄴。公元550年,孝靜帝禪位于高歡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齊王朝。北齊初代皇帝高洋在響堂山下的鄴城(現(xiàn)臨漳)建都,又立晉陽(今太原)為陪都。

崇尚佛教的齊文宣帝高洋很喜歡響堂山的山水風光,于是便在此廣建宮苑,開鑿了皇家規(guī)模的響堂山石窟群,作為往來晉陽與鄴城之間的休息驛站。整個石窟群以精美的造像、浮雕聞名,是僅持續(xù)27年的北齊王朝遺留的最大藝術寶庫,代表了北齊王朝佛教造像藝術的最高水平。

中國歷史學家范文瀾評價北響堂山石窟:“堪與龍門云岡等諸大窟相媲美”。在現(xiàn)存的16座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裝飾最華麗的是南、中、北三座北齊大窟,步入其中,只見菩薩婀娜、寶珠漫天,飛天伎樂、天王力士等各浮雕造像令人目眩。

值得一提的是,北窟內(nèi)供奉的一座高達四米的釋迦牟尼佛像,衣著服飾呈現(xiàn)出西北少數(shù)民族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風貌。據(jù)專家猜測,這尊佛像很可能是按照北齊高祖皇帝高歡的容貌雕刻而成。在佛像的頭頂處還隱藏著一個深3.87米、寬1.35米、高1.77米的小型佛龕。

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和配套研究,北魏西魏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堪稱“北魏版”的曹操,他以丞相的名義把持北魏朝政,后于公元547年病逝,相傳這個小型佛龕就是隱秘的“高歡陵穴”。令人遺憾的是,佛龕在民國時期已被盜空,文物已流失到海外。

響堂山還是中國佛教刻經(jīng)的發(fā)源地,公元568年,北齊晉昌郡開國公唐邕首次將《維摩詰經(jīng)》四部鐫刻在在響堂山的石壁上,開創(chuàng)了將經(jīng)文鐫刻在石壁上的先河。這篇經(jīng)文極為精細優(yōu)美,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可與王羲之的《蘭亭序》相媲美,被譽為中華第一“刻經(jīng)”。

與龍門、云岡等石窟相比,響堂山石窟的名氣沒有名字那么響亮,而且在民國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目前仍有一千多件文物流失海外。即便如此,遺留下來的4000多尊充滿異域風情的浮雕造像和殘缺不全的佛像、菩薩、刻經(jīng)等遺跡,無不展示著石窟過往的輝煌,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里走走吧。

Hash:d5cc9e38eb9ea9b9707cadbcd4ebcd02c28e01a5

聲明:此文由 亂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