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三大殿之一,中國傳統(tǒng)宮殿建筑之精華-保和殿

隨著《延禧攻略》的持續(xù)熱播,故宮也迎來了暑假旅游的高峰。隨著皇后的逝去,魏瓔珞走上了復(fù)仇之路,這部劇已經(jīng)走向了高潮。

璟業(yè)園林小編也繼續(xù)帶著大家游覽這紫禁城。今天給大家介紹北京故宮的另一個三大殿之一,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中國傳統(tǒng)宮殿建筑之精華,屬于北京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幾經(jīng)焚毀、重建?,F(xiàn)存主體梁架仍為明代建筑。

明初名謹(jǐn)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經(jīng)》,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

那么保和殿的名稱是怎么由來的呢?

“保和” 出自《易經(jīng)》,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有著福壽安樂,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額“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

保和殿面闊9間,進(jìn)深5間(含前廊1間),建筑面積1240.00㎡,高29.50m。屋頂為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個小獸。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檐為重昂五踩斗栱。

內(nèi)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六架天花梁彩畫極其別致,與偏重丹紅色的裝修和陳設(shè)搭配協(xié)調(diào),顯得華貴富麗。

殿內(nèi)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shè)雕鏤金漆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安板門兩扇,上加木質(zhì)浮雕如意云龍渾金毗廬帽。建筑上采用了減柱造做法,將殿內(nèi)前檐金柱減去六根,使空間寬敞舒適。

然而在保和殿外有著長十六米五七,寬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為二百五十噸,刻有云、龍、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也被稱為云龍石雕。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塊石雕。

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個石雕龍頭,每當(dāng)雨天時雨保和殿外景水就從龍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實(shí)用功能與建筑藝術(shù)的觀賞功能有機(jī)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千龍吐水 的壯觀景象出自 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層臺基。

明朝及清前期,保和殿于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皇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

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于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

順治至康熙期間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至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此舉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

到了乾隆及其以后時期

封建科舉制度最高一級考試殿試就是在保和殿舉行的。直到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舉行了最后一次殿試。之后封建科舉制度就被廢除了。

圖文來源網(wǎng)絡(luò)綜合,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Hash:5b19095ff7235809f206dd9ed37dcc6af6e0d7ea

聲明:此文由 攝影旅游文化傳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