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陂街巷志丨啟明大街,三板石街的狀元記憶

過沙美橋,進(jìn)啟明門樓,便到了車陂啟明大街。

一踏進(jìn)啟明大街,就給我很不一樣的感覺,那種感覺來自腳上——踩著的竟然是麻石街!

麻石街,在廣州是一種古老的存在,也是老廣州人的一種集體回憶。舊時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是用麻石鋪成,因為廣州在民國前,河涌從居民區(qū)流過,內(nèi)街遍布排水渠,在渠面上鋪花崗石板才方便行走。所以很多老廣州人一說起老街,滿滿的都有一種麻石街的情懷。

隨著城市發(fā)展,廣州的麻石街已經(jīng)越來越少。我也曾經(jīng)溜達(dá)過車陂不少大街小巷,見到的基本上已是水泥路、瀝青路,或者鋪上彩色方塊磚路,這些路無一不透露著一種現(xiàn)代氣息。而此時此刻,走在啟明大街,三塊大麻石鋪陳的大街,彎彎繞繞而去,悠悠的古韻氤氳而來,覺得自己仿佛也正一步一步地穿越進(jìn)了某些屬于車陂獨特的一段歷史中去。

啟明大街,很長,從1號到93號,街巷縱橫交錯,房子星羅棋布。因為大街地上由三塊大麻石鋪就,因而車陂人一說起啟明大街,都習(xí)慣稱之為“三板石街”。

街頭結(jié)尾,彎彎繞繞,沿著三板石街走呀走,待走到88號梁氏宗祠,卻是一片豁然開朗。

梁氏宗祠與沙美公園兩兩相對,兩者中間是一片開闊地,仿如一個街道小廣場,地上全部都是用麻石鋪就。也正是在這里,有關(guān)狀元的傳奇,有關(guān)三板石街的傳奇,一直飄蕩著一種迷醉的人文氣息。

狀元是誰呢?——梁耀樞!一個廣東末代狀元!

梁耀樞考中狀元,在車陂民間,有這么一段傳說:梁耀樞參加的科舉考試是清朝的最后一屆,當(dāng)監(jiān)察考試的官員將試卷交給慈禧時,慈禧懷疑這些官員作假,就將那疊試卷一反,指著最后一張說,這個就是狀元。而這張,就是梁耀樞的試卷。

傳說,或許不一定真,但梁耀樞高中狀元,卻是真的,現(xiàn)在沙美梁氏宗祠的中堂,掛著兩塊牌匾,其中一塊就是清末梁耀樞狀元及第的牌匾。

狀元與三板石街,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關(guān)于三板石街,也在車陂口口相傳著這樣一個傳奇故事:清同治年間,當(dāng)時高中狀元的梁耀樞,專程坐船到車陂沙美,前往梁氏宗祠拜祭祖先。船在萬里亭停泊靠岸,據(jù)車陂當(dāng)?shù)亓?xí)俗,上岸后要給梁耀樞一封利是,以表達(dá)對他光宗耀祖的感謝之情。但為人清廉的梁耀樞,既不愿收下利是,也不想辜負(fù)鄉(xiāng)親的好意。他環(huán)顧四周,見巷道上或是積土成塊,或是坑坑洼洼,行人來往十分不便。于是,梁耀樞靈機一動,提議將利是錢用于修繕道路,造福鄉(xiāng)親。于是,便有了這條用麻石鋪就的三板石街。

車陂人口口相傳的麻石街故事,在廣州市檔案館編寫的《人文廣州叢書·蘭臺珍寶話天河》(2009年)一書中,也得到了印證。書中有篇《狀元梁耀樞與麻石街》的文章,也簡明扼要地記錄了車陂麻石街建成的一些細(xì)枝末節(jié):

“麻石街位于車陂啟明大街。建于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20世紀(jì)90年代在街道兩邊加鋪水泥。石街長200米,寬3米,路面用3行麻石(花崗石)接連鋪成,兩旁為民居。麻石街的興建與狀元梁耀樞有一段故事。清同治年間,梁耀樞高中狀元,曾到車陂村沙美梁氏宗祠參拜。車陂梁氏族人非常高興,獻(xiàn)上銀兩以示感謝,但梁耀樞再三推辭,不肯接納。為報答狀元的恩典,車陂梁氏族人用這筆銀兩,修建了這條麻石街?!?/p>

一條三板石街,一個廣東末代狀元,構(gòu)建了車陂啟明大街一百多年的歷史。如今,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車陂村三板石街,已于2012年被列為天河區(qū)登記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狀元梁耀樞與麻石街》說“石街長200米”,但其實,啟明大街很長,并不止這200米,或許對車陂人來說,因為狀元從此有了三板石街,而三板石街又延續(xù)著狀元的榮耀,延伸擴建到了整條啟明大街,乃至于車陂人一說起啟明大街,就等同于三板石街。

三板石街,越來越深入車陂的歷史,經(jīng)久不息地飄蕩著一種令人迷醉的人文氣息,還有獨特的民俗風(fēng)尚。其中,頗為獨特的,就屬“擺中元”了。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前后,車陂梁氏族人都會在梁氏宗祠舉辦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擺中元”活動。

梁氏宗祠位建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是后人紀(jì)念由南雄遷到番禺龍溪(今車陂)落戶的始祖梁雪松興建的。祠堂經(jīng)歷三次重修,第一次在清乾隆年間重建。第二次在光緒年間重修。1949年后無償提供給國家作糧食倉庫。1958年曾為公社造紙廠。20世紀(jì)60年代后為生產(chǎn)隊辦公地方。第三次重修于2001年,重修后,為該族老人活動中心。如今,又成為車陂舉辦“擺中元”民俗之地。

車陂“擺中元”,表達(dá)的是對祭拜祖先、紀(jì)念先輩之情,又融合了“乞巧”民俗,并表達(dá)了祈福、感恩和對掌管著天氣、收成和旱澇的地官進(jìn)行供奉之意。車陂沙美梁氏宗祠“擺中元”民俗,目前被譽為是“廣東省內(nèi)唯一保留這種習(xí)俗的村落”。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四開始,除了能看到沙美梁氏姑嫂們穿著古典服飾、虔誠地拜祭的儀式,同時還會舉行一連幾天的系列民俗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黑白分明的米粒花瓜子花、車陂百年龍舟景、樹上的爆仔石榴、涌邊的中元河燈、通透的紙通公仔……手工作品,精致美艷,讓人眼花繚亂,沉醉不已。

離梁氏宗祠不遠(yuǎn),還有兩座祠堂。

一座是翠臺梁公司,就在梁氏宗祠旁。梁翠臺是始祖梁雪松的第四代孫,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祠堂門前掛著一副對聯(lián)“翠玉藍(lán)田原趙壁,臺樓世讀圣賢書”,書香氣息頗為濃郁。2019年該祠堂被列為“廣州市傳統(tǒng)風(fēng)貌建筑”。

另一座是伯和梁公祠,從梁氏宗祠往啟明大街門樓方向走上十幾二十米,便是啟明大街36號伯和梁公祠所在地。梁伯和是始祖梁雪松的第五代孫。祠堂掛著一副對聯(lián)“福旺財旺運氣王,家興人興事業(yè)興”。對聯(lián)俗氣,卻透著一股世俗的美好。

從伯和梁公祠再往前走上,很快就到了啟明大街30號。房子很古舊,門是趟櫳門,屋檐下還有精致的木雕,透著歲月的典雅。趟櫳門是廣州一種古老的“防盜門”,形似一個大的木框,中間橫架著十幾根圓木,能左右開啟,既通風(fēng)又保證了基本的安全。

在車陂已經(jīng)很難得一見趟櫳門。據(jù)說,這是車陂現(xiàn)今保存得比較好的唯一一道趟櫳門。

如今居住在30號的是郝衍文?!盾囑榇逯尽贰叭宋铩蹦夸浭珍浻兴氖论E: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一條腿致殘,只能撐著拐杖走路,但他身殘志堅,選擇學(xué)醫(yī),獲得中醫(yī)學(xué)院大專文憑,取得執(zhí)業(yè)資格,為村民治病,曾獲得廣州市“自強”獎,并曾被選為廣州市殘疾人代表大會代表。

30號的門口,還掛著“身殘心善的好郎中郝衍文”牌匾。也很巧,郝衍文正在家中。我進(jìn)去和他閑聊,他告訴我,從前這房子還曾是伯和梁公祠的私塾老師們的宿舍。一座小房子,盡顯歲月芳華。

從88號到30號,不過三四百米,卻蘊含著不少文化元素:麻石街、祠堂、擺中元、趟櫳門。啟明大街的一磚一瓦,就這么生動地收藏著車陂的歲月痕跡與傳奇故事。

走進(jìn)車陂啟明大街,走過車陂村三板石街,腳上踩著的,眼睛看到的,不僅是傳奇,不僅是故事,更有濃濃的歷史,見證著大街不可磨損的風(fēng)光。

欄目介紹

e家君推出一個新欄目:《車陂街巷志》。文化就像膠片中的光影,哪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讓我們一起來發(fā)現(xiàn)街巷里有可能被忽略的車陂之美。

作家簡介

潘小嫻,作家,已出版《美人香里說宋詞》《云山花事經(jīng)眼錄》春夏秋冬四部、《魅,自山中》《最美的游戲》《建筑家陳伯齊》《會飛的蒲公英》等作品。

Hash:7e8e7262a92a0c854ca62bc02e24be2155ae3944

聲明:此文由 信息時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