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漢中》之棧道篇

棧道之冠褒斜棧道

《漢水·漢中》創(chuàng)作拍攝歷時10個月,行程2萬公里,共有6集篇幅,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全方位展現(xiàn)了漢中市從古至今的自然山川、水利建設(shè)、交通筑路、文化融合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令人感懷文明演進、感嘆時代變遷。石門棧道風景區(qū)作為漢中旅游明信片,成為攝制組核心取景地。

褒斜棧道作為與京杭大運,萬里長城并稱的古代三大土木工程建筑。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意義重大。

漢中石門棧道風景區(qū)

秦蜀棧道,開辟于戰(zhàn)國時期,最初大規(guī)模開通的棧道在秦與巴蜀間跨越秦嶺巴山的地段。川陜間的驛道,因被高山深谷隔絕,人們只能在懸?guī)r絕壁上,鑿巖成道或鑿孔架木,作棧而行。這種狹窄驛道,古人稱為棧道或閣道。戰(zhàn)國時開辟利用的秦蜀棧道包括褒斜道、故道和金牛道。

漢代以后,古人們在秦蜀古道上進行完善,形成了龐大的古蜀道系統(tǒng)。

古代的蜀道中,90%的主體在漢中境內(nèi)。主要有: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長安縣,叫子口;南口在洋縣,叫午口,全長 420公里。

褒斜道,南口在漢中以北的,北口在的,通稱全長470公里。棧道南端叫小石門,北端叫大石門,兩個石門通長16.3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當時開鑿山石不是用鐵器或火藥,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據(jù)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棧道。

金牛道,又叫,是古代川陜的交通干線,北起陜南,南至四川巴中大劍關(guān)口。此道川北廣元到陜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贊嘆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米倉道,北起陜南,南至四川巴中縣,因穿越而得名。米倉道全長250公里,繞山越嶺,攀行其間,如騰云駕霧。

黨駱道,北從西安周至開始,翻越秦嶺,至漢中。

,北起寶雞陳倉,南到漢中。

連云道,北從寶雞鳳縣,南到漢中的。

祁山道,北從甘肅天水,南到漢中。

,從漢中出發(fā),翻,到漢中(),再到四川萬源

漢中石門棧道風景區(qū)

褒斜道在秦嶺棧道中最負盛名。《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巴蜀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褒斜道,因沿渭水南側(cè)支流斜水(今石頭河)和漢水北側(cè)支流褒水兩道河谷行進而得名。褒斜道南口叫褒,在今漢中褒河北5公里;北口叫斜,在今眉縣西南15公里。其大致走向是:從今西安市向西南入山,溯斜水經(jīng)鸚哥咀、下寺灣,翻老爺嶺進入桃川河谷。再經(jīng)靈丹廟,上五里坡,進入虢川盆地,過塘口鎮(zhèn)、咀頭鎮(zhèn),至兩河口進入紅巖河峪谷,經(jīng)關(guān)山、上下白云、寇家關(guān)、王家楞、拓梨園至西江口。西江口以下,即褒水干流峽谷,順次歷抑川、下南河、武關(guān)河、馬道鎮(zhèn)、青橋驛,穿石門或越七盤嶺出山,抵褒城和漢中,全長400公里。1936年修建從寶雞經(jīng)褒城、寧強到四川廣元的川峽公路,在寶雞到褒城這一段,有許多地段是沿著褒斜棧道舊線修建的。

褒斜道的通行時間非常久遠。三國(魏)應(yīng)璩根據(jù)《蜀記》“三皇乘祗車出谷口”的記載和秦密對這句話的解釋,認為褒斜道早在傳說的三皇時代就有人通行了。清代顧祖禹說:“褒斜之道,夏禹發(fā)之,漢始成之”(《讀史方輿紀要》)。一般公認禹起于公元前22世紀左右,則這條道路的開辟,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史籍記載,蜀道在周代已成為軍事征伐、家族遷徙的道路。到戰(zhàn)國時,秦、蜀之間的交往史不絕書。如《史記·秦本紀》中“歷共公二年(公元前475年)蜀人來賂”,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等記載,說明秦并蜀國前的戰(zhàn)國時代,褒斜道更成為秦、蜀兩國統(tǒng)治者征戰(zhàn)、朝會、聯(lián)盟的道路?!妒酚?范雎蔡澤列傳》載,蔡澤列舉范雎之功時,提到“棧道千里,通于蜀漢”,指出范雎相秦時,巴蜀、漢中之間已有棧道相通。范雎相秦始于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至五十年(公元前257年),說明褒斜道在這10年內(nèi)曾進行過整治。

楚漢戰(zhàn)爭的后期,劉邦兵歸漢中,張良曾經(jīng)獻策燒掉了褒、斜峽谷中的一些棧道。這一方面為了斷絕其他諸侯的兵馬;另一方面也為了向項羽顯示漢兵沒有再入關(guān)中的意向,實為緩兵之計。漢武帝即位后,非常重視對漢中和巴蜀的開發(fā)。有人上書討論重新恢復(fù)褒斜道及褒水、斜水和沔水的漕運事項。御使大夫張湯的意見得到了采納,漢武帝委派張湯的兒子張卬(áng)為漢中太守,負責修筑褒斜道及各水漕運。按照張湯的設(shè)計,陳倉道經(jīng)過的山嶺太多,上段起伏很大,路程又遠,而穿筑褒斜道,所經(jīng)山嶺較少,路程要近200公里。而且,幾條河流經(jīng)過溝通可以使?jié)h水連接渭水,南陽的物資可以從陸路、水路齊頭并進,而在水路受阻時又能轉(zhuǎn)而與陸路聯(lián)運,直達咸陽、長安。而且,褒斜道的沿途有豐富的木材竹箭,不亞于巴蜀。經(jīng)過數(shù)萬人的努力,250公里長的褒斜道終于筑成,比陳倉道近便得多。不過,褒水和斜水流勢湍急,不可行船,原計劃的水陸聯(lián)運只好作罷。但是,從長安到漢中之間畢竟節(jié)省了200公里山路,這條道路此后成為秦嶺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自漢末到五代,褒斜道多次堙塞,幾經(jīng)修復(fù),南北兵爭,這條道路始終是雙方行軍作戰(zhàn)的主要通道。漢明帝、漢安帝和漢桓帝時,對褒斜道進行過局部改建和維修。三國時期,這條道路又稱做“斜谷道”,在魏蜀兩國的戰(zhàn)爭中多次被作為行軍路線。據(jù)《水經(jīng)注-沔水》記載,三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趙云、鄧芝出兵褒斜道,當趙云作戰(zhàn)不利退兵時,曾毀壞赤崖以北的百余里棧道,以阻止曹魏的追兵。這段棧道以后修復(fù),因水大而急,沒有辦法再在水中立柱,成為“千梁無柱”,以致人馬車輛從棧道上經(jīng)過時“浮梁振動,無不搖心眩目”。為了使棧道牢固安全,有的地方把木制的橫梁改為石梁,今陜西太白縣王家楞紅石崖的石崖上,至今還斜插著當年棧道的許多大石梁。經(jīng)考古工作者調(diào)查,沿線發(fā)現(xiàn)多處當時棧道的遺存。著名的石門遺跡,就是這條古棧道最重要的遺跡之一。五代以后,斜谷道基本廢棄,自褒谷北上者,皆轉(zhuǎn)經(jīng)陳倉道出散關(guān)而行。

漢中石門棧道風景區(qū)

Hash:15c8b815fbd8d4520d2aff2e7b42fcd9afe53cc4

聲明:此文由 旅行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