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霧繞, 我到了清代湖北第一才子、大文豪居住的古老村莊

原題:《遙望摩崖》 作者:王婭

01

黃梅文化淵源流長,名人古跡頗多。這個冬天,我把目光掠過古樹石橋、廟宇樓閣,只為尋覓或雄踞于山坡之上,或鑲嵌在山崖之中的巖石,仰望那些摩崖石刻。沉寂冷峻的大巖石,也無一幸免地蒙上了塵世的灰土,顯得混濁又滄桑。然而,上面的石刻卻依稀可見,那些飽滿突起的線條像一根根血管,持久不息地給巖石注入著文化的血液。

久久盤桓在五祖寺白蓮峰下的“?!薄皦邸?、四祖寺門前碧玉流的“泉”、紫云山噴雪崖的“龍德”、南烏涯的“壽”字下,這些石刻,無一不是筆力遒勁,偉岸挺拔,氣勢恢宏。更令人稱奇的是,它們與景觀的人文及自然環(huán)境渾然一體,絲毫沒有后天工雕琢的痕跡。我是不久前,才知道它們出自于清代湖北第一才子、黃梅的大文豪鄧文濱之手。而那些景觀,最晚的也建于唐朝。因我的孤陋寡聞,差點沒被告知我的朋友滿嘴詫異的嘖嘖聲咂死,虧我還以喜好爬山涉水習文舞墨而自稱。

鄧文濱(字繡章,號雅人,因祖父受姓于南陽,又自號南陽先生),開始鑿進我的大腦。

鄧文濱題字

02

冬日的一天,一位鄧文濱故里的友人,把我們一行人帶到了鄧文濱的故居——黃梅縣大古下垸村。那天天氣極好,沒有一絲云彩,橘黃色的陽光一覽無遺地投射下來,一派蕭瑟的季節(jié),竟也顯現(xiàn)了幾分妖嬈的姿色。

小車仿佛是在跟隨醉漢搖搖晃晃的步伐?;赝砗蟊晃覀兯ο碌纳咭话愕陌咨÷?,我不禁一陣驚悚。忽然,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一問才知,眼下真的是蜿蜒行駛在紫云山中。幾月前,我是從另一條路攀上紫云山的。那次是為拜謁老祖寺。也許千歲寶掌的傳奇,連天氣也渲染著神秘與夢幻。那天大霧迷漫,斜風細雨,山道漫漶,幾次停車歇息,只因能見度太低。然而,到了山頂,忽然風停雨霽,天,開朗了。至今想起來,老祖之行,像是去赴一次紅塵之外的天浴。這次的下垸村,位于紫云山南面的半山腰,是繚繞了數(shù)百年煙火的古老村莊。

行至一片開闊地,大古到了。一塊不太規(guī)整的田地,秋割大戰(zhàn)后的殘骸歷歷在目。四周星星點點地分布著房舍,有白墻紅瓦簇新的,也有頹廢破落的,參差錯落。不時追逐的雞鳴狗吠和吆喝的人語聲,顯示著這個村莊煙火味的確濃釅。四面群山環(huán)繞,像鎧甲衛(wèi)士一般護衛(wèi)著村落。果然,村書記告訴我們,大古包括上垸、中垸和下垸,原來是一千多戶的大村莊,現(xiàn)在常居的還有一百來戶,仍然保留著古樸敦實的民俗民風。

由于地處偏僻,山道崎嶇,這里的原生態(tài)保護完好。百年古樹隨處可見,且枝繁葉茂,姿態(tài)萬千。還有幾種稀珍物種。走在懸掛著塊塊小木牌——上寫樹齡及編號的樹林中,猶如走進了森林博物館。忽然,我們腳下的低洼處,赫然出現(xiàn)了一大片房屋。土磚青瓦,木質(zhì)小窗框,像老人皴裂的皮膚,刻錄了歲月的艱辛和漫長??催^去,仿佛是晾曬在土地上的補著塊塊補丁的大床單。即便如此,像這般現(xiàn)存的極具規(guī)模的古民居還真不多見。村書記指著房屋介紹道,明朝以前,下垸以劉、陳、黃姓為主。明代中期后,來了兩大富戶,一戶姓鄧一戶姓汪。鄧姓與汪姓,在當時的黃梅,算得上名門望族。于是,這些村民就成了他們的佃農(nóng)。剛開始兩家旗鼓相當,漸漸地,便見分曉。村書記的手指方向陡然一變,指向了我們后方,說鄧文濱就出生在這,他是鄧家后人。立在路邊的長方形水泥石上,有“鄧文濱故居”字樣,與民居群隔一條鄉(xiāng)路。

03

庭院深深。院中,宏偉樓榭,高墻翹角,疊脊飛檐。屋內(nèi),雅致講究。曲徑回廊,雕鏤精湛。1811年初夏的一天,天空似乎是一個大塑料袋,各種漚成一團的氣味,急劇發(fā)酵膨脹,隨時都要炸裂開。忽然,一陣風從山那一邊刮來,來勢兇猛又迅即,仿佛上天未雨綢繆而特意遣派的調(diào)和使者。窒息感一掃而空。就在草木的清香與泥土的咸腥被突如其來的大風吹得四處飄蕩時,隱約有嬰兒的啼哭聲夾雜風中??蘼暿菑泥嚰掖笤猴h出。伴隨著哭聲,是鄧家人匆忙又雜亂的腳步聲。其中就有老爺鄧世藻。盡管他一再告誡自己要沉著,不要失了分寸,可最后幾步還是小跑起來?!暗?,鄧家又添一男伢!”“好,我鄧家人丁興旺!”鄧朋撫著花白胡須哈哈大笑。鄧家父子的眼里閃爍地不僅僅是添丁的喜悅,在他們以耕讀傳家的科舉世家,通往仕途的康莊大道上,又添新人。人多了,或許能出個廊宇之器。

04

鄧文濱就在父親與祖父的翹首期待中長大。他也確實沒有辜負長輩們的殷切希望。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天資聰慧的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讀書有神,載籍一經(jīng)寓目,皆能甄差派系,探索本源,為文萬言立就?!比欢?,不知是時運不濟,還是已運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像一艘老船,千瘡百孔?!案挥趯W,不得志”,是鄧文濱仕途之路的寫照。盡管“文藝尤為士林傳誦”,但科考并未眷顧這位博學多才滿腹經(jīng)綸者,他屢屢受挫。因此,他并未把父親與祖父“歲貢生”的路走得更遠,末了,也是個“增貢生”。

鄧家背山而居。從后院出門,拾級而上,斜山波上修竹林立。陽光從遮天蔽日的竹葉罅隙滲下。緩緩踱步的鄧文濱的眼前,似乎有無數(shù)銀兔在跳躍。他覷著細眼,忽然感覺前面人影憧憧。七位男子,或飲酒賦詩,或操琴縱歌,或談笑風生,皆肆意酣暢。微風吹拂,白衫飄逸,越發(fā)透出風流俊雅之態(tài)。頃刻,鄧文濱豁然開朗。人生苦短,要什么功名利祿,何不學竹林七君,拋棄機心俗務,縱情山水,回歸自然。

05

退出了仕途的追逐,鄧文濱自由自在地暢游在書林翰墨中。累了,他便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耙陨剿苑牛瑖L游京師,歷西山,過齊魯,覽泰岱”,名山大川讓久居深山的鄧文濱眼前一亮;與五湖四海的賢才俠士直抒政見,針砭時弊,高談闊論,讓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他耳目一新。沿途的所見所聞,他見識了朗朗乾坤下的眾生百態(tài)。鄧文濱感到天高地迥,蒼穹無邊,世界如此之大,道路千萬條,可嘆自己竟用前半生的湛湛年華,去跟隨眾生擠什么獨木橋。一日,鄧文濱與友人美酒聊共揮,至曲盡河星稀,回到旅館,仍意猶未盡。他忽來案上翻墨汁,無奈家童酣入睡。順手從桌上操一竹簽,欲墻上涂抹詩書如老鴉。剛刻上一字,鄧文濱靈光一現(xiàn),計上心頭。翌日一早,收拾停當,他踏上了返鄉(xiāng)的路途。

回到家鄉(xiāng)的鄧文濱,多了一項勞作。他常常帶家丁一行數(shù)人,爬山涉水,專尋陡峭石壁邊安營扎寨?;慕家皫X清苦簡陋,嚙檗呑針,磨礪了自小錦衣玉食的少爺;朗月清風,蟲啾鳥鳴,卻慰藉了他被塵世摧殘得凹凸不平的心靈。當潛習多年的詩文書法鑿刻在石壁上,那一刻,他如同孩童手舞足蹈,充滿成就感。一生學問,終于托以山崖巨巖,永留不絕。閑暇,他與村夫野老聊古今軼事,隨故事人物而喜怒哀樂。從未有過的諸多人生體驗,鄧文濱感覺他像一縷白云,由著心性玩耍,跟著自然瘋癲,無拘無束,率性而為。這一切,妙不可言。

06

然而,時勢造人。同治三年,一群長毛(黃梅話,太平軍)揭竿而起,寂靜山林不時掠過刀光劍影。55歲的鄧文濱“留心桑梓,不肯聽其崩潰”,他來不及審時度勢,回到村子,像一棵并不粗壯卻挺直的樹木,屹立在驚惶失措的鄉(xiāng)民中間。誰說一介書生,就不能叱咤戰(zhàn)場,那些讀過的兵書,正在腦海里翻江倒海。他察看地形,效仿古代兵書,決定在西北部萬家堡山壘石筑城,既抵御強匪攻擊,又可阻斷游寇后路,可謂一箭雙雕。說干就干。沒有錢財,他拿出了家里的金銀細軟;沒有兵卒,他和三弟文鑒帶頭捋起袖子。鄉(xiāng)民大為感動,一道奮運筑城……亂箭之中,三弟殉難,鄧文濱失聲痛哭。很快,悲痛隨即被涌上來的責任和擔當淹沒,他繼續(xù)帶領百姓奮勇御敵……

一樁史事,使鄧文濱身上鍍上了一層英雄的光彩。雖然并未有史書定義,但當我置身在鄧文濱故居中,一種景仰之情油然而生。毋庸置疑,歷經(jīng)幾個世紀的風吹雨打,鄧家昔日的富貴堂皇已煙消云散,然而,遺存下來的椽棟、檁條、木柱、墻壁,依然在強撐起主家的輝煌,還有那些石雕木雕磚雕,在努力挽留舊日繁華。一轉(zhuǎn)身,我嗅出了蕩漾在這屋宇中的英雄氣和書香氣,似乎還有一種氣息,但一時還分辨不出。

07

攀過亂石堆積的陡峭山波,我們站上了萬家堡。四個城門保存完好的有兩個,石塊壘成的門楣上,鑿刻的“萬家堡”三字,無疑出自鄧文濱之手,仿佛是一本書的封面,塵封著一個久遠卻壯懷激烈的故事。剩下的,和城墻、以及城墻里的人與房屋,一道湮滅在歷史的風沙中。從石門進去,地勢看上去平坦,但當我們一腳踩下,總像要踏空掉下陷阱。原來密密仄仄的灌木雜草,遮擋了地面的溝壑縱橫,不知腳下是曾經(jīng)的屋甍還是壕溝。萬家堡當時讓幾千鄉(xiāng)親安身度命,我想象不出它的浩大與堅固,但恐懼讓我們停止了丈量與探奇的腳步。在暴亂平息后,鄧文濱就在萬家堡安度晚年。他杜門不聞理亂,潔其身而垂訓于后世,親課子孫以讀,日時著述自娛,直至溘然長世。鄧文濱一生著作頗豐,除了力作《醒睡錄》外,主要還有《萬家堡略》二卷、《余園古文》、《南陽家言》等等。我想,他的很多著作應該就作于萬家堡,萬家堡給他這樣的視野和時空。立于山頭,向遠方眺望,日出日昃,月盈月食,周而復始,宇宙永恒;向山下俯視,村莊稻田,盡收眼底。而充斥其中的旦夕禍福,生老病死,則生命無常。站立在這永恒與無常的延伸交叉線上,鄧文濱文思泉涌,如拾神來之筆,滔滔不絕。

出石門右行五十米,一巨大巖石,上刻“五福泉”三個大字,而左下方刻“南陽布衣洗筆處”小楷。遙想當年,一泓清泉汩汩流淌,一白發(fā)須眉老翁,信步閑庭,神情恬淡,來到泉前,低頭沉吟,緩緩蹲下。隨著他手腕的輕輕擺動,有無數(shù)黑發(fā)細絲從他手中筆尖逸出,如蚯蚓般向四周游動,最后消融在泉水中。那是鄧公一生的智慧與結(jié)晶,是他對世人的循循誘導,對子孫的諄諄告誡。歲月的風徐徐吹拂,鄧公的身影在陣陣漣漪中模糊、遁跡。池水追隨鄧公而去,化成了縷縷藍煙飄向天空,爾后,留一個青苔覆蓋的干涸石池,供我們慨嘆……

08

回去的路上,經(jīng)過當年與鄧家對峙的另一大富戶——汪家,不由得抬腿跨入,只見頹垣斷壁,一片破落景象。汪家,尖酸刻薄,剝削脂膏,鄉(xiāng)民苦不堪言。趁著汪家大興土木,偷偷在制作磚坯時加入芝麻。芝麻開花,在汪家老太六十大壽的吉日——中堂轟然倒塌,哭聲一片。我猜汪家驚嚇過后,必是一家老小,鱗次櫛比地站在自家院落前,凄然無語地看著前方。稻田的那一頭,鄧家糯米摻石灰砌就的房屋昂首屹立。霎那間,我明白了剛才于鄧文濱故居一時沒有辨析出的味道,原來是仁德。

忍不住也向稻田的那一頭張望。鄧家故居在今天已毫不顯眼。突然,有無數(shù)尊摩崖石刻,仿佛安裝了滑輪般,從四面滑過來。那不是我曾經(jīng)仰望過的嗎?我眼中的鄧文濱故居漸漸高大、聳立,成了一座豐碑……

作者簡介

王婭,女,湖北省黃梅縣人,公務員,業(yè)務時間喜歡習文舞字。201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有小說、散文與詩歌散見于《長江文藝》、《東坡文藝》、《赤壁》、《黃石視聽》、《黃岡日報》、《鄂東晚報》等報刊雜志及網(wǎng)絡平臺。

Hash:ac1652b059852c26ab921bf4547a54761dfd3a5c

聲明:此文由 深圳文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