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涼,尋訪民國中學堂

這是下午茶的第194篇原創(chuàng)文

看到訪校活動安排時,不出意外地心動了。

最讓人心動的點,是“百年名?!崩锏摹鞍倌辍薄S捎诜N種不可言說的原因,在大洋彼岸那個年輕的國家,百年以上的學校比比皆是,二十世紀建的大學都不好意思出來遛彎兒。而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百歲以上的學校就像珍寶,能熬過動蕩的歲月沒有離散,能成為教育發(fā)展的活化石,已經(jīng)是最大的幸運和成就。這回能一次得見紹嘉杭三個地區(qū)的活化石,自然不能錯過。

雖然身處三地,三所學校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抗戰(zhàn)時期,嘉興中和杭州高級中學組成了聯(lián)高,當時嘉一中的校友查良鏞在杭高有過“難忘的時光”(故事稍后再講);春暉中學的首任校長經(jīng)亨頤先生在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春暉之前,曾是杭高的前身——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校長,兩校作為經(jīng)先生“人格教育”的映照,教育血脈相連,文化名師相牽,百年校園又同得以保存至今,幸甚至哉。

(經(jīng)亨頤先生所題“與時俱進”)

百年回眸,謝謝你還在這里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春暉中學,只知它地處鄉(xiāng)野之間卻名滿天下。出發(fā)前稍稍瀏覽了學校介紹,讀到白馬湖畔的師生相伴,動蕩年代的遷校復校,感覺清新又厚重(居然把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形容詞同時放在了同一件事物上),就像《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巴學園和齊邦媛先生《巨流河》里的重慶南開中學在這里奇妙地相遇了。

歷史從校門口的“春暉中學?!保ń?jīng)亨頤先生題寫)開始。

(春暉中學校門)

有人問:為什么叫“春暉中學?!??答:那時這里就是這樣叫的,小學叫小學堂,中學叫中學校。在外人看來新奇的稱呼卻是當?shù)厝说牧曇詾槌!?/p>

沿著主路向前,臨近百十年生日,校園已經(jīng)透出了校慶的氣氛。

(百十年校慶即將到來)

因仰慕學校的名聲,平日里參觀團隊絡(luò)繹不絕。不過“仗著”有偌大的地盤,教學區(qū)遠離外來人群,倒也不受干擾。

五百畝地,對一個中學校園來說,簡直可以稱得上奢侈。但如果你發(fā)現(xiàn)它的一半是棲息在校園里的“教育博物館”的時候,你會原諒它的奢侈。

初入校門是“春暉三賢”(學校創(chuàng)辦人)的塑像。

(左:經(jīng)亨頤;中:陳春瀾;右:王佐)

天使投資人”陳春瀾(不求回報的真正天使),“董事長”王佐(校董會主任),“CEO”經(jīng)亨頤(有辦學自主權(quán)的校長),這個“富商-舉人-海歸”的組合用他們的經(jīng)濟實力、社會資源和對教育的理解開辟了一個充滿理想的桃花源。

一位好校長能成就一所學校。把這句話放在教育家辦學的民國時代,一點也不夸張。

畢唐書在《遠去的中國歷史名校》里說,經(jīng)先生在浙一師時就主張“人格教育”,反對學校成為“販賣知識的商店”,倡導“對學生,因材施教,引導其自動、自由、自治與自律,不加硬性拘束;對于課程,主張全面發(fā)展,自文學、藝術(shù)、科學、數(shù)學以至體育、運動,無不注重”。

兩天后,當我們在杭高的校史館駐足,聆聽向?qū)Ц呃蠋煶錆M自豪感的敘述時,深深感受到經(jīng)先生的理念并不是掛在墻上的口號,而是落地到日常的點點滴滴:課程設(shè)置,教師招募,評價方式,校園設(shè)施,無不為學生的人格發(fā)展而服務。

一個校長對學校發(fā)展的影響力是無窮的。受校長感召,在浙一師像“媽媽”一樣愛護學生的夏丏尊來春暉做了國文老師,浙一師的畢業(yè)生豐子愷來春暉做了音樂、美術(shù)和英文老師,在浙一師開了藝術(shù)教育先河的李叔同也在白馬湖邊有了繼續(xù)修行的“晚晴書房”,朱自清攜家眷而來成為春暉的國文老師,與同道中人切磋文藝懇談人生......

獻出自己的學識和年華,是士為知己者能給的最大支持。

(晚晴山房,弘一法師(李叔同)禪居)

國文老師夏丏尊自己編教材。所選課文中有優(yōu)秀古典作品,也有來自《新青年》等雜志的文章。他指導學生讀寫結(jié)合,做文章要“言之有物,不準講空話,要老實寫”。 (深得安吉拉之心)

教課之余,他翻譯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小說《愛的教育》。他在《愛的教育》譯者序言中這樣批評當時的教育:

“單從外形的制度方法上,走馬燈似地更變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從未有人培養(yǎng)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對于池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保ㄕf得極是)

(平屋,夏丏尊故居)

音樂老師豐子愷以《游子吟》為詞,為春暉譜寫了校歌;美術(shù)老師豐子愷在白馬湖邊的小楊柳屋畫出了第一幅公開發(fā)表的漫畫作品“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人生導師豐子愷為春暉留下了《詩經(jīng)·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力倡“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先生在春暉的演講中極為贊同春暉的“美的教育”,他說:“美的東西,雖饑不可以為食,寒不可以為衣,可是卻省不來……求美也和求知一樣,同是要事?!?/p>

不禁想起在《死亡詩社》的第一堂詩歌課上,基廷先生對班上的社會未來精英們說的話:

“我們讀詩、寫詩,并非因為它優(yōu)美。我們讀詩、寫詩,是因為我們屬于人類一員。而人類充滿了激情。醫(yī)藥、法律、商業(yè)、工程——這些崇高的追求,維持著生活所必需。但詩歌、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活的目的之所在?!?/p>

在原地重建的校史館仰山樓里,看到了春暉“編外輔導員”的豪華陣容:

如今,從一年十幾期的春暉講堂里,還可以窺見當年大師們紛至沓來和春暉師生分享智慧的影子。

(2017年春暉講堂,via 官網(wǎng))

再往下走,便到了真正的春暉舊址。

(舊址碑)

青瓦白墻,長廊依舊。雖然幾經(jīng)動蕩,但正如做向?qū)У闹魅怂裕悍孔与m然都舊了,但像人的骨架一樣沒有散掉,修修補補,然后就成了寶貝。

貼心的風雨回廊;

《圍城》中三閭大學的取景地“曲院”;

曾經(jīng)的教師辦公樓“一字樓”;

葉圣陶先生題字的“白馬湖圖書館”。

百年回眸,慶幸你仍在這里。

想象一下一百年前,就在這長廊之間,學生們或抱著書本上課去,或三三兩兩討論中,老師夾在學生中間,說到興起,大家相視大笑,分不清誰是先生誰是學生。

如朱自清先生對春暉師生關(guān)系的描述:

“這里的教師與學生,也沒有什么界限。在一般學校里,師生之間往往隔開一無形的界限,這是最足減少教育效力的事!學生對于教師,‘敬鬼神而遠之’,教師對于學生,爾為爾,我為我,休戚不關(guān),理亂不聞!這樣兩橛的形勢,如何說得到人格感化?如何說得到‘造成健全人格’?這里的師生卻沒有這樣情形。無論何時,都可自由說話,一切事務,常常通力合作。校里只有協(xié)治會而沒有自治會。感情既無隔閡,事務自然都開誠布公,無所用其躲閃。學生因無須矯情飾偽,故甚活潑有意思。又因能順全天性,不遭壓抑,加以自然界的陶冶,故趣味比較純正?!灿刑S便的地方,如有幾個人上課時喜歡談閑天,有幾個人喜歡吐痰在地板上,但這些總?cè)菀壮C正的?!?/p>

什么樣的學校是師生的心靈歸屬地?“北南開,南春暉”,給出了那個時代最好的答案。

(仰山樓長廊,via春暉中學官網(wǎng))

舊校新顏,前路漫漫相偕行

要了解一所學校,先去看它的歷史沿革。訪校第二站嘉興一中的歷史沿革圖仿佛一張蛛網(wǎng),織出了學校百年的滄桑。

(via 嘉興一中官網(wǎng))

一聲嘆息之余,無需再去糾結(jié)校園里是否留有古跡,校友沈雁冰(茅盾)題寫的校名在悄聲提醒著大家這是一所藏龍臥虎的學校:學者錢玄同,原國務院總理黃菊,作家金庸,主持人董卿……分布在各行各業(yè)的人才,骨血中都有來自母校的滋養(yǎng)。

盧明校長到任嘉一中才一年有余,卻仿佛在此地浸潤了許多年。管理和教學一樣,有了自上而下的格局和自下而上的地氣,無論時事變化自有相通之處。

這位傳說中“所有講話稿都是自己寫”的校長,用他理性和幽默兼具的語言和我們分享了許多故事。

(這張照片自帶表情包潛質(zhì)有木有?)

他講了自己對教育的理解:把一個人的內(nèi)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們成長為自己的樣子;教育需要理想,需要感動,需要激情,也需要系統(tǒng)的思考。

他講了“前任”——他做了十八年校長的海鹽元濟高中——的成長故事,和與“現(xiàn)任”嘉興一中的磨合故事。十八年里十三年帶畢業(yè)班的課堂經(jīng)歷讓他有底氣闡述對課程和教學的理解,做全校老師“大班主任”的過程讓他對教師發(fā)展了然于胸,與領(lǐng)導斡旋的智慧,與學生溝通的蘇格拉底“產(chǎn)婆術(shù)”,無不展現(xiàn)出一位學校當家人的用心。

他講了對教師人才的理解:

什么是人才?做得了事,吃得了虧,負得了責;

什么是領(lǐng)導?指得了方向,給得了方法,聚得了人心;

什么是優(yōu)秀人才需要的環(huán)境?有自身發(fā)展的遠景,有更多的學習和展示機會,身處一個學習型的團隊,有歸屬感;

怎樣留住人才?經(jīng)營教師的四個感覺:目標感、成就感、安全感、歸屬感。

套用一句馬克斯·范梅南的話:“孩子們常常能夠準確地分辨出哪些教師是‘真正’關(guān)心他們的,哪些教師是‘假裝’的,并非真正對他們感興趣”,我們或許可以說:老師們也能夠準確地分辨出哪位校長是“真正”關(guān)心他們的,哪位校長是“假裝”的,并非真正對他們感興趣。

作為一所學校的掌舵人需要清楚地知道:即使校訓或辦學理念說得再漂亮,如果沒有付諸實踐沒有融入日常,就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

離開一中前再回望學校希望培養(yǎng)學生的四個“力”,已不再似初見時的抽象。

一位校長遇見了一所投緣的學校是校長的幸運,一所學校遇見一位合適的校長是學校的幸運。祝福盧校長“舊愛”情常在,“新歡”意更濃。

念念不忘,終有回響不絕于耳

事先知道要去的是杭高貢院校區(qū),只是沒曾想,入眼竟有如此一份大禮。

(杭高貢院校區(qū)大門)

(古樹參天的甬道)

六百年歷史的甬道,道旁梧桐列隊歡迎。這條幾百年前灑滿進京考生焦灼不安興奮期待的石板路,幾百年后成了學生最愛的林蔭大道。如果安吉拉是杭高的學生,一定會常在這條路上流連忘返,開心時和梧桐樹葉訴訴衷腸,心亂時向著教堂般的樹冠穹頂求心靜之方。

不由地想起去年夏天走進重慶南開中學時遇見的(戳《重慶:用City Walk的方式認識一座城》),和只留在記憶中的老效實從校門口到教學樓路上的古樹參天。樹木誠不我欺,要長成參天大樹,就需要時間,絲毫也作弊不得。于是漸漸地它們就成了鑒定一個學校底蘊最公平的“法官”。

這是一所充滿故事的學校。把故事留在我們這群走馬觀花者心頭的,是杭高充滿激情的校史導游高利老師。

最好的配圖詞: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p>

一進行政樓(貢院的第一進),色彩鮮亮如新,卻已是一百一十年前的文物老樓。當年浙一師成為浙江新文化運動中心,便是魯迅、陳望道(《共產(chǎn)黨宣言》譯者)、朱自清、葉圣陶在此地留蹤之時。

高老師旁白:這幢樓最早用做老師宿舍,二樓最頭上四個窗戶的那間是李叔同的宿舍,他在這里住了六年;二樓最西頭是魯迅先生的宿舍,他在這里住了一年。我現(xiàn)在辦公室的隔壁就是以前葉圣陶和朱自清的宿舍。(圍觀群眾Wow聲連連)

(魯迅日本留學歸來后的浙一師入職照:你見過如此年輕帥氣的魯迅先生嗎?)

沿樓左行,有一株襯著紅墻秋日落葉的早櫻,據(jù)傳是魯迅先生當年所植。

杭高語文組借著這株櫻花樹做大了學科影響力,每年三月在櫻花盛開的時候會舉辦“櫻花文會”,已延續(xù)十三屆。“撫春櫻之灼灼,式弦式歌”,杭高百廿年校慶公告如是說。

(建功理學館)

中西合璧的建功理學館,和廣州老西關(guān)耀華大街上的老建筑風格相似,而且同是注重品質(zhì)的典范。證據(jù)之一,就是磚的供應商敢在自己的產(chǎn)品上刻上品牌的名字——我們的品質(zhì)就是夠硬氣,用上一百年兩百年都沒問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有問題盡管來找!

(磚廠大名:倪增茂,周福昌)

理學館旁的亨頤園陳列著貢院遺留下的物件,比如乾隆御筆手書鼓勵天下學子努力學習的七言詩碑文(此為殘留部分,貢院遺物大多在文革期間被毀)。

(乾隆九年御筆)

最后一句“莫叫冰鑒負初心”是學生們的最愛,考試前總要來摸摸這一句,沾點幾百年前學霸的仙氣(效實的童第周爺爺像也有此奇效)。

經(jīng)亨頤先生題寫的浙一師原版校名牌也陳列于此。

再往前,路過的是從浙一師到春暉一脈相承的名家講壇。

如果你覺得墻上的名字似曾相識,那是因為在春暉中學的校史館里也見過類似的豪華陣容。

高老師旁白:經(jīng)先生的治校理念是,名師駐校畢竟人數(shù)有限,要把外界所有對學生發(fā)展有益的大咖牛人盡數(shù)請來學校講座,讓學生汲取學識營養(yǎng)。先生曾說:我不奢望一個名家對所有的學生都發(fā)生作用,一個名家在講座中如能對一個學生發(fā)生了作用,便是成功。比如三十年代的校友張素誠,在對未來迷茫之時聽到蘇步青先生的講座,從此確立了自己志向,追隨蘇先生成了知名的數(shù)學家。

那時幾乎每月都有名家來校講座,學校的“奢侈”可見一斑。經(jīng)先生給后世的教育管理者們留下了有價值的一課:給學生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接受各個領(lǐng)域的熏陶,每個人播下一顆種子,校園終會碩果累累。

借著校史館門前有創(chuàng)意的學校歷史沿革圖,高老師變身歷史老師,言簡意賅highlight出了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

(杭高歷史沿革圖)

1899年,時任杭州“市長”林啟沒收了不守清規(guī)戒律的圓通寺,創(chuàng)辦浙一師的前身養(yǎng)正書塾;

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貢院失去了曾經(jīng)的用處,當時的巡撫大人決定在此地辦一所師范學校,讓留洋回來的知識分子來學校培養(yǎng)老師,再讓培養(yǎng)出的老師去培養(yǎng)更多的學生;

1923年,兩所學校合并為省立一中。

(省立一中的校門)

此次改革意義重大,標志著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從向日本學習開始轉(zhuǎn)為向歐美學習。選課制,學分制,沒有統(tǒng)一高考,大學自主招生,學生offer收到手軟……與西方教育完全沒有差別。無奈教育理想擋不住政局動蕩,后來的教育演變一言難盡。

杭高校史館是安吉拉見過的資料留存最完備的校史館之一。學校的歷史從創(chuàng)辦人林啟開始講起。

(林啟先生塑像,via 網(wǎng)絡(luò))

林啟,福建人,在杭州任上創(chuàng)辦了三所學校:1897年的求是書院(現(xiàn)浙江大學),同年的蠶學館(后來的浙江絲綢工學院以及現(xiàn)在的浙江理工大學),還有1899年的養(yǎng)正書塾(就是我們正駐足聆聽的杭高)。林啟對杭州的教育影響深遠,百姓感懷,當他在過世前希望能在西湖邊有一席之地時,這個城市全心擁抱了這位非此地生卻為此地留下了最寶貴遺產(chǎn)的父母官。

孤山“林社”,via 網(wǎng)絡(luò))

就像如今的童鞋們會在知乎上借回答“在……學校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遙想當年一樣,高老師講述的校園故事也有讓人穿越世紀的感覺。

比如,李叔同老師是怎么被經(jīng)亨頤校長打動來浙一師執(zhí)教的?

經(jīng)校長認為,在民眾沒有統(tǒng)一信仰的情況下,學校教育中有一樣東西可以替代信仰,那就是藝術(shù)教育。在他看來,如果一個人的審美能力提高了,人格會慢慢受影響,就不會變成壞人。他重視藝術(shù)教育的證明之一,就是竭盡全力要把通曉中西藝術(shù)的李叔同聘來做老師。

當李叔同收到經(jīng)校長的求賢信時,不便直接拒絕,于是提出了要學校湊足兩百臺鋼琴手風琴的苛刻條件,希望經(jīng)校長知難而退。誰知國民黨左派元老經(jīng)亨頤也算人脈廣交之士,他動用所有的資源,幾乎把浙江所有的鋼琴都調(diào)到了浙一師,可是依然沒有湊夠兩百臺(大約一百五十臺)。經(jīng)校長無奈,只能致信李叔同:無力完成要求,只嘆緣分未夠。

戀愛過的人都知道,有時女孩給男孩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并不是想將他一棍子打跑,更多是想考驗一下這個男孩是不是值得托付終身的Mr. Right。故事講到這里,大家已經(jīng)知道結(jié)局:士為知己者出力,李老師被經(jīng)校長的誠意打動,引為同道中人,在浙一師盤桓了六年。

六年間,李叔同開創(chuàng)了中國最早的藝術(shù)教育:創(chuàng)辦藝術(shù)期刊,開創(chuàng)裸體寫生先河,譜寫了最早的合唱曲《春游》,膾炙人口的《送別》也是在任教期間寫成,還作為學堂月歌推廣,成了史上最著名的校園歌曲。

若論教學成就,除了豐子愷、潘天壽等名家是老師的驕傲外,那些在浙一師藝術(shù)教育中浸潤過的學子,日后無論生活如何動蕩不安,也定能用心底里美的力量抵御風霜。

(李叔同反串表演《茶花女》)

又比如,聯(lián)高時期的查良鏞同學為何會“被轉(zhuǎn)學”至衢州一中?

當年的升學考資源貧乏,前一年和后一年的考題只有少許改動。聰明的小查同學在和學長學弟的討論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奧妙”,于是就出了筆小錢讓大家一起回憶考題,收購了考題之后就出了本“真題集”出售(太有生意頭腦),此為遠因;

近因另有緣由。當時的訓育主任沈乃昌是政府控制學生思想言論的幫兇,深受同學們討厭。于是負責黑板報編寫的宣傳委員小查同學利用職務之便,寫了一篇《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愛麗絲漫游到了聯(lián)高,碰到了一條眼鏡蛇,隱射的便是沈乃昌。(后人常說金庸擅用作品影射,原來少年時就已有端倪哈哈)

“1940年前后,查良鏞攻讀于聯(lián)合高中……當時校內(nèi)各班級學生可自由編寫壁報。1941年某日課余,忽然人頭濟濟,有數(shù)十人在圍觀圖書館外走廊的壁報,前排有人高聲朗誦,后面諦聽的,無不拍手稱快。原來壁報上刊有《阿麗絲漫游記》一文,描述阿麗絲小姐千里迢迢來到聯(lián)高校園,興高采烈遨游東方世界之際,忽見一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東游西竄,吐毒舌,噴毒汁,還口出狂言威嚇教訓學生:‘如果……你活得不耐煩了,就叫你永遠不得超生……如果……’眼鏡蛇時而到教室,時而到寢室,或到飯廳,或到操場,學生見之紛紛逃避……文章的作者就是查良鏞……”(葉炳炎《查良鏞在聯(lián)合高中》)

這下還得了,“眼鏡蛇”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小查同學面臨被開除的結(jié)局。幸而校長愛才,修書一封,推薦他轉(zhuǎn)去衢州一中,最終還成了大家爭相邀請的杰出校友。

其他諸如豐子愷同學對嚴格的校規(guī)“耿耿于懷”,曹聚仁(記者、作家,鳳凰衛(wèi)視曹景行的父親)同學的《三國演義》被宿管老師夏丏尊(昵稱“夏木瓜”)沒收后“恨之入骨”,汪靜之(作家)同學為了追女生而成立文學社又演變成日后的湖畔詩社等等,都是這個校園里流傳已久的故事。

戲謔十足的故事給杭高的人文氣息加足了底料,卻絲毫沒有掩蓋學校的科學實力。五十二位院士校友的規(guī)模足以傲視群雄,而且綿延至今,去年新鮮出爐的院士中,就有杭高1983屆校友戴民漢。

(杭高院士墻,via官網(wǎng))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校,在有風景有故事的校園里穿行,是別有風味的City Walk。

百年回眸,謝謝你們依然在這里。

(春暉的白馬湖)

(嘉一中校園里的小山

(杭高的秋葉

(封面圖|春暉中學仰山樓,via官網(wǎng))

校園

SCHOOL

Angela

Hash:219eeb1e88f307506959e35c15a1315c0189ac14

聲明:此文由 安吉拉下午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