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刀,一個古韻悠長的百年古寨。

季刀苗寨是一個古村落。目前凱里只有兩個村寨被評上“全國傳統(tǒng)古村落”,季刀就是其中一個。

凱里市三棵樹鎮(zhèn)出發(fā)南行,沿巴拉河溯流而上,蜿蜒穿越崇山峻嶺,經(jīng)過二十公里左右的穿行,一個三面環(huán)山、一面環(huán)水的苗族村落豁然展現(xiàn)在眼前,這就是季刀苗寨,巴拉河八個鄉(xiāng)村旅游點之一。在“巴拉河鄉(xiāng)村旅游示范帶”上,除季刀苗寨外,南花苗寨雷山縣郎德鎮(zhèn)所轄的上郎德村也是遠近聞名的苗族古寨。

因為同是苗族古村落,季刀的寨容寨貌與南花和郎德大同小異,相距也只有五六公里左右。不過,由于旅游開發(fā)較晚,季刀苗寨鮮為人知,許多人來到巴拉河觀光旅游,都急于直奔名氣更大的南花和郎德,很容易忽略這個民族風情濃郁的迷人村寨。不過,季刀苗寨雖然顯得有些冷清,但其民風卻更純粹,更真實,也更適合那些喜好自然山水,追求質(zhì)樸的游客?!凹镜丁笔敲缯Z音譯,意為深潭,因寨腳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蜿蜒曲折的巴拉河,由南向北,后轉(zhuǎn)東,從寨腳順著山根涓涓地流過。那澄清潔凈的河水,泛起花紋般的微波,吸引著一群群小魚來來往往穿梭般地游逛,也吸引著城里人爭相來此避暑休閑。

季刀苗寨的寨門沒有別的旅游村寨那樣雄偉氣派,它是用普通的杉木支撐,然后蓋上厚厚的杉皮,再吊上一串串黃金金的玉米包,看上去有點簡陋,卻又如此原始、古樸,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行至寨中,只見一百余棟苗家吊腳樓或依山麓,或臨水邊,或藏林間,它們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互映襯,與自然生態(tài)渾然天成,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出古樸的原始風貌,勾勒出了一幅幅唯美的畫面。

在導(dǎo)游姑娘的帶領(lǐng)下,我們來到了寨子中心。在房屋團團的包圍之中,有一處也是吊腳樓樣式的特別的建筑,它共分為30個小間,一排排并列,以杉木柱為支架,以杉木板為板壁,懸建于半空之中,與周圍的吊腳樓民居巧妙地融為一體。屋檐下掛著金燦燦的谷穗,呈現(xiàn)一派豐年景觀??吹轿覀冊谶@些房子前停下腳步,穿著漂亮的苗族服飾給我們帶路講解的季刀苗寨導(dǎo)游姑娘,講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非常熱情而甜美地向我們介紹說,這是她們寨里的“糧倉”,至今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當時,寨子里人口少,住房分散,糧倉也隨各戶修建。由于盜賊搶劫和火災(zāi)時有發(fā)生,糧食遭受嚴重損失,人們?yōu)橹炭植话?。?a href='/shangu/' target=_blank>山谷溪水順流而下,加之此處又是寨子的心臟地帶,在村寨長老的建議下,人們把糧倉都集中搬到這里,把全村的糧食都集中在這里存放,并在四周修建住房防守,還安了寨門。這樣,既防火又防盜,糧食也不再遭受損失。再者,這種糧倉,由于建造用材很厚實,不易腐朽,且防潮又防鼠,吃不完的存糧放上四五年都還是好好的。因此村民們都很喜歡用,并視作傳家寶一代代保護和傳承下來,不僅使之沒有在時光長河中衰敗或淪為一個擺設(shè),還跨越了百年時光,沿用至今。這些糧倉作為不可多得的民族建筑文物,充分展示著季刀苗家人極其高超的建筑智慧和強烈的防火意識,記載著苗家曾經(jīng)的社會結(jié)構(gòu)。

我到過黔東南不少旅游村寨,幾乎每個寨子都修了水泥步道,村道上隨處可見消火栓。但在季刀寨里轉(zhuǎn)了半天,我卻驚訝這里還是石頭步道,居然沒人挖開它們,重建現(xiàn)代風格的水泥步道。我就這個問題咨詢了導(dǎo)游姑娘,導(dǎo)游姑娘告訴我,前幾年,有關(guān)部門意欲在寨子里重修水泥步道,搞旅游開發(fā),卻遭到村民,特別是年輕人的一致反對。他們認為,他們在石頭路上從小走到大,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這種路晴天不積灰,雨天不積水,也很實用。更重要的是,石頭路有上百年歷史,已成為季刀苗寨的一個標志。最終,修路方案被駁回。同時,為保護百年古道,寨子里并沒有建消火栓,而是建造消防池來取代。聽了導(dǎo)游姑娘的介紹,我不禁仔細打量起腳下古色古香的石頭步道。這長約2000米的“百年步道”,全用鵝卵石鋪就。據(jù)說原材料均來自于寨前蜿蜒流淌的巴拉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數(shù)百年來,這條“百年步道”串起了全寨家家戶戶,串聯(lián)著親情與溫馨,成為季刀苗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季刀寨里行走,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些風水樹。尤其是那些百年古楓、古松和古樟,它們整齊而堅強的高大軀干,雄壯地聳立在寨前、寨中、寨后。這些樹干高高地上升,在明靜的碧空中映出如巨傘的輪廓,像天幕一般展開著它們的綠臂,護佑著這個具有百年古韻的苗寨,讓這個獨一無二的古村落安然存活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山洼里,讓勤勞淳樸的苗家人在這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里男耕女織,男歡女愛,深情地描繪那些美麗豐碩的歲月,書寫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歷史和幸福生活。

當我們正在村子里轉(zhuǎn)悠,忽然聽到一陣歌聲響起,調(diào)子雄壯而蒼涼,沁人心脾,讓人心生莊嚴和歡喜。我們尋聲來到一棟古宅前。這是一棟明清時代留下來的老房子,經(jīng)過百年煙熏火燎,更顯得原始古樸,蒼老深沉。據(jù)說寨子里還保存著10多棟這樣的百年古屋,居民們至今仍在使用。原來是這家親友正在聚會。只見堂屋里的酒席上,長桌兩邊,幾個老人相對而坐,想必是主客雙方吧,他們采用盤歌形式問答,還邊唱邊敬酒。經(jīng)過詢問得知,他們正在演唱的是《苗族古歌》?!睹缱骞鸥琛肥敲缱辶鱾飨聛淼囊环N以創(chuàng)世為主體內(nèi)容的詩體神話,俗稱“古歌”或“古歌古詞”。它是集苗族歷史、倫理、民俗、服飾、建筑、氣候等為一體的百科全書,它集中表現(xiàn)了苗族萬物有靈、生命神圣、眾生平等、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哲學思想,可謂是苗族瑰麗的長篇創(chuàng)世史詩。由于苗族歷史上沒有自己的獨立文字,《苗族古歌》的創(chuàng)作與傳承只能靠歷代人口口相傳,因此古歌傳唱實際具有傳承民族歷史的功能。古歌一般在民俗活動如祭祖、婚喪儀式、親友聚會、民間節(jié)日中演唱,演唱者多為中老年人、巫師、歌手等。酒席是演唱古歌的重要場合,通常以比賽的形式進行,一唱就是幾天幾夜甚至十天半月。很高興能在季刀苗寨有幸聆聽到苗族在苗嶺深山代代相傳了幾千年的《苗族古歌》這一瑰麗史詩。

我們津津有味地傾聽老人們演唱古歌,不知不覺,已到晚飯的時間,熱情好客的主人邀請我們一起享用巴拉河風味的苗家美食。季刀苗家人嗜酸,滿桌都是幫助開胃的美食,如腌肉、腌魚、腌湯、腌筍子、還有鮮美可口的苗王魚(青椒拌素魚)、酸湯魚,等等。

黃昏已悄悄降臨。山村的傍晚很美,也很動人。在夕照淡淡的光影下,悠長的石頭步道和古樸的吊腳樓閃耀出別樣的光芒。我們踏著夕陽的最后一抹余暉走到公路邊,回首眺望古歌飄起的地方,青山腳下、巴拉河畔,美麗的季刀苗寨臥于鄉(xiāng)野之間,寧靜悠然,散發(fā)著淡淡的光輝。

在季刀苗寨,還有神仙洞、牛馬腳印、鼓藏場等頗具神奇色彩的去處,還流傳著牛馬腳印的來歷、埋壇山的傳說、鼓藏場的故事等,也傳承著爬坡節(jié)、吃新節(jié)、苗年節(jié)、鼓藏節(jié)、苗族古老繡法、銀器加工技術(shù)、蘆笙舞……這些風景、傳說、故事、節(jié)慶、技藝,無不體現(xiàn)著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既是季刀苗寨寶貴的文化財富,也是當?shù)匕l(fā)展鄉(xiāng)村文化的資源

Hash:21ab8f2679bf377fac9b4d13218563477dfa0195

聲明:此文由 黔東南身邊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