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二里頭 聽文物講夏文化故事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網、中國最早的車轍、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被考古界稱為“華夏第一王都”的二里頭遺址,自其被發(fā)現(xiàn)至今的61年間,不斷改寫著“中國之最”,讓中華文明史不斷向前溯源。

二里頭遺址所在地河南洛陽市,通過打造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加強夏文化研究傳播等,在保護傳承中推進文物“活”起來,架起探索中華文明源頭的橋梁。

考古探源,解讀古老文明留下的“無字天書”

在中國考古界,二里頭聲名顯赫。這個位于洛陽盆地的小村莊,處于伊河、洛河之間,這里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依文獻線索尋找夏王朝遺址來到二里頭,從試掘的第一鏟起,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就和“考古”二字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從此,一批又一批的中國考古學家來到這里,用他們的手鏟解讀古老文明留下的“無字天書”。

考古界為什么要執(zhí)著尋找夏都?

夏代是中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在先秦時期的許多典籍,如《詩經》《尚書》《左傳》《論語》《孟子》《墨子》《竹書紀年》等中,有多處關于夏王朝、夏代史事、夏代都邑和夏商關系、夏商王朝更替的記載。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治學方法的影響,疑古學派興起,對國史典籍進行了全面梳理,打亂了數(shù)千年來人們對中華燦爛文明的固有認識。

“然而,疑古學派本身無法建立起新的知識框架,于是,關于夏代認識問題的重擔落在了考古學家的肩上?!?a href='/jingdian/9735' target=_blank>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領隊、副研究員趙海濤介紹,為打消疑古學派之“疑”,1959年,71歲的徐旭生全面梳理了夏代史料,并率隊來到傳說中夏人活動的中心地區(qū)——豫西,開始了對“夏墟”的考古調查,由此發(fā)現(xiàn)了舉世聞名的二里頭遺址。

隨后,通過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與綜合研究,中原地區(qū)建起了一個科學的古文化發(fā)展序列: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期商文化。這樣就確認了二里頭文化早于二里崗期商文化,晚于中原龍山文化的相對年代關系,以及三者間在文化面貌上一定的繼承性,為探索夏文化和夏代都邑提供了重要線索。

二里頭,成為打開夏王朝歷史大門的一把鑰匙。

三代考古人,重現(xiàn)二里頭“王朝氣象”

“從目前的發(fā)現(xiàn)看,二里頭都城極可能以縱橫交錯的道路和圍墻分隔形成了多個網格。曾在其中多個網格內發(fā)現(xiàn)有不同等級的建筑和墓葬,每個網格應屬不同的家族,說明當時的二里頭可能已出現(xiàn)了家族式分區(qū)而居、區(qū)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布局?!?/p>

10月18日,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媒體吹風會召開。會議現(xiàn)場,趙海濤對二里頭遺址以往考古工作概況及最新考古成果進行了介紹。

趙海濤說,考古工作者正在繼續(xù)擴大工作區(qū)域以驗證上述現(xiàn)象的準確范圍和內涵。如能確認,這些新發(fā)現(xiàn)將為研究二里頭都城整體布局、層次結構、社會分層、等級劃分進而探索夏王朝的規(guī)劃思想、禮儀制度、統(tǒng)治制度等問題提供重要資料。

61年來,是三代、上百名考古人在二里頭的堅守和發(fā)掘,讓沉睡了3500余年的夏都城遺址一點點揭開神秘面紗,大規(guī)模的宮殿建筑群、都邑格局和作坊遺跡的接連出土也讓夏王朝的真實面貌逐漸“浮出水面”。

依托可靠的地層關系和豐富的遺存,以趙芝荃為代表的第一代二里頭考古人初步將二里頭文化劃分為四期,確立了可靠的時間框架,為其他遺址建立時代框架提供了參照,確立了二里頭遺址作為中國早期國家都城遺址的重要學術地位。隨后,一代又一代的考古隊員們不斷刷新考古界的“中國之最”。

正是這些“中國之最”,顯示出威儀四方的華夏最早的“王朝氣象”,也讓學界達成普遍共識——二里頭遺址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堪稱“華夏第一王都”,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發(fā)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所處的年代、地域、發(fā)達程度、發(fā)展階段等諸多情況與文獻記載中的夏王朝對應度極高,是研究中國早期王朝國家、夏朝考古的最重要對象。

保護傳承,讓更多人感受夏文化

10月19日,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開幕。200余位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洛陽,以“二里頭·夏都·夏文化與世界文明起源”為主論題進行深入交流。

這一天,恰好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一周年的日子。

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至今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其中,單日最高游客接待量達3.8萬人次,創(chuàng)下洛陽市博物館單日游客接待量的最高紀錄。2020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實行預約參觀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每天的7000個預約名額,早早就被搶訂一空。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集中展示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史、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遺址類博物館,是一本立體、鮮活的夏代歷史書?!痹摬┪镳^館長王獻本介紹,除精心進行展陳設計外,該館借助“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推出多個數(shù)字化互動體驗平臺,吸引游客駐足,參與體驗。文旅與科技的融合,讓躺在展示柜中的文物“活”起來,帶領游客探尋華夏起源的故事,觸碰輝煌厚重的中華文明。

文物“開口說話”,講述的是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大故事”,打造的是推動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近年,洛陽推動博物館、遺址保護展示等項目得到活化利用,有效挖掘文物蘊含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充分發(fā)揮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讓更多人聽到“夏文化故事”,讓“夏朝為信史”“二里頭遺址為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址”深入人心、成為共識,激發(fā)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二里頭遺址所在的黃河流域,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黃河文化。如今的洛陽,正從增強文化自信、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去把握二里頭文化中蘊含著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打造二里頭文化價值品牌,使之處于黃河文化研究的領先地位,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fā)出熠熠光彩。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智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責任編輯: ]

Hash:29f3729bb1e797cab8d8a2f5e647fab68b203f4d

聲明:此文由 光明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