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石亭子有這么多種,且看北京代表性的幾種

石亭子,也稱為石雕涼亭,是中國古建筑中亭臺樓閣重的“亭”。古人對認為亭子和景色很配搭,石亭子擺放在景區(qū)之中,不僅本身增加了藝術美感,在意義方面,也被人漸漸地融入了一些元素。

北京的亭子很多,但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水準高的是皇家建筑中的亭子,皇家建筑中,可以使用琉璃瓦頂,色彩斑斕,高貴而奢華。民間、王府、達官貴人家庭院中也建有亭子,其中雖不乏精品,但一般不能用琉璃瓦頂。北京亭子的另一特點是多裝有門窗外檐,一是取其華麗,二是很可能與北方氣候有關系。

故宮亭子

北京的亭子就其用途可分為四類。一類是作為景點的亭子。作為景點的亭子主要是供人觀賞。這類亭子的平面多種多樣,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雙環(huán)形及梅花形,有的還在方形亭的一面、兩面或四面加抱廈;立面變化也很豐富,有單檐、重檐,有攢尖頂或攢尖頂與歇山卷棚組合的。亭子用琉璃瓦除黃色外,還大量使用了綠、藍等色,并采用剪邊、兩色相間的棋盤格等活潑的做法。

萬春亭

北京故宮御花園內的千秋亭、萬春亭是比較華麗的一對亭子,建于明嘉靖年間,平面呈正方形形,重檐攢尖頂,上層檐圓形,下層檐隨平面呈曲尺形。上層圓頂用上小下大的竹節(jié)瓦,在頂尖上安一個寶頂,寶頂下部為陶體琉璃,在綠琉璃寶珠上浮雕黃色龍鳳荷花和龍牡丹圖案,上部又加設一個銅體鎦金花蓋,在裝飾上可謂別具匠心。石基座四面出陛,周圍漢白玉石欄板,檐下龍錦彩畫,欞花門窗朱紅油飾。亭內天花中央裝有藻井。萬春亭內供佛像,千秋亭在清同治年間重建,內供關帝像。這兩座亭子從色彩、造型等方面看,藝術水準都很高,充分顯示出亭子的氣勢。

千秋亭

頤和園中的寶云閣俗稱銅亭,位于佛香閣西側,通高7.55米,所有構件及裝飾均為銅制。銅亭面闊三間,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頂,正脊中央安置寶塔,欞花扇外檐裝修,造型精美,制作工藝極其復雜。亭內還刻有建造這座銅亭的工匠名字,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另一類是用作眺望觀景的亭子。作為供游人休息和觀景的亭子,除了具有亭子的一般形式和特點外,更主要的是它在位置的選擇和與周圍環(huán)境的處理上應更富特色,如在山巔可極目遠眺、視野開闊,如在水面需盡收全景、飽覽景色。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上建亭五座,以主峰上的萬春亭為中心,左觀妙亭、周賞亭,右輯芳亭、富覽亭,對稱排開。萬春亭為重檐三層四角攢尖頂?shù)姆酵ぃ吀魑彘g17.01米,為諸亭之首,三層均為黃琉璃瓦,翡翠綠琉璃瓦剪邊。觀妙亭和輯芳亭為重檐八角攢尖頂?shù)陌私峭?,上下檐均為翡翠綠琉璃瓦,黃琉璃瓦剪邊;周賞亭、富覽亭為重檐攢尖頂六柱圓亭,上下檐均為孔雀藍琉璃瓦,紫色琉璃瓦剪邊。五座亭子以位置、造型、色彩的不同形成鮮明的對比,又以和諧的變化與山體組成一個整體,共同構成了紫禁城的背景。登臨萬春亭,極目四望,可俯覽全城風景,是遠眺景觀的很好之處。其余四座亭子的題額都與觀景有關。五座亭子開始建成時曾裝有欞花門窗等外檐裝修,內供佛像,在滿足觀賞景色的同時,又不失皇家建筑富麗的特色。

觀妙亭

頤和園昆明湖東岸的知春亭立于水中石臺之上,有漂浮于水面之感,亭子本身即有一種自然情趣。昆明湖東岸較開闊,游人漫步于知春亭,身臨清澈的湖水,全園景色都可控制在視野之內,成為頤和園中主要的觀景點之一。

知春亭

還有一類是有一定實用功能的亭子。如建在井上的井亭,亭中立碑的碑亭,用于典禮的洗禮亭、宰牲亭等,由于功能不同,亭子的構造特點也不盡相同。在井上建亭以保持水的清潔,可以說是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北京現(xiàn)保存下來的井亭多位于故宮內,和宮殿建筑一樣,井亭也具有等級差別。井亭的特點是頂子中央開有露天的洞口,為的是納光以看清下邊的水井,同時也便于清洗水井。御花園內東西兩座井亭造型精巧,裝飾華麗。亭平面方形,頂為八角形J頂,上覆黃琉璃瓦,一座飾蘇式彩畫,另一座畫斑竹,朱紅柱子,白玉石雕花柱礎,白色的井口石也雕刻有花紋,與周圍的園林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是宮內具有觀賞性的亭子。傳心殿內的大庖井,井亭面闊3米多,卷棚頂,中央開有方洞,檐下一斗三升斗恚墨線點金彩畫,體量較大,造型規(guī)整,氣氛嚴肅莊重。

井亭

碑亭的形式比較簡單,以保護立碑為主。盧溝橋盧溝曉月碑的碑亭以白石砌筑,平頂,是碑亭中較為典型的一種。故宮文淵閣碑亭為面各三間的方亭,頂為四角攢尖盔頂,檐角高高翹起,具有南方建筑特點。

碑亭

典禮用的亭子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兩種功能。如北京景山西側大高殿殿門前的兩座洗禮亭,形制與故宮角樓相仿,三重檐,通高8.3實,十字屋脊,脊正中安銅鎦金寶頂,四面出抱廈,欞花扇門窗,白石臺基,周圍漢白玉石欄桿,造型奇巧,多姿多彩,是典禮用亭的杰作,惜已拆除。宰牲亭是皇家壇廟建筑中一種亭式建筑,用于祭祀宰牲之用,一般設于壇廟祭壇的邊側,現(xiàn)在多有保存。

第四是送別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是近代詩人李叔同在《送別》中描繪的亭子送別的場景。在北京,以五里亭,十里亭居多,在分別之際,送行之人會把遠行之人送到城外石亭處。(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果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97920581d178d9e9f4e3a8f38afdaa1bf2826d53

聲明:此文由 福建惠安和之園林古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