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社科講堂丨清風(fēng)來六面,明月轉(zhuǎn)三臺——走進于謙故居

上城自古文脈悠長,歷史底蘊深厚,無數(shù)的歷史文化名人都與上城有著不解之緣。“周末社科講堂”推出的上城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將帶你走進他們,在時光的烙印中重溫經(jīng)典。

于謙故居

上城區(qū)清河坊社區(qū)祠堂巷42號,是于謙故居所在地。祠堂巷南起河坊街中段,北貫高銀巷,背依吳山,鄰見西湖。于黑色大理石的碑刻前走過,推門而入,有小屋數(shù)間,屋后一方小池、一角亭榭和幾許梅株。這便是于謙舊宅,后改名憐忠祠。

荏苒流變間,一端市聲喧嚷,一端鐫刻流年。

本期社科講堂就帶大家走進于謙故居,尋跡明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于謙。

于謙故居內(nèi)琴臺

仰古代先賢,懷天下蒼生

于謙,字廷益,號節(jié)庵,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生于自古繁華的錢塘(今杭州),太平里故家。

于家累世書香。曾祖于九思,在元朝任廣東道宣慰使,后改任杭州路總管,罷任后,在杭州定居。祖父于文大,洪武初年曾官工部主事。父親于仁雖未出仕,但十分重視對幼年于謙的教育,即便家中貧寒,也堅持讓他拜師求學(xué)。

于謙自幼好學(xué),過目成誦,所見所聞,信手拈來;又善于屬對,六歲時便有“今朝同上鳳凰臺,他年獨占麒麟閣”之對。他讀書進步很快,讀經(jīng)書疏通大旨,常有精辟見解,時人稱之為“神童”,十歲時已遍讀經(jīng)書。他好學(xué)不倦,《憶老婢》詩中說,“我昔少年時,垂髻發(fā)如湊。銳意取功名,辛苦事紙筆?!北闶菍戇@段經(jīng)歷。十四歲,于謙作文已頗可觀,且聲譽日起,繼而留心詩賦之學(xué)。十六歲,于謙同友人高孟升等讀書于吳山三茅觀。此時,他留心史學(xué),喜讀唐政治家陸贄奏疏,作文取法秦、漢及蘇軾。

杭城文風(fēng)浸潤,家中書香熏陶,鄰里交相鼓勵,學(xué)友琢磨切磋,少年的勤讀生涯為于謙日后的成材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多年后,于謙心懷社稷、報國在外,宦海浮沉更眷戀故土,寫下諸如“我家住在西湖曲,種得梅花繞茅屋”“涌金門外柳如煙,西子湖頭水拍天”“有時飛夢繞錢塘,此景依然在心目”等思鄉(xiāng)佳句。

于謙仰慕古代先賢,并心懷拯救天下蒼生之志。于家自從祖父于文大開始就供奉文天祥畫像。文天祥正直清廉,杭州是文天祥長期任職之地,于謙生于斯長于斯,耳聞文天祥的感人事跡,從小就十分仰慕文天祥的精神。于謙曾在故居書房瞻仰文天祥畫像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殉國忘身,舍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茍而全……我瞻遺像,清風(fēng)凜然?!?/p>

除了文天祥外,于謙還歌頌過諸葛亮、蘇武、岳飛等英雄人物。他曾詩贊諸葛亮是“三面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稱蘇武為“孤臣不為一身惜,降將應(yīng)懷萬古羞”,挽岳飛則道“如何一別朱仙鎮(zhèn),不見將軍奏凱歌”。自于謙筆下,可識其家國情懷。

于謙故居內(nèi)畫像

鑾輿北幸國無人,保障須憑柱石臣

于謙留在歷史上的功績,最廣為傳頌的莫過于在土木堡之變中,擊退瓦剌入侵、使明廷轉(zhuǎn)危為安的保衛(wèi)京師之役。在這一戰(zhàn)役中,他卓越的指揮才能和臨事決斷的氣魄得到高度的發(fā)揮。

土木堡之變發(fā)生于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當(dāng)時盤踞西北蒙古瓦剌部大舉進犯明朝,直逼土木堡,英宗御駕親征后被俘、“勁甲精騎皆陷沒”,明廷元氣大傷。

后來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于謙建議,招各地之兵馳援京城,以安人心。同年十月,也先大軍包圍北京,于謙臨危受命,說服郕王,將22萬明軍悉數(shù)列陣京城四野,他本人則親自指揮德勝門外的明軍與敵人鏖戰(zhàn),終于擊潰了也先統(tǒng)率的兇悍瓦剌軍,保得京城平安。

于謙在代宗朱祁鈺執(zhí)政時期,深為代宗倚重,由此得罪了不少佞臣。尤其在是否迎接英宗歸來這件事上,于謙力排眾議,以“大位以定,孰敢他議!”指出皇位不可輕易更改。

后朱祁鎮(zhèn)復(fù)辟成功,再加上嫉恨于謙的朝中重臣石亨等人的蓄意報復(fù),于謙在1457年被處以極刑。一代英杰就此含冤離世。

于謙《石灰吟》

百代罄擊意社稷,一生清白勝石灰

身兼政治家、軍事家的于謙,也是一位卓然自立的詩人。他的詩歌,詩如其人,既是其懷抱的展露,又是其人格的體現(xiàn)。若能從政治、軍事上的抱負去理解,其人格自然呈現(xiàn);反過來,若能從詩歌去了解他的為人,會更深切地認識他的偉大人格。

于謙的人格,集中地表現(xiàn)在他少年時代的這首七絕中: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詩中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的磊落襟懷和崇高人格,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

于謙詩歌的題材主要呈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勤政濟世,二是治軍守邊,全部作品貫穿著他報國愛民的思想和廉潔堅貞的操守。

于謙關(guān)心農(nóng)民的生計。風(fēng)調(diào)雨順之時,他感到高興,揮筆寫出如《喜雪》、《喜雨》、《谷日喜晴》等寄寓豐年的樂觀期待;風(fēng)雨不調(diào)順時,他為農(nóng)作物的歉收而感到憂慮,如《春愁》、《入春狂風(fēng)大作,加以久無雨雪,因以自咎》等,表達了對農(nóng)家收成的憂愁。

此外,于謙身為巡撫,臨民之時,兼撫軍重任。他積極備邊,不示敵以弱,堅決反對向敵人屈辱妥協(xié)?!堕單洹?篇寫積極訓(xùn)練部隊,《從軍五更轉(zhuǎn)》寫開赴前線部隊的士氣,《聞甘州等處捷報有喜》則表達了戰(zhàn)勝入侵者的喜悅之情?!兑棺钸吺隆?、《塞上即景》和《立春后寒甚》等詩,則希冀有良將守邊、保障邊城無事,讓軍士不必有“鐵衣單”之苦,老百姓也能安居樂業(yè)。這些詩篇集中寫治軍守邊之事,表達了于謙高度的愛國主義情感。

于謙故居內(nèi)琴臺

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為“西湖三杰”。張煌言曾作詩“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認為于謙之功績可與日月爭輝;清代文學(xué)家袁枚在拜謁于謙之墓后,贊曰:“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a href='/jingdian/88568' target=_blank>于謙祠與于謙墓,現(xiàn)已成為西湖三臺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觀,繼續(xù)向后人講述著于謙至性過人、憂國忘身、忠勇無畏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田晶.于謙與杭州[J].人民周刊,2019.

[2] 水天.三臺山與于謙的故事[J].工會信息,2020.

[3] 于謙著,林寒選注 .于謙詩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4] 李世琦評注. 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 述志卷[M]. 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xué)出版社, 1996.

來源丨區(qū)社科聯(lián) 華語之聲

Hash:8b63e69e6686d5590916db46f9471bafdcc0238f

聲明:此文由 上城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