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引發(fā)《隆中對策》的古隆中

隆中風景名勝區(qū)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陽市,距襄陽城約13公里,總面積209平方公里。晉永興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qū)。因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引發(fā)《隆中對策》被世人稱為智者搖籃,三分天下的策源地。隆中風景區(qū)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隱居地。

諸葛亮離開隆中后,他住的竹籬草廬依舊保存了下來。諸葛亮離開隆中的第二年即公元208年,襄陽被曹操占領(lǐng),直到西晉統(tǒng)一全國為止,襄陽一直是曹操的地盤。所以這期間隆中諸葛亮故居一直無人過問,西晉統(tǒng)一全國后,晉武帝司馬炎屢次向臣下詢問有關(guān)諸葛亮的事跡。

晉永興年間,鎮(zhèn)南將軍劉弘到隆中憑吊諸葛故宅,并命參軍李興作《祭諸葛丞相文》成為隆中第一篇紀念諸葛亮的碑記。據(jù)南朝盛弘之《荊州記》載,諸葛亮草廬前“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云是避暑臺。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敝T葛亮離開隆中后,曾有一戶董姓人家在草廬住過,因“家殄衰亡,后人不敢復憩焉”。

東晉升平五年,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并作《諸葛武侯故宅銘》此時隆中已有紀念諸葛之祠堂

南北朝至隋朝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斷得到維修。

唐宣宗大中十年,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景讓維修隆中祠,并立“蜀丞相武鄉(xiāng)忠武侯諸葛公碑”。碑文收錄于《唐文粹》卷55中。

宋代隆中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曾鞏、王安石、蘇軾等許多名人都到過隆中記下了他們對諸葛亮的贊頌,諸葛亮在隆中的事跡,成為當時青少年就學時的典范。

南宋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隆中諸葛亮遺跡和紀念建筑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也相應加強。諸葛亮“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口號和他進行北伐而殉身于前線的斗爭精神,正是當時人民所需要的時代精神,對于正在堅持抗戰(zhàn)(金國)的廣大軍民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元朝至正年間,廣德寺書院遷至隆中稱隆中書院

明孝宗弘治二年,襲封襄陽王的簡王朱見淑毀掉諸葛草廬并遷走隆中書院,原有的土木建筑碑刻石銘遭到極大破壞。朱見淑死后他的庶二子光化王和襄陽府左長史林光請于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成化年間“隆中十景”形成,嘉靖十九年立草廬碑,萬歷二十年,中憲大夫都察院協(xié)院事左僉都御史李禎重修祠,并立《重修碑記》碑陰刻有諸葛亮畫像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諸葛亮畫像。

清朝經(jīng)過多次維修并有所擴建,人們在明末起義軍搗毀藩陵基礎(chǔ)上重建武侯祠廟,并在草廬原址立草廬亭,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Hash:5c7f22a0be91cca1444db6e92014ef6f88570be4

聲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