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的火神祭祀---上蘇莊拜燈山

上蘇莊位于河北蔚縣南山腳下,每逢正月十四到十六,這里都會舉行一場別樣的民俗,吸引了眾多來自京津冀及山西內(nèi)蒙等地的外來游客前來參觀,這場獨特的民俗叫 ---- 拜燈山。

拜燈山,蔚縣上蘇莊的民俗活動,是當(dāng)?shù)匾环N古老的漢族祭祀活動。起源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距今已有476年歷史,經(jīng)歷了明清兩代、民國時期到新中國建立,未曾間斷,即便是文革時期也不例外。2008年,拜燈山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在1543年上蘇莊建堡之初,在堡墻南端建起一座3丈高(約10米)的燈山樓,以祭祀火神,取火生土之意,寓意興旺發(fā)達。又在堡北建立一座三義廟,供奉劉、關(guān)、張,以使得水火平衡(相傳劉備是壓火水星)。與其他地方祭祀火神不同的是,燈山樓內(nèi)并無神像,只有一個巨大的梯式木架,平時木架上是空的,只在每年拜燈山活動中會放入點燈的燈碗。

每年的正月十四,人們在三義廟到拜燈山的道路上豎起高高的燈桿,掛起長方形紙糊的排燈。下午藝人們將事先準(zhǔn)備好的燈碗按照事先想好的字樣擺在燈山樓里的木架上,將搓好的燈捻插入燈碗中,并將熱麻油注入燈碗。夜幕降臨后,人們在三義廟以及村里大小廟宇掌燈上供,燈桿上的方形紙燈都已經(jīng)點亮。接下來,就開始拜燈山的正式活動了。

首先點燈山藝人們手持蠟燭將燈山樓里數(shù)百個燈盞點亮,瞬間數(shù)百個燈盞照亮,出現(xiàn)巨大四個大字。每年字樣都不一樣,而且事先會保密,只有在燈盞點亮的一刻人們才會知曉。隨后,點燈藝人用紗幕遮在燈山樓外邊,這時候燈盞的火光透過紗幕組成一幅大字印在人們眼簾,燈火隨著風(fēng)一動一動,幾個大字也不停閃動,喜悅和祝福傳遞在每個人的臉上。

堡門外拜燈山的隊伍也已經(jīng)準(zhǔn)備就緒,等待進堡拜燈山。

拜燈山的隊伍穿著明朝的裝扮要從堡門外進入堡門,走到堡內(nèi)南端的燈山樓。由村里事先選出一名父母雙全的男童作為“燈官”,裝扮成縣令模樣,坐在由四名衙役抬著的獨桿轎上,由村戲班子里的演員粉墨濃妝伴其左右,兩名翻穿皮襖的丑角前面領(lǐng)引,從戲樓出發(fā)一路敲鑼打鼓向燈山樓行進。

一路上,兩邊燈桿上燈籠照的通紅,圍觀的人們熙熙攘攘,非常熱鬧。當(dāng)隊列走到燈山樓前,一聲吆喝“拜燈來”,燈官領(lǐng)頭叩首祭拜,隊列跟著一起祭拜,祈求新的一年豐衣足食、國泰民安。

拜燈山隊伍祭拜完畢,人們可以自行祭拜。拜燈山隊伍原路返回來到堡門口的戲臺,拜燈山活動暫時告一段落。在堡門口的戲臺上,蔚縣秧歌和晉劇又開始上演……正月的嚴寒擋不住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拜燈山就這樣在上蘇莊一代一代傳承,延續(xù)了幾百年,如今它仍在這片土地上繼續(xù)延續(xù)。

本文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Hash:03742c5caf89f3f10ce5f7e1278a868f95d1e3c9

聲明:此文由 古事今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