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徒步穿越深山老林,這個闊別家鄉(xiāng)40載的男人,卻“迷失”在北新故里

家鄉(xiāng)是什么?

無論你身在何方,無論生活如何改變,家鄉(xiāng)一直會存在你內(nèi)心最柔軟的那一處,溫暖、踏實。

端午節(jié)前一天,初夏的陽光正好,北新鎮(zhèn)海星橋上,聚集著一群“老同學”。

他們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曾經(jīng)同學,而今或已退休回老家,或年少離家常居外地,有著千差萬別的境遇,但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北新人。

這是一次別有意義的上世紀70年代畢業(yè)的同學聚會。

發(fā)起人“去皮老姜”生于北新,1978年考上大學,從此一別故鄉(xiāng)40載。“老姜”年輕時在外打拼,有苦有樂,事業(yè)有成后,定居成都。他閑暇時酷愛戶外徒步,曾歷險四川深山老林,飽覽各地美景,內(nèi)心頗感充實而滿足。

直至有一天,“老姜”忽而看到本地攝影師老蘇發(fā)布的北新鎮(zhèn)老街微信推文,滄桑的圖片猛然撞擊到他心中最柔軟處?!袄辖彪y掩激動,主動聯(lián)系了老蘇,請他幫忙一同組織一場故地重游的同學會。

相識時,彼此還風華正茂,再見面,卻已頭發(fā)蒼白。歲月磨損了他們的容顏,卻絲毫未改變同學間的那份親昵。

那橋

同學會的第一站,到達的是距今已有90多年歷史的海星橋。歷盡歲月滄桑,這座當年由愛國民族企業(yè)家郁豈生老先生出資建造的水泥橋,依舊堅固,而今作為文物被保護,車輛禁行。在日本侵華時期,海星橋的欄桿曾經(jīng)懸掛過革命先烈的頭顱。

日月更迭,斗轉(zhuǎn)星移,這條老橋見證著一代又一代北新人的出生、成長與老去。老橋的碎石磚瓦,一草一木,在歷史的積淀下愈顯滄桑與沉靜。

流逝的是時光,帶不走的是記憶?!熬驮谀莻€河岸?!闭驹跇蛏希袄辖毙老驳刂赶驑蛳乱粔K岸腳說:“記得中學的時候,老師還帶我們來這里寫生呢?!边呎f著,邊有些迫不及待地走下橋去,蹲下身,竟如孩子般鞠起一捧水,頑皮地清洗著胳膊,讓家鄉(xiāng)的河水感受肌膚的溫度。

那校

“老姜”他們當年上的是社中,那時候的初高中都只需上兩年課。如今社中早已不在,成了“北新鎮(zhèn)鄉(xiāng)村少年宮”。

曾經(jīng)習以為常、平淡無奇的門前那條橋,每日可見的書桌、黑板,40年后卻成了深藏心底的珍貴記憶。老同學們回到從前,尋找當年自己的位置,凝視沉思,拍照留念。

老橋的磚石瓦礫、石板欄桿,教室的粉筆黑板、三尺講臺,如今都成了裝載青春回憶的寶盒,只肖一眼,回憶噴薄。

那港

漫漫長堤阻隔的是奔騰的長江水,卻阻不斷如江水般洶涌的思念。

老同學們來到長江岸邊。這里曾經(jīng)是老啟東港,熱鬧紛繁,每逢客船到岸或者離港,汽笛聲、人聲,交織縱疊,此消彼長,好不熱鬧。碼頭消失多年,如今的江岸頗為冷清。“老姜”他們自顧眺望,吹著江風,聞著記憶中的江水味道,很是興奮。

退休干部張菊萍是“老姜”的小學同學,雖身在啟東,卻也是多年未到這些舊地。面對一望無際的長江水,她感慨萬分,這里曾經(jīng)是她小時候常來的地方。那時啟東交通并不發(fā)達,出遠門基本靠老啟東港的輪船??摧喆Q著汽笛進港離港,是她年少時的一種樂趣。

“過來合影了。”隨著老蘇的一聲叫喚,眾人齊聚在“回北新,愛北新,贊北新”的橫幅前,呈一排坐在江堤上,或伸展著雙臂,或勾著肩搭著背,綻放的笑顏,一如年少時模樣,“咔嚓、咔嚓”,攝像師用相機續(xù)寫新的記憶。

那個名叫“喜洋洋”的牧羊場,無關(guān)回憶,只因“老姜”學妹力薦,臨時決定去集體觀摹。在羊場“林中小趣”中看羊群追逐,欣賞田園風光,讓大家走出久遠的回憶,享受當下的歡樂。未曾料,羊場的老板娘竟還是“老姜”失聯(lián)多年的表妹,意外的收獲,給這場同學會更添驚喜與感動。

左起陳霞(“老姜”學妹)、陳輝(牧羊場老板)、袁衛(wèi)華(“老姜”表妹)、“老姜”

一處處盛滿年少記憶的地方,腳步踏過,景物入眼,回憶萬千滋味,只留心中感懷。歷盡千山萬水,“老姜”卻說他在故地重游中“迷失”了,忘記了歲月,忘記了自己,只記得他叫“北新人”。

部分圖片由39度影像提供

文字 秀逗逗

攝影 旮旯

編輯 天曉 小蚊子

Hash:277a7600e2719a26c2eb315a627e82db9d7e29ab

聲明:此文由 無啟不有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