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綱領:校慶應成為高校文化的一面鏡子

教育社會觀察室原創(chuàng),文/肖綱領

10月29日,是上海理工大學的大事,該校舉辦了“致敬歷史,開創(chuàng)未來——上海理工大學建校110周年‘致敬歷史’”的主題校慶活動。為了迎接110周年的校慶,學校從年初就開始啟動籌備活動,在近一年的時間里,舉辦了圍繞師生的各類學術和文娛活動,校慶當日,不少校友都回到母校,以多種方式為學校慶生。(10月31日中國日報網)

高校校慶流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的說法,每逢十年校慶,更顯隆重。近年來,時常有一些高校因為校慶過于奢華,體現(xiàn)出較濃的“官場味”,教授、學術及普通師生的地位沒有到彰顯而被媒體披露。上海理工大學這次“百年又十”校慶,莊重但不奢華,打的是“文化牌”。

該校校慶的學術活動,除了理工類的講座和論壇外,人文社科的“滬江講壇”,也邀請了不少名家傳經講道,筆者也參加了其中的一些,頗有斬獲。同時,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及各地校友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文化、體育和藝術活動,如話劇、攝影和演講比賽、音樂會、藝術作品展、宣傳片、主題征文及“健步行”等,都融合了學校的古樸的校園風景、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師生參與度高,給人們呈現(xiàn)的是一道道文化大餐。

好在,該校的確有在文化上做文章的底氣。上海理工大學辦學文脈源于1906年創(chuàng)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chuàng)辦的德文醫(yī)工學堂,經歷了五十年代的院系調整,九十年代的高校擴招和合并、部委高校劃歸市政府管理,還有世紀之交的國家和市級重點與非重點院校的劃分等階段。其歷史也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史,可謂歷盡滄桑與繁華。一批學術、文藝大師和滬江大學老校門、寬闊的林蔭道、以哥特式建筑著稱的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群及滬江國際文化園等標識,是時間抹不去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種精神內核,已經超出了人們對高校應有大師和大樓的期盼和要求。在學校“上理精神”專場討論會中,宣傳部長葉磊老師指出,上海理工大學不僅有110年的歷史底蘊,更有“上理精神”,即“愛國明志,和合共生”的辦學傳統(tǒng),“術業(yè)精進,經世致用”的價值追求,“崇真求實,守正出新”的學術理想以及“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品格。上海理工大學的系列歷史變革,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唯有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氣質,隨著時間的步伐日益強盛,熏陶著一屆屆學生的心靈。對于具有百余年辦學歷史的高校來說,這種精神的確有必要悉心挖掘。

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相對國外來說較遲,大部分高校的辦學歷史都較短,有100年辦學歷史的高校占比寥寥。上海理工大學“百年又十”校慶,主打文化牌,對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加以概括和適當宣傳,對其他高校舉辦校慶而言,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高校最基本的職能是“人才培養(yǎng)”,作為大學“基因”的文化和學校精神,仍然是促進學生成人成材的核心,也必將會成為高校勝出的王牌,教化學生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當然,要讓學校的歷史底蘊和校園文化成為高校發(fā)展的“助推劑”,必須重視文化的育人作用,從管理上下功夫。既要不斷傳承和挖掘其歷史價值,又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賦予學校歷史與文化以新的時代價值,確保這些內容體現(xiàn)在學校管理和育人的細節(jié)中,滲入師生的一言一行,讓學生們耳濡目染。

(來源:蒲公英評論;作者:特約評論員 肖綱領)

Hash:8c7ddb43914782a6ea958b2a57f98df80324d919

聲明:此文由 教育社會觀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