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發(fā)現東周時期高等級貴族墓地

墓群航拍影像圖

截至目前,共清理石家墓群東周時期(年代集中在春秋早中期)墓葬26座,車馬坑3處,祭祀坑1座。

三維掃描

已經發(fā)掘的26座墓葬均為南北向豎穴土坑墓。墓葬平面呈長方形。墓壙近底部周圍流行二層臺。墓葬多置棺槨。葬式明確者,多為屈肢葬。墓葬的墓室底部面積、用鼎數量、棺槨數量、用翣數量等有很明顯的等級區(qū)別,最高等級的一類墓葬用鼎數量為8-6個,一槨重棺,有12-6個銅翣,大多墓內有殉車。

車馬坑

車馬坑3座,東西向2座;南北向1座。平面大致呈梯形。車馬同坑。車馬坑內均有殉狗現象。其中,2016NSCMK5坑內殉車5輛,均為單轅。車馬坑西端挖東西向兩小坑,內設簡易木槨,各殉葬一人,均為屈肢葬。墓葬中用于祭牲的多為牲腿、牲頭。

M39出土銅翣

棺飾遺存內涵豐富,銅翣發(fā)現比例較高,大都置于木棺東西兩側。形制不盡相同,但基本以4件帶釘孔銅片聯綴組合呈“山”字形。其中底座銅片飾一側發(fā)現兩組或三組釘孔,可能是銜接銅翣之木柄,符合文獻“大喪、持翣”之記載。此外,墓葬中隨葬微型器的種類繁多,涵蓋食器、酒器及水器。器物形態(tài)較小且已簡化,為素面,屬于明器范疇。

M218槨室全景

M218槨室南端青銅禮器

為了尋找寧縣石家墓地相關城址或遺址,2018年4月,考古隊對石家墓群東側遇村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遇村遺址年代大致分為西周、春秋兩個時期。而春秋時期的遺跡及遺物,有助于解決石家墓地“葬”與遇村遺址“居”的關系。

地理區(qū)位、兩周之際大時代背景認識石家墓地的重要學術價值慶陽地區(qū)和涇河流域自古是溝通廣大的西北中國的核心區(qū)域——關中中原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一地區(qū)與先周文化的分布與周人的興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而西周一代,對西北部的掌控程度決定了周王朝統(tǒng)治的成敗。隨著周王室對該地區(qū)掌控的減弱乃至失控,周人失去穩(wěn)固的后方,最終被申侯聯合西北的犬戎趕出關中京畿,被迫東遷洛邑。這一地區(qū)在東周時期又成為周余民、戎狄、秦人相繼角逐的歷史舞臺。

參觀發(fā)掘現場

中國考古學會兩周考古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徐良高認為,應從地理區(qū)位、西周中晚期—兩周之際大的時代變化背景,這兩個視角來充分認識石家墓地、遇村遺址的學術價值,對學術界重新認識兩周時期的周人西部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觀摩出土文物

Hash:ee1425acba6780679a6efb6b975b4c4330c1916e

聲明:此文由 環(huán)縣互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