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劉公島龍王廟戲樓

從戲樓看龍王

龍袍烏紗帽如花石斑斕輝光照耀玉皇閣

奏響管弦聲似波濤洶涌音韻傳聞望海樓

這是劉公島龍王廟戲樓的一副楹聯(lián)。今天人們介紹劉公島文物建筑,大多提及的是龍王廟,而往往忽略了這座戲樓。其實,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可以想見龍王廟存在的普遍。

龍王廟很常見,海、湖、江、河、井,甚至山上皆有龍王廟。神是人造出來,但凡人們覺得有危險或者需要外力幫助的,都會造出一個神來,而龍大概是最為普及的了。這些,有青龍、白龍、黑龍、黃龍、石龍等等,還有龍母,更有我們威海人都很熟悉的禿尾巴老李,五花八門。

龍王廟與戲樓上的彩繪和雕刻

龍王廟難以計數(shù),保存到今天的古物卻并不多;保存下來的龍王廟為數(shù)少,但未必皆有戲樓;古龍王廟的戲樓能夠存留至今的,則更是罕見;而龍王廟的戲樓又有楹聯(lián)幸存下來的,那就可說是鳳毛麟角了!就筆者搜索的結果——當然也是借助了專業(yè)人士的成果,這種有楹聯(lián)留存的龍王廟戲樓,全國(含港澳臺)不過16處。由此,可以想見劉公島龍王廟戲樓的珍貴了!

龍王廟戲樓正立面

戲樓,當然是演戲的地方,戲是唱給神看的,而人也一塊兒跟著樂。比如蘇北某村戲臺聯(lián):“演戲的瘋子,看戲的呆子,說什么長短,道什么古今,還不是騙取幾文算事;迎神的樵夫,送神的農(nóng)夫,花多少錢財,燒多少香炷,都原為撇開一點心思?!绷攘葦?shù)字,一語道破其中奧秘。戲臺的楹聯(lián),不管出自講堂高師之手,還是出自鄉(xiāng)村無名氏之手,往往都能揭示一些生活的真諦。

戲樓上的京劇演出

劉公島龍王廟戲樓的這副楹聯(lián),上下聯(lián)并不對仗,沒有什么深意,只是寫景狀物而已。玉皇閣是旗頂山上一個小廟,絕非我們習見的今人建造的那些富麗堂皇之物,僅僅是幾塊石板搭建的小石房子;望海樓也位于旗頂山的東坡坡頂,一座瞭望哨,所起的大多是軍事作用。這幅楹聯(lián)的下聯(lián)之“奏”字,因受屋檐遮擋,初被斷為“吹”字,威海史學耆宿劉德煜先生派一青年搭梯上去用手摸,依據(jù)“下面的兩條腿兒”才辨識出來,恢復了楹聯(lián)的本來面目。

戲樓石柱上楹聯(lián)

劉公島上的這座龍王廟、戲樓建于何時,均已無可考,想來二者也未必是同時所建。有口碑相傳的是,晚清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和駐威綏功軍統(tǒng)領戴宗騫曾捐款修繕過龍王廟戲樓。上世紀三十年代龍王廟還曾被辟為祭奠丁汝昌的地方,至今丁汝昌的“柔遠安邇”功德碑尚陳列在龍王廟的東廂房中。

柔遠安邇碑

丁汝昌有沒有在此看過戲,無可考。但安徽人喜歡京劇,這是可以肯定。與丁氏同為廬州府的段祺瑞在威海武備學堂時,就經(jīng)常出入戲院,甚至有人說他還曾粉墨登場。40集電視連續(xù)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在劉公島上拍攝時,我曾向齊星導演建議,設計一個北洋海軍官兵看京劇的情節(jié),丁汝昌及底層水勇伙夫們喜歡看,而留學英美的中高級軍官則不屑一顧,反映北洋海軍這支近代化武裝力量在成長過程中的文化沖突。但不知播出時,我們能否看到這樣的鏡頭?

英租時期的龍王廟

當年在劉公島龍王廟戲樓上浩歌曼舞的,未必全是京劇,大概凡是祈禱平安幸福的地方劇種都會被搬上舞臺。目前可以知道的是,有一樁重大歷史事件確實是與唱京戲有一定的關系。那是1944年的夏天,劉公島上的汪偽海軍組織了一場京劇在戲樓上演。偽威海要港司令等軍官,都坐在龍王廟的倒廳南窗戶前觀賞,而練勇們則坐在太陽下面享受著熱辣辣的陽光。島上文化生活自然不會多,練勇們心情愉快雖揮汗如雨也是可以忍受的??墒牵砩习l(fā)出的陣陣汗臭,卻沖了軍官太太及小姐們的鼻腔,嘟嘟囔囔地甚至嘴里不干凈了。面對人格上的侮辱,加上平時飽受軍官的虐待,練勇們?nèi)虩o可忍而當場大嘩。隨后不久便爆發(fā)了著名的“劉公島汪偽海軍起義”。

上世紀30年代的龍王廟與戲樓

“宇宙事孰假孰真且待彼鋪張些惡霸善良如何結果,古今人誰好誰歹但看他排出那奸邪忠正怎樣收場”。一座小小的戲樓,曾上演過多少人間風云。今之過者,還需留步稍思才是!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孫建軍

| 聲明:1.本條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等資料均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大主流媒體,原文略有刪減,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認為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2.本文為轉(zhuǎn)載信息,不代表本號觀點。

Hash:8bbdce4077c6404f4bae8c3c5c17fc9f1966c303

聲明:此文由 愛來劉公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