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山水|湖山盡處聽經(jīng)聲,蟠螭山處有桃源

蟠螭山,俗稱南山,太湖十二峰之一,因其宛如無角之龍盤旋入湖,故而得名,清人有“三面青山三面水”之詠。這里遠離塵囂,風(fēng)光殊勝,也確乎是舊時文人向往、當(dāng)今市民憧憬的世外 桃源 。

▲蟠螭山全景

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環(huán)太湖大道轉(zhuǎn)至石壁嘴,沿湖邊蜿蜒幽靜的山間小道而行,人字磚的縫隙里生出點點新綠,一邊是湖光瀲滟,一邊是花樹飄香,心情格外舒暢。

不遠處,是“當(dāng)代海派花鳥畫第一人”,江寒汀先生的衣冠冢。再往前是寺院歷代祖師 塔林 ,傳奇畫僧虛谷上人墓就在這里。佇立祭拜,仿佛穿越時空。寒汀先生與自己仰慕的虛谷上人,僅僅相隔五十米的距離長眠,兩位生活在不同時期、不同領(lǐng)域的杰出代表人物,雖然生不交接,卒后卻魂歸一處,或許這就是一種因畫而結(jié)的緣分吧。

編輯

小道盡頭是觀湖亭,亭內(nèi)供奉著天然去雕飾的靈壁石觀音像,神形兼?zhèn)?,不由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兩側(cè) 石柱 上鐫著一副對聯(lián),耐人尋味:“觀湖亭里觀自在,悟佛諦中悟玄音?!?/p>

往右拾階而上,高高的石磴兩邊是蔥郁的喬木,抬頭可見古樸的石雕“佛”字照壁,臺階呈八字形,兩邊迂回向上是古寺望湖臺。

古人認為,鄧尉最勝處便是從石壁眺太湖諸峰,湖波萬頃,漱蕩幾席,煙云杳靄,片片遠帆,誠如清代孫原湘《石壁》詩所詠:“蒼蒼絕壁瞰湖邊,萬頃琉璃照眼前。風(fēng)雨欲來云滿地,人煙何處水浮天。松聲時作空中樂,鷗影都成世外仙。七十二峰看不了,一峰詩思一飄然?!庇诖诵∽?,品茗山寺春茶,欣賞遠山近水的大好風(fēng)光,是件再愜意不過的事了。

▲一對古銀杏

從瑞煙繚繞的銅香爐邊經(jīng)過,跨過精美的磚雕山門,見一對銀杏并肩而立,據(jù)傳是憨山上人親手所植。尤其珍貴的是一雄一雌,加起來近千歲。

據(jù)清代徐傅《光福志》記載,蟠螭山巔洼然中虛約三畝許,稱石壁窩,四壁如削,高五六尋,大如數(shù)千石囷,所以也叫石壁、大石壁、石壁塢。建于石壁窩里的石壁永慧禪寺,也稱石壁軒、石壁寺、石壁精舍等,大約初創(chuàng)于明嘉靖中,或許更早。

▲石壁精舍菩提樹

隆慶三年(1569),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上人云游到此,見眼前湖山秀麗,青螺點點,白浪層層,銀光閃爍,水天相連,云氣蒸騰,人跡罕見,認為此地乃佛家修行寶地,于是結(jié)茅駐錫,復(fù)建了寺院。

“蟠螭山下石壁塢,標題古隸是尊生。幾度廢興今復(fù)舊,湖山盡處聽經(jīng)聲”(清代許兆熊)。古寺屢次修繕,嘉慶年間的那次重修,進士吳慈鶴于二十二年(1817)撰并書《重建蟠螭山石壁記有序》予以記錄。

中國 成立后,愿滿法師是石壁永慧禪寺第一任監(jiān)院,他為恢復(fù)道場竭盡全力。

古寺最近一次大修從2014年5月開始,兩期工程歷時四年余,在現(xiàn)任住持靈根法師的不懈努力下,不僅嚴格按規(guī)定修復(fù)了兩進破敗的清代殿宇,還對其他安全配套建筑進行全面修繕,使得古寺重又恢復(fù)當(dāng)年的盛況。

石壁永慧禪寺古寺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更增添了幾許神秘,幾許靜謐。地址江蘇蘇州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香雪村。

彌勒 殿和大雄殿是寺院僅存的古建筑,呈四合院布局。院中一對數(shù)百年的羅漢松,造型奇特,與古建筑相得益彰?!按笮鄣睢比?,為趙樸初先生手書。

推開大雄殿的后門,迎面而立的便是石壁,山巖陡峭似刀削,高出地面八九米。石壁間,一株七八百年的石楠嵌身巖縫,緊貼石壁盤虬而上,似蟠螭臥伏,攀爬至崖頂舒枝展葉,高聳挺拔,很是難得。

▲石楠開花

石壁雖地處僻遠,卻以自然勝境引人入勝,歷代倍受文人青睞,游光福不到石壁乃憾事,并且以留下一方石刻為榮。石楠旁邊就是著名的蟠螭山摩崖,大多刻于清代和民國,含篆、隸、行、草、楷各書體,有陳夔龍、韓崇、吳榮光、潘鍾瑞、顧文彬、嚴直方、章太炎、李根源、谷鍾秀以及弘一法師、南懷瑾等名公巨卿、文人墨客的題詠約三十方左右。

此外,寺院西面不遠處有一憨山臺。1926年春,李根源首抵石壁,因?qū)ぴL吳偉業(yè)墓不得,隔兩日又來,總算訪得,心情格外舒暢。那天松林住持引他西去三百多米 石臺 觀景,“氣象萬千,如入畫境”,李根源嘆湖光山色之美。寺僧見狀,乞題摩崖名,李根源為題“憨山臺”;又領(lǐng)至臺旁觀泉,擬名“梅村泉”、“印泉”?;氐剿轮?,磨墨鋪紙揮毫,題名一一書成,一并寫了已毀舊額“個葉齋”,還為寺東一井題“尊生泉”。隔兩天又去,將明代大文人王穉登為光如上人題“石壁軒”額,“鉤摹刻石永之”。

▲尊生泉

憨山臺的壁上有李根源、孫光庭、尹明德、吳湖帆、邵元沖等書題約十方,至今保護完好。兩處摩崖與寺內(nèi)的碑廊相輔相成,每一方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寄托著一代又一代熱愛光福之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確實,光福的諸寺中,小巧精致的石壁永慧禪寺雖比不上圣恩寺的地位,也不如司徒廟的古老,更沒有銅觀音寺的著名。然而因憨山上人、王穉登、徐枋、張宏、吳梅村、翁方綱、吳慈鶴、虛谷上人、大休上人、李根源、江寒汀等歷代傳奇人物在此留下遺蹤,石壁永慧禪寺便也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著名叢林。

光福賞梅自古出名,不僅香雪海,石壁也為佳處,清代邵長衡說,春時梅花爛漫,望之如殘雪滿山,與湖光相輝映。當(dāng)梅花落盡,桃花可稱石壁又一絕,煙雨三月,如錦步幛。

每天晨昏從大殿傳出的梵唄之聲,在山間一座座錯落有致的粉墻黛瓦之間縈繞。于此觀景品茗聽經(jīng),是都市人難得享受的清福,也是洗滌塵心的最佳方式,頗有山中才一日,城里已千年的錯覺。又得浮生半日閑,誠然是每個來石壁探幽訪古之人共同追求的。

登上梵宇舉目環(huán)視,三萬六千頃湖光美景和湖上七十二峰盡收眼底。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石壁呈現(xiàn)出別樣的精彩。

倘使細雨霏霏的早春,西磧山、潭山、竺山等濃淡分明,嵐煙起舞,一座座峰巒隱躍于薄霧中,或高或低、或近或遠,環(huán)繞著蟠螭山,與山巔莊嚴靜穆的古寺,組成一幅充滿詩情畫詩的水墨山水長卷。如夢似幻的意境,毫無真實感可言,渾然不知置身天上還是人間。

假如風(fēng)雨交加的初夏,當(dāng)波濤之神陽侯發(fā)怒時,蟠螭山也隨之撼動。風(fēng)濤澎湃,聲起足底,水天迷蒙一色,風(fēng)雨飄搖中的古寺,呈現(xiàn)出難以想象的奇觀。

或者正趕上開捕節(jié),巧遇落日西下,一艘艘滿載而歸的漁船披著彩云陸續(xù)由遠而近列隊進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幅漁舟唱晚的畫面著實使人陶醉不已。

尤其在那杏葉飄飄的晚秋,空中俯瞰,寺內(nèi)寺外、地面屋頂,鋪滿金燦燦的黃葉,紅紅的夕陽在湖心撒下一片錦繡,湖面點點飛鴻、片片帆影,恰似一幀色彩絢爛繽紛的油畫。

當(dāng)然位于蟠螭山上的石壁永慧禪寺,那里的銀杏黃葉更是美輪美奐,讓人靜下心來將美景盡收眼底!

往事如煙,古寺屢毀屢建,勝境有盛有衰,曾經(jīng)的有緣人也只是匆匆過客,唯有大自然的杰作——石壁,一如既往地聳立,不禁使人感嘆世間萬物的滄桑巨變?;蛟S也正因有了千百年的自然發(fā)展和人文積淀,如今遠離古城的光福以及蟠螭山石壁永慧禪寺,仍然是大自然賜予 蘇州 ,為數(shù)不多的勝境之一。搜索微信公眾號石壁永慧禪寺看更多美景。

Hash:63a18c396bf0caa93b8d13101feaea2772b151bb

聲明:此文由 蘇州石壁永慧禪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